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西班牙舞”

林耕、玛雅编译

佛拉明哥不等于“西班牙舞”,想必众人皆知;而塞维雅那(Sevillanas,本地通称“西维拉那斯”)不尽是佛拉明哥,更该是家喻户晓了。然而,当我们看到“JVC Video Anchology of World Music and Dance”里面,西班牙人跳塞维雅那表情一点都不深沈凝重,节奏也圆顺流畅,跟另外一支”波丽露”(Bolero)一样举手投足轻盈质朴时,仍不免狐疑:这也是“西班牙舞”?

西班牙不是只有佛拉明哥而已。西班牙的地方舞,据说,光是加泰隆尼亚一省(Cataluna,巴塞隆纳为其主要大城)就有三百多种。整个西班牙,几乎每一村都有自己一套地方舞。塞维雅那便是塞维雅(Seville)地方的舞蹈。地方舞照区域分,略有北、南、中、东、西五大类。塞维雅在南,塞维雅那属南方舞蹈。南方(以安达鲁西亚为主)的舞,通常女舞者强调弧线和挑逗性浓厚的动作,而男子则着重阳刚及力量,踏脚而不”跳脚”。相对于南方,北方舞勇猛带劲,外放得多,常有高跳动作,男子尤其常常爱比跳高。此间流传之”巴斯克铃鼓舞”(Vasco)即属此类。另外还有阿拉贡省(Aragon)的霍塔(Jota),一样步伐轻快,蹦蹦跳跳的,非常活泼。

地方舞大多是团体舞或双人舞,是一般老百姓跳的,他们对自己个别的地方舞步非常熟悉,常常在节庆中的大街上大家跳着玩。如果有职业演出,这些有个别特色的地方舞步都会经过润饰,把每一个动作调到精确位置。

而一般人较常看到的佛拉明哥舞,是从古早时代印度的宗教舞蹈(吉普赛人的祖先是印度人),随着吉普赛人的流浪,历经中东、北非,而达西班牙,所以千年来,受过希腊、罗马、埃及的影响,而到安达鲁西亚与当地舞蹈(也就是西班牙南方舞)揉合。所以佛拉明哥可以说是受亚、非传统影响,最后与吉普赛舞蹈混合的安达鲁西亚舞蹈。过去百年来,配合西班牙南方音乐的发展,佛拉明哥产生几种不同结构、型态的乐、舞,乐与舞之间又彼此配合,做即兴变化。十九世纪开始流行的“唱歌咖啡屋”(Caf'e Cantante),才一步步把佛拉明哥推向表演舞台。

现在“歌唱咖啡屋”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佛拉明哥酒吧(Tablao)。小舞台上,表演者围坐半圆,在叫喊、拍掌、吉他与响板的伴奏下载歌载舞。响板是来自北方的玩意儿,霍塔舞常用响板增加节奏感,吉普赛人本来不用,他们用”跺脚法”或”踩脚法”来切割节拍。到现在佛拉明哥的”基本教义派”还挺坚持这点传统的纯粹性,认为响板是哗众取宠,骗骗外国观光客的。真要用的话,只能用在佛拉明哥诠释地方舞的时候,像是塞维雅那,或方当果舞曲(Fandangos de Huelva),以及其他一些轻快的舞曲。宏伟之舞(baile grande)是不该用的。

尽管”基本教义派”有其坚持,当今佛拉明哥舞的样貌,还是有几个俗成的特点。首先对宏伟之舞的女舞者而言,女舞者(bailora)着重在上身与手臂(baile de brazos),藉以传达阴柔与激情;掌心维持向下,大臂带起,形成一弧度,而不突出手肘。手腕慢而流畅的转动但不扭曲手臂的运移,背从腰间向后弓,但绝不超过四十五度,头朝前下压,目光向下。有些女舞者做九十度的下腰,那只是耍特技,没有意义。男舞者(bailior)则强调脚法的力度与繁复,上身几乎僵直,是一种力量与阳刚的展现。他的背从腰间开始微向后弓,动作可以由”慢而专注”,到突然变快,出乎意料顿时煞住。他的脚法强而有力,速度虽快但清晰突显,像机关枪扫射的声音一样。手臂微曲,但没有女舞者的柔软。男舞者内含激情,面容高雅,力量外射,充满阳刚。

而在愉悦之舞(baile chico)中,男女在技巧上大致与上述相同,但是不须静如雕像的姿态。欢愉取代忧郁,容貌灿烂,动作较快。节庆式的弹指和击掌,以及吉他的切反拍把舞者带到自在的狂喜中。但是幽雅还是根本要求,不能完全不收敛,在地板上乱跳全无章法。

佛拉明哥基本上是单人舞,后来上了舞台男女混跳是增加感情的张力,可以是关于爱情、关于嫉妒、关于激情、关于难解的三角关系。舞者用跺脚法,表情、弹指或响板来传达他们的爱或怒。一个舞者可能踩出一段节奏,而另一个则相对呼应;这种“交谈”是可以互诉衷曲,但更多时候是争执不休。

