七格无影 posted on 06/07/2004
Gurutej积极地加入自由知识分子团体,投入到反对布什晚期堕胎法案的政治运动中,经常给我送来这样的email:
With friends like President Bush, women really don't need enemies...
如果把布什换成偶的反对党领导人兰姐,我就要倒过来说这句话:
有兰姐这样的反对党,我还需要什么其他的女友?她穆桂英挂帅,把咖啡店和CND都闹腾得人气大旺,哎呀,我怎么舍得把这样的敌人让给别人? :)
说实在的,我这两天想她肯定比她老公想她想得多得多。 :)兰姐,玩笑,不当真。
Bush’s first official act as President was to reinsta

Fengzi玛雅 posted on 06/03/2004
海外忧国忧民的人们这几天都在追忆15年前的那场学生运动,都在反思这十多年来在中美两岸发生的变革。玛雅从不谈政治,也不懂什么政治,从来远离人群,只谈诗论画, 但今天受到网友们爱国热情的鼓励,也来谈谈自己对政治的一点狂想。
首先,我觉得美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已经不再适应它的发展了,需要有更先进的制度来取代它。我们应该意识到美国的政治制度肯定不是永远的、最完美的制度。社会民主的进程正如科学的进程一样是不断发展、更新的。从最近这几年美国政治人物的所作所为,我们不难看出美国政府已经腐化异化了。 中国不一定要照搬美国现有

莱茵客华 posted on 06/05/2004
唯民主主义---黑夜时代:美,诗,艺术在冥冥中逃亡
华
过去的独裁者还有糜烂的宫殿,血腥的监狱留下来成为证据,让后人记住独裁的残暴。而美国唯民主主义的可怕在于它是一个以先进面貌出现的人类机器。它控制了先进技术。它可以用炸弹淹没他们的血腥,在那些消灭了生命的土地上建立起摩天大楼,让人在美国梦中纸醉金迷。沦陷到对生存,对物欲的追求中。
对生命的忘却就是人权吗?就叫人类的文明吗?
难道唯民主主义不是比唯美主义还要极端的独裁?
比人类历史上任何独裁更大的使全人类都被其控制的独裁?
唯民

zili posted on 06/07/2004
http://www.2858stock.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684
点击下面播放机即可

zili降E大调 posted on 06/05/2004
阿尔佛雷德.爱因斯坦(Alfred Einstein)于1880年12月30日生于德国慕尼黑,是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表兄。他毕业于慕尼黑大学,获作曲和音乐学专业博士。后移居美国,死于1952年2月13日。他有很多音乐学名著,可以说是上世纪最权威的莫扎特研究学者。他的著作中最有名的经典之一是《 Mozart -- His Character, His Work 》。自去年底以来,一直想将此书全文翻译成中文,但进展非常慢,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译了。但其中关于莫扎特作品中他的钢琴协奏曲的部分,基本完成,贴于此店,与其他来客共享,并希望得到对译文的批判意见。
为了便於有兴趣者阅读消

one summer night he'll light a lantern
he'll catch a tiny firefly in a jar
set her dancing on the mantle
like a piece of star
see how the boy lays low
he wants the shiver in her wing
see him hiding in the willow
playing with lightning
you don't know me
I don't know you
and the summer's come again
my oh my, the sparks are flyin'
all over Lousianne
there's lots of fishes in the sea
I swear I'm gonna catch one in my hand
make him dance for me
in the fryin' pan
you don't know

zxd法华 posted on 06/06/2004
首先倒是感觉到象罔先生想借《逃亡》来婉转含蓄的表达一个对六四的力图“用第三只眼”的剖析,一方面是对政府鲜血镇压民运的控诉,另一方面又是对当年无法控制的学生运动的质疑。另外此剧当年没能在美国上演,是“不符合美國人的胃口,因為這個戲裡沒有英雄,他們需要美國式的英雄,但是戲裡一個英雄都沒有。”高行健自己说“我明白他们想让我改的是什么。”也因而没有从命。他在一篇回答香港记者的访谈录中谈到“群众运动是灾难”时说“中國的知識分子歷來與士大夫文化有關係,都是「士」嘛,他們都要承擔濟世救民的責任,沒有一種像西方知識分子那樣

阿姗玛雅 posted on 06/06/2004
笨笨玩得太痛快了,把玛雅姐姐忘了。伤心。
学大人讲话,结果把小朋友都给吓跑了,更伤心!

