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海外中文媒体发展趋势 切磋文学与新闻相辅或相斥

———彼岸文化协会举办首届新州中文媒体研讨会


(《新象周刊》记者 秦艳报道) 6月8日下午,领导新州中文媒体潮流的《彼岸》杂志执行编辑洪浩、《汉新》月刊总编辑李美伦、《多维媒体》董事长何频、《多维时报》社长杨鸣镝、《侨报》副总编辑力扬齐聚PISCATAWAY 图书馆与新州作家、报刊杂志撰稿人以及许多文学爱好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就“海外中文媒体发展趋势”、“纯文学在新闻中的地位和前景”、“海外中文媒体的文化现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辩论。诗人濮青、陈九,作家孟丝、陈屹,《彼岸》总编辑宣树铮,文化名人高伐林、季思聪、五月、红墙等到会并参与讨论。

文学在新闻媒体中的地位

洪浩:主张纯文学在杂志中占的比例越少越好,更想把杂志办成商业化的杂志。文学要贴近生活,在屋子里虚构的小说是没有生命力的。那种“靠50美元创业成功之路”已经落入俗套。海外文学作品中最推崇刘予建的《万圣碑魂》。

李美伦:文学的生存在于找到相对应的媒体。综合性的媒体仍有文学作品存在的价值,《汉新月刊》既为一例。文学作品在综合性媒体的比例约10-20%左右。也有非常成功的文学性杂志。如:有50年历史的台湾《皇冠》,十年历史的《议会》。文学在媒体中仍有其生存的空间。

杨鸣镝:新闻必须真实,文学可以虚构。程式化的新闻、远离文学的新闻如太多的会议报道就会失去读者。但是新闻如果仅靠夸张的、空洞的修饰就想改变文风也是不可能的。巧妙地运用一些文学手法写新闻报道就会增加可读性。

力扬:《侨报》副刊走过了高峰、低谷又回复了高峰的时期,由原来的每周七期砍至一期又到现在的每周五期,拥有了大量的读者。本报有4个专栏来自新州,在新州有读者缘。
纪实类的东西非常受欢迎,说明文学已经向新闻靠近了。

何频:《多维时报》没有开辟副刊,因为《世界日报》、《侨报》、《彼岸》、《汉新》已经有了。我们极力推荐、介绍一些作者的思想和对社会的贡献。

高伐林:新闻与文学是互动的,新闻媒体需要文学。文学是软信息,新闻是硬信息。新闻从业人员可以运用软硬信息引导、影响读者。

海外中文媒体存在的问题(或困惑)

杨鸣镝:第一,中文媒体长期以来缺乏对事件的深入报道。原因是管理、资金、眼界、记者和编辑水平不一、读者不喜欢看长篇报道等问题。
第二,海外新闻工作者缺乏激情。他们认为他们的报道不具大的影响力。
第三,海外中文媒体本身缺乏影响力,更不要说影响主流社会了。

力扬:在海外办报与在国内很不一样。海外特实际,实际到(总编)要自己去做栏目、去采访。
澄清《侨报》与中国大陆有密切关系的误解。

何频:海外华人的背景、来自的区域不同,也就是受众结构不同其兴趣就不一样。影响了共同声音的出现。


海外中文媒体的发展趋势

李美伦:媒体的定位相当重要。在美国就当着重于在美国的华人社区。

力扬:《侨报》将来会更加关注本土化的报道,更贴近读者的生活,以顺应市场要求。

何频:一,海外中文媒体更多的将以网络形式出现。它符合新一代受众喜欢应用网络的习惯和华人在海外分散居住的现实。
二,报纸整体会走向杂志化。
三,电视不大可能成为海外中文新闻传播的媒体。广播媒体也有其局限性。

研讨中作家孟丝、ABC电视台实习生贾怡、王宁、李志聪、蔡士先生等提出了很多尖锐的问题,五位主讲人分别给予了解答。
会议由《彼岸》副总编辑王威主持。
策划此次研讨会的彼岸文化协会会长茹月女士表示:越来越多的中文杂志、免费报纸成为新州华人了解美国和世界的最主要渠道。其中的文学副刊、作者园地为新州作家、写手创造了发展空间。将读者、作家、发行人聚集一起面对面交流,以利三者间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