佛拉明哥舞的个别动作并不带有象征意味。并不是举手向天就代表祈祷, 脚磨地就代表斗牛顿脚,不像芭蕾有一套固定的动作在“讲故事”。佛拉明哥动作的意义取决于舞者当场的情绪,他或她的动作是为了表达内在的自我,一样的姿势,可以有很不同的意义。

至于佛拉明哥花枝招展的服装,事实上是十九世纪安达鲁西亚女人穿在街上的:腰间束紧,裙摆至脚踝,蓬蓬袖,大发夹,披肩,胀起的衬裙,以及特殊场合才有的长裙拖地(bata de cola)。现在变成舞服后,许多部份都被夸大,有的bata de cola裙拖得好长好长,有的裙摆拖至膝盖,摺层一加再加。吉普赛人自从采用安达鲁西亚式服装后,加上斑点纹饰,宽松罩衫,肚脐眼前打个结,到现在还可以在街上看到这种装扮。而男舞者的短西装(trajes cortos)、靴子、宽边帽保留了十九世纪安达鲁西亚牧场男人的装扮。较正式的还在白衬衫胸前与袖口打摺;较休闲的则以吉普赛的斑点花衬衫在腰间打结,外加一条斑点领巾。靴管高低随人变化,舞台演出为了增加音响效果,鞋底加硬垫,敲在木头地板上铿锵有声。

佛拉明哥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与地方舞的草根性越离越远。而它的国际知名度也盖过了西班牙各地的地方舞。塞维雅那因为和佛拉明哥同在南方,搭了佛拉明哥的顺风车,常上国际舞台,一九九二年奥运开幕典礼上,欧亚丝(Cristina Hoyos)出场前一大群舞者跳的就是塞维雅那(当然,塞维雅四月春会国际闻名,也是塞维雅那广为人知的原因之一)。可是,就像乡村吉普赛的佛拉明哥并未消失一样,各地地方舞仍在人民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节庆、欢宴决少不了它们。安达鲁西亚有许多佛拉明哥歌手,在小酒吧献唱,但并不以此为生,有的是邻村的牧羊人,有的是巷尾的铁匠。他们的歌喉与编唱的词曲,却使听者无不动容。艺术的生活,生活的艺术,这才是人生。

二、佛拉明哥(Flamenco)
摘自大英百科全书

安达露西亚吉普赛人(又称佛拉明哥人)的音乐和舞蹈。来源于吉普赛、安达露西亚、阿拉伯,也许还有西班牙犹太人的民间歌曲,根据一些学者的考证,它还来源于拜占庭和印度的宗教圣歌。从十四世纪起,它演变成为吉普赛人、阿拉伯人、犹太人以及被社会遗弃、混居于上流社会边缘的基督教徒的歌舞。

佛拉明哥的精华是"歌",常常有吉他音乐伴奏,同时表演即兴舞蹈。这种音乐和舞蹈分为三类:“深沉的或严肃的”,非常忧郁,描写死亡、痛苦、绝望和宗教信仰的题材;“轻松的”,描写爱情、乡村生活和欢乐的题材;另一种则介于中间,不很深沉但同样令人感动,往往带有配合音乐的东方色彩的角色。在佛拉明哥舞蹈中,男子的舞步非常复杂,用脚尖和脚跟击地踏响(称为“扎帕迭阿多”),女子舞蹈按照传统主要是显示手和躯干的文雅,而不是脚上功夫。特别是在“深沉的舞蹈”中,手臂、手和脚的动作与印度古典舞蹈非常相似。

从十九世纪起吉普赛人开始在咖啡馆里跳舞,并以此为业,于是"佛拉明哥"一词首先用来称呼他们当时的音乐和舞蹈。尽管早期的歌是不用吉他伴奏的(有些变体至今还是这样),但在咖啡馆里吉他却变成不可缺的乐器。佛拉明哥吉他手确实是一位精通歌舞的敏感伴奏者。在咖啡馆的环境中,乐器独奏也常见,但往往脱离了传统型式。传统的佛拉明哥一定要有"杜安德"-即音乐和舞蹈形成不可遏制的情绪控制了表演者。伴随表演的是ole(哈列奥),即拍手、弹指和激动的喊叫。舞蹈表演者经常捻动手指弹击出各种复杂的节奏,常常用来伴奏佛拉明哥的响板,并不是最初吉普赛人传统表演的一部分。

在今日,随着公开表演的增加及商业性舞台的压力,经过排练的节目取代了佛拉明哥原先自娱性的表演方式。

三、塞维亚舞曲(Sevillanas)


塞维亚之舞(sevillanas),不可否认,是西班牙最广为世人熟知的民俗舞蹈。阿拉贡的霍塔(Jota)舞,加泰隆尼亚的沙当娜(sardana)舞知名度及普及性都远不及它。西班牙当地,除了每年著名的四月春会(Feria)和罗西奥朝圣(Romeria de Rocio)外,近十几年来,各地还兴起专供人们跳塞维亚舞曲的酒店。在法、德,英、北欧、北美、南美、南非,尤其是日本,知道西班牙舞的,都能来段塞维亚舞曲。