本来想和蓝舟讨论一下莫扎特。知道你过“心斋”
想等等。今天读到唯美者批判。又读了大家对
政治的贴,有点看法。其中也谈到了逃亡。上网来
正好看见关于逃亡的争论。但我指的不是政治的逃亡,
而是美,诗,艺术的逃亡。也许正好可以参加关于逃亡讨论。
唯民主主义是不是另一种唯美主义?甚至于另一种独裁?
-------一百年后回答的问题?
华
我认为如果世界上只允许民主这一种政体存
在那就应该称为唯民主主义。
唯民主主义是不是另一种唯美主义?甚至于
另一种独裁?
民主和唯美主义这两

昨天读了他的“闲话闲说”,觉得这人很聪明,思路清新,读来可喜。以前读过他的“威尼斯日记”,感觉也不错。
阿城时有鲜点子。比如他说现在毛在中国民间有成神的趋势,有老百姓以毛像驱邪避难,建议人类学家研究这个活人变神的例子。非常有意思。

adagio玛雅 posted on 06/06/2004
昨天看完了这部电影。 16年前,我的北大德语研究生女友就翻译了这本难啃的书。 当时还看过她写的论文,云里雾里的,后来强迫自己看也没看完她的译作。干脆给改个名字叫它“铁屁股”算了。 德文小说中译特别难读,英文翻译也难读。不知曼陀罗与笑哥看原文的感受如何。
下面的一篇评论不合我的胃口,有点乱解释。 但只找到这篇现成的影评。 算是我的反对党写的吧。 反正他们在野,借机诬陷诬陷他们。 :)
更具讽刺意义的是,该电影在Oklohoma州是被禁止出租上演的,因为其中有成年人与儿童(侏儒)做爱的场景,是child-pornography。 也因此,

玛雅玛雅 posted on 06/07/2004
THE BUTCHER
Alina Reyes
(Minerva 2004)
Reviewed by: Kara Kellar Bell
When French writer Alina Reyes decided to write a story for an erotic writing competition, she had no idea that it would go on to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 The Butcher is a lyrical tale of eroticism and sensuality. The narrator, an art student, works at a butcher’s shop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s, where she is subjected to the erotic attentions of the butcher. She has been suffering unrequited love for Daniel, a friend o

“一辈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只猪,结果自己也变成了一块土,一只猪……”

唯美者亲眼目睹了屠杀,仍能坦然地说,所有在屠杀中流的血抵不上我的一滴初血。只要老妈健在,全国人民血流成河与我何干?不过是几个统计数字。这不禁让我好奇,什么能使唯美者丧失了常人皆有的怜悯心和善恶之心,而说出这番话来?
唯美者没有是非观,凡事皆以是否符合其审美趣味来衡量。一般人心目中的价值取向和善恶观到了唯美者那里俱不工作,唯美者只有一个标准:看上去美的即是好的。就是说,刽子手砍头的姿势潇洒漂亮,那么很值得多砍几个头来看看。拿国家和民族利益换取个人名利的人,不懂尊重女性情感为何物的人,仅因其文字的优雅漂亮便成

