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人

《拟天而构》之五:长安,“象天设都”(上)


西人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而中国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更重要的是凝固的意识形态。

考察一下汉都长安,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史家何汉南在《汉唐文史漫论》中说:“天地相应,人神一体,这是我国古代神权统治思想的核心,也是城市建筑设计思想的根源。”

那么,汉王朝是如何在这种“思想根源”的指导下来进行其都城建设的呢?

城址必须进行新的选择。项羽入关后,杀掉了秦三世子婴,焚烧秦皇宫室,大火绵延三月不熄,最终成为焦土。汉已无法借用秦宫,于是便在渭水以南另建新的都城。

汉人以八卦定方位,这种方法后来在民间延传了数千年。八卦中,“乾”为天,“坤”为地。乾卦对应的方向为西北,坤卦对应的方向为西南。紫微宫因为在天上就对应了乾,汉王宫因为在地上就对应了坤。这样,乾与坤,天与地,紫微与汉宫,西北与西南就全部对应了起来。汉人又以“十二地支”来确定方位,在“十二地支”中,“子”为北方,“午”为南方,“卯”为东方,“酉”为西方。照“十二地支”推算下来,汉王宫所对应的西南方向为“未”,因而宫殿的主体建筑首从“未”字命名;汉朝代秦立国乃上天之意,所以汉王作为人主必须居于地之中央,合起来便名其宫殿曰“未央”。

“未央”,照应天的中央,位于地的中央的宫殿。在这座宫殿里,建筑有十二个城门以象征十二方位;门辟三道象征“天街”,在上林筑林苑,象征“天苑”,开凿昆明池象征“天汉”,宫廷建筑均构筑双阙来象征“天门”二星……

整个长安都城遍布宫殿,长乐、桂宫、北官等宫殿又全以未央宫为中心,所以汉人将未央叫做“紫宫”,象征着天宫“紫微垣”。

汉人之崇拜北极紫微垣较其前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汉沿用秦历以十月为岁首,十月在十二支中排序为“亥”,此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西北,于是汉人取城之西北为“北斗极”,南面也相应地构筑“南斗极”来照应天宫。司马迁在《史记·天宫书》中告诉我们,汉人相信“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因之长安被筑为“斗城”,具有“中央居要,四方来效,斗车运转,海内晏安”的象征意义。班固在《汉书·李寻传》中还举出了斗的另一意义:“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秩序,稳定,体制健全,等级完备,政治清明,社会安宁……都体现在了这里!

汉人的宫城建筑思想,正如张衡在《西京赋》中所言:“览秦制,跨周法”,既继承了前世,又开启了后代。

周人用“测土中”的方法来“定天保”,注重天与地的位置对应,追求“天帝”所居位置与“人主”所居位置的对应,开启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拟天而构”的传统。到了秦代,这种思想又有了发展,秦时,不仅宫廷建筑,而且整个国家的设置都要“与天同构”,让秦之大地成为天的摹拟,建成“人间天世”的宏大帝国。

汉代在宫廷建筑上较之周、秦有了创造性的发展。汉人不像秦人那样对“天”的布局进行机械的摹仿,面是试图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就是说,汉人已不再刻意追求地理位置上的死板对应,而开始采用“象征”手法,例如位于西南角的主体建筑,就用“未央”这一“命名方式”象征性地对应北天的“紫微宫”,这便更为灵活,更为含蕴。这种立足于继承的发展为汉以后的宫廷建筑布局提供了新的模式,奠定了新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