1.会跳塞维亚舞曲

所谓会跳塞维亚舞曲,首先应该是辨认得出它的音乐形式。知道舞曲的节拍构成(compas),旋律模式,才能和着节拍跳舞(a compas),就算没听过的旋律也能抓拍子就跳。其次,要清楚每一段时下一般通行的动作,要作个人变化必须在这个框架之内。如此才能和一个素昧平生的舞伴共舞,该换位时不会立在原处或提早动作,该结束时可以应声摆出漂亮的姿势。有了这些基础,在三洋五洲内跳塞维亚舞曲就可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2.塞维亚舞曲的音乐

塞维亚舞曲的旋律部份是二拍子结构、而节奏却是三拍子的。初听时会很不习惯,不知该从哪一拍算起,尤其前奏通常又是自由节奏(libre),更今人难以抓对拍子做起手势(entrada);而结束动作(Remate)用四拍,又不符合三拍子结构。
它的伴奏乐器越到现代越丰富。传统乐器吉他还是主要的;响板及小手鼓渐渐少用(据说是受佛拉明哥影响,舞者要强调转腕与手臂线条,故不用响板)。拍掌(Palmas)打正、反拍。在“罗西奥朝圣式”的塞维亚舞曲中也可听到”用鸟嘴及槌鼓”(con pico y tamboril)演奏,也就是用一个三孔的小鸟嘴笛,以及挂在手臂上的鼓演奏。其他如钢琴,甚至室内乐编制都已用上。西班牙现在不少专唱塞维亚舞曲的乐手乐团,每年不断推陈出新,很有流行歌曲的态势。

从音乐及歌词内容来分,塞维亚舞曲有许多种,主要如下:波丽露式(boleras)、邻里舞会式(corraleras)、圣经典故式(biblicas)、乡野曲调式(camperas)、水手歌谣式(marineras)、礼拜仪式(liturgicas)、四月春会式(de Feria)及罗西奥朝圣式(Rocieras)。其中最后两者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大概因为实用性高吧。每年的春会及朝圣,大家都跳塞维亚舞曲, 应此景而作,当然较有市场。

3.塞维亚舞曲的舞法

塞维亚舞是由四段不同动作组成的双人舞,每段略有间隔。其动作最有特色者为paseo(基本步)、pasadas (舞伴换位步)、remate (结束姿势),而且在最后一拍上,歌、乐、舞三者同时瞬间停止,舞者摆出潇洒而挑逗的姿势,表现出求爱舞蹈的本质。

现今的塞维亚舞受佛拉明哥影响很深,大家传跳的都是以此种风格为主。原始风味的,大概就只能看老人家跳邻里舞会式的塞维亚舞,他们的手臂自然抬起,不讲究外张而尾端内收的力感,脚步近似随意,却又紧贴旋律。伴奏采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歌唱近乎叫喊,朴拙有古意。而波丽露式是十八世纪芭蕾采用西班牙地方舞蹈而成的形式,乐器伴奏以曼陀林为主,无歌唱。舞者穿软鞋,打响板;抬腿、掂脚、弹跳等芭蕾动作融入其中,舞法也与传统方式大异其趣。现在这种舞法只有舞蹈科班才有传授,一般人是不会跳的。

严格说来,塞维亚舞曲并非佛拉明哥。但自从佛拉明哥广受世人欢迎后,塞维亚舞曲这种地方舞也模仿佛拉明哥的身段、舞法、甚至可以变成独舞,像佛拉明哥舞蹈(baile)一样。所以佛拉明哥人有一句话说:“孤调(Solea)是深沉之歌(Cante Jondo)的母亲,就如同塞维亚之舞是佛拉明哥舞的孩子一样。”

要认识佛拉明哥舞,通常都从了解它的孩子开始。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塞维亚舞曲有固定形式,固定节拍数,虽然舞步容许变化,但基本架构是固定的;二、受佛拉明哥影响后的风格可以初步训练舞者的手臂运移(brazeo)、上身姿势、以及一个基本踏脚法:复双踏(redoble);三、塞维亚舞曲变化丰富,种类繁多,优美动人者有之,粗犷原始者有之,各人可取随性选择。

4.关于sevillanas一字

“sevillanas”原来应该是“seguidillas sevillanas”(塞维亚民谣)。
它源自于“seguidillas manchegas”(曼加民谣)。曼加一地就是西班牙最有名的人物唐吉诃德(Don Quigote)的家乡。曼加地区的民谣向南传入安达鲁西亚(Andalucia),到了塞维亚,有塞维亚民谣。十九世纪时,形容词“sevillanas”开始实词化,便去掉“seguidillas”不用,直接称呼此种音乐为sevillanas。前字尾加S是由于通常整首塞维亚舞曲是由四段结构相同的歌(copla)组成,加上S是表示复数形。

就发音而言,国内早先译为“西维拉那斯”,可能是受英语发音的影响。西文念做”色比雅那斯”。若讲究一点,用道地安达鲁西亚腔,可能要翻译做“色比加那”(他们常漏掉字尾S不念)。为了中文浅显易懂好记,笔者以意译将之译为“塞维亚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