真理被热出来
华
中心静止的边缘
热闹的浪花,拍岸
浪的高耸,被层层剥离
为了拯救寻觅真理
被分析过的浪
遗弃在走过的滩上
模糊的语言
回去,回去
温度膨胀
爆炸的空气
窒息地弥漫在
时间与空间的缝隙
真理从热中涌现
红若处子,虚拟的神喻
中心静止
边缘危机
19980211 UPENN

adagioxw posted on 06/04/2004
两幕现代悲剧 逃亡
高行健
人物
青年人 二十岁
姑娘 二十二、三岁
中年人 四十多岁
时间
凌晨到早晨
地点
都市一废墟
第一幕
『黑暗中坦克车队在柏油路面轰轰行驶声。
不远处机枪和冲锋枪在不断扫射。
都市一废墟,又类似个破仓库。
左边一角有一扇铁皮钉的小破门。
门推开了,透进路灯的一线惨白的灯光。青年人从门外探身,气喘吁吁
,努力辨认暗中这古怪的地方。四下堆积着一些不可名状的器械和杂物
。
青年人 (对门外)快进来!
姑娘 门有人?
青年人 嘘!(进门)
『姑娘从门外进来

玛雅xw posted on 06/05/2004
一九八九年(杨炼)
谁说死者会互相拥抱
象一匹匹马 鬃毛银灰
站在窗外结冰的月光中
死者埋进过去的日子
刚刚过去 疯子就被绑在床上
僵直如铁钉
钉着黑暗的木头
棺盖每天就这样合扰
谁说死者已死去 死者
关在末日里流浪是永久的主人
四堵墙上有四张自己的脸
再屠杀一次 血
仍是唯一著名的风景
睡进坟墓里有福了 却又醒在
一个让鸟更怕的明天
这无非是普普通通的一年
===
杨炼这一首意象凝炼,抓住本体。虽然不是太容易亲近,但能感觉。算
这类诗作中的佳作。

手边正好放着两本书,一本情书, 一本遗书,两本同时看,对照看,特别有趣。
一本是在生命的顶峰写的对生的赞歌,另一本是走向另一个世界前最后的话。 看这样朝朝暮暮的人生,感受尤其强烈。
遗书中的话,抄几句给大家看看:
转动太阳和其他星球的是爱。
-但丁
◎◎
他的遗产全部献给社会支配,
献给社会支配!一时的心血来潮
公众为他作了些什么?
……
他献出仅有的一点家资
建造医院收容痴人和疯子
它以讽刺的特点表明:
没有一个国家如此需要疯人院
他死了, 王国欠了他的债
但愿王国能有一个更好的债主!

怀念15年前
那个夏天和我们的大学时代
如今平凡世俗的我们
曾有过如此美好的青春

kadak玛雅 posted on 06/03/2003
一个多星期前,我也看了这电影,挺喜欢。也喜欢里面的音乐。当代的商业电影里也有精品,特别是其中的摄影等,非常有古典油画的趣味。mephis在地洞里做的大法会,还有neo做爱的那一场的拍摄都很唯美。下面是一篇附会的文章, 说matrix的宗教含义。matrix的确有不少新意。 这附会的文章也还写得好像是那么回事一样。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黑客帝国》是一部典型的西方科幻片,作为一部商业上非常成功的电影,它运用了多种元素来吸引观众,例如枪战、中国功

令胡冲adagio posted on 06/04/2004
十五年前,我是一个怀孕的女人,在不可预知的机缘里,走了三个广场: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东柏林的亚历山大广场、莫斯科的红广场。那是动荡的一九八九年。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我来到北京。清晨时刻,雾,还锁着昏昏的建筑,覆着疲惫的人群,广场在朦胧中却显得深不可测,像秘密无声的山谷。
但是你知道山谷不是空的,一波一波的回声涌动,推着历史的隆重自转。一八九五年甲午战败后的呼喊,在一九一九年一战之后得到呼应;一九一九年的呼喊,「要民主,要科学,要国家富强」,在一九四九年得到庄严的呼应:「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FanFan posted on 05/13/2004
MAYA, 请到龙坛来贴你的文章. 我们那里有你的许多知音.很多人是从CND过去的.那里盛行风花雪月.
网址:
www.longtan.org
龙坛

xw玛雅 posted on 06/04/2004
昨天从小朋友那里借来许巍和王菲的新歌。以前drinking在咖啡店里提过, 小朋友们也很喜欢听,我就拿来听听。 喜欢《天鹅之旅》、《完美生活》两首歌前半部的音乐。 他的声音有点特色,但是歌词没有力量。 《水妖》是另一个小朋友喜欢的, 但我听第一次并没有感觉,也许要再多听几次。
王菲自己作曲填词的歌《将爱》与《不留》的音乐与歌词都很酷, 音乐编辑得也好,中间过渡的音乐是印度音乐。 喜欢。 张亚东编曲不错。 上个周末去一个音乐studio,看他们制作音乐的过程,挺好玩的。
还是喜欢王菲的,只是觉得她很久都没有突破什么了,一半的

zili玛雅 posted on 06/02/2004
戈雅在晚年深受图画颜料的毒害,致使他精神错乱,他也生了个呆儿子。
许多画家的最后疯狂,不仅是心理的还有生理的,他们当年使用的明黄色颜料有剧毒。 凡高也很有可能是因此而疯的。
在一本戈雅的传记里,我读到这个研究。
…………………………
米歇尔·福柯/文
在创作《病人院》这幅画时,戈雅面对着空寂囚空中匍匐的肉体,四壁包围中的裸体,肯定体验到某种与时代氛围有关的东西:那些精神错乱的国王头戴象征性的金丝王冠,使谦卑的、易受皮肉之苦的身体显得更为触目,从而与面部的谴委表情形成反差。
这种反

小樵玛雅 posted on 05/31/2004
最早听说纳斯加线(Las Lineas de Nazca,The Lines of Nazca)是从三毛南美游记的书里。三毛其实自己并未得见纳斯加线。她高山反应很重,可又觉得不看纳斯加线南美就是白来,抱病专程前往,却虚弱得起不了床,终于未得一瞻胜景。书中有关纳斯加线的部分是别人写的,三毛自己只能描述她对这一世界之迷的强烈向往和玉山脚下空手归的怅惘。她终生遗憾般痛得越深,越发使人感受到纳斯加线的吸引力。
等真地我自己要去秘鲁,自然对纳斯加线兴趣倍增,注意收集有关资料。不想一看吓一跳,慢说文章

玛雅xw posted on 06/02/2004
神秘主义画家 ( ?1541-1614)
艾尔.葛雷柯(El Greco)本名多明尼科士.底欧多科普洛斯(Domenikos Theotocopoulos)
,十六世纪中叶(大约1541年)在希腊的克里特岛(Grete)的堪底亚(Candia)市出生。
很少人叫他的本名。因为他在西班牙被称为外来的画家或是「希腊人」,艾尔.葛
雷柯,意即「希腊人」之意。这个绰号,后来一直被当做他的名字,沿用不绝。
他在故乡堪底亚市度过约二十年的光阴,这个地方保存了纯粹的拜占庭美术文化。
相传他在圣女加大利纳隐修学院从修士们接受教育,除了绘画,也学习了拜占庭神
学。据说他十八岁时已经是极有

I found the part of the ricksaw drivers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powerfully moving -
http://www.nytimes.com/2004/06/02/opinion/02KRIS.html?th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篇章。 古典吉他曲《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似乎就是在演绎这段经典故事。
他的其他两个篇章也棒:《阿达拉》与《勒内》。
各位一定要读这几篇。
不知这小说的法文与英文名。 有哪位知道?

玛雅玛雅 posted on 05/30/2004
18世纪的法国大哲人爱尔维修讲过一个故事:一位本堂神父和一位多情夫人听人说,月亮里有人居住。他们相信这句话,于是两个人拿着望远镜,努力的观察月亮里的居民。夫人首先说:“要是我没有弄错的话,我看见了两个影子。他们互相依偎着,我觉得毫无疑问,这是一对幸福的情人……”神父却答道:“哎呀,太太,您真是。您瞧见的这两个影子是一座大礼拜堂里的两口钟!”
爱尔维修如果能够再多活一百年,故事里的月亮,说不定就会变成火星。从19世纪70年代起,火星和它上面的水便持续不断地挑逗着公众和科学家们的好奇心。而在不同的人那里,它们被演

(c) 2010 Maya Chilam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