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人的心理是怎样构成的

  人的精神世界开始破译——弗洛伊德:意识其实只不过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荣格:潜意识是一位几乎不朽的集体人——曼陀罗图案正如龙的图腾一样,不是来自内心而是来自宇宙规则——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同形同构——人脑是宇宙全息图景的一个碎片,人同样是宇宙亿万年演化的一个活化石

  从本世纪初,随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传播,人的精神世界开始破译。

  在过去,人们以为意识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部,而弗洛伊德却告诉人们,意识其实不过是冰山露出水面之上的一小部分而已,它的过程可以为人所感知,它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按照概念、经验和逻辑推理来进行的。

  在弗洛伊德看来,那些在冰水里时隐时现的部分是“前意识”,前意识是指那些目前已退居于意识下面的比较容易召唤到意识领域中来的意识,前意识的内容可由外界的某种激发而被唤醒,也可以由自由联想而被引发到意识到层面上来,或者在睡眠中以梦的形式呈现出来。

  而冰山的大部分是深深地浸入水里的无意识或称潜意识,它是人类心理最原始、最基本的部分,深藏于人的心理的最底层,其主要为原始的各种冲动,特点是原始性、主动性、非逻辑性、非时空性、非语言性和非社会性,它高度活跃,充满生命的能量和活力,永远为人类精神活动提供无穷尽的源泉。一切意识都可以在无意识中找到相对应的因子。由于无意识是非语言和非道德的,所以它只能以种种象征的形式接近意识的边缘。

  在弗洛伊德之后,荣格对人的意识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提出了“集体无意识”。

  荣格认为,弗洛伊德只把着眼点集中于个人的历史和本能的倾向,忽视了整个人类的普遍倾向,即人生下来后所具有的先天的、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把握世界和作出反应的倾向,这是极其错误的,因此,他把无意识纳入社会历史的范畴,把它看做是人类漫长历史的结晶和积淀,称之为人类集体的精神财富。只不过,这些精神财富从来示被人类所意识到,所以他用“集体无意识”以与“个人无意识”相区别。荣格把个人的心理不仅同童年的往昔,而且,更重要的是与种族的往昔相联接,甚至与有机界的整个漫长的进化相联结。

  荣格从全世界的宗教、原始艺术、儿童艺术中,从梦幻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中寻找到了证据,寻找到了这种内在无意识秩序的普遍性:某些表现在古代神话、部落传说和原始艺术中的意象,反复地出现在许多不同的野蛮部落和文明民族中,而且这些意象往往有结构学上的类似。

  比如“曼陀罗式样”,一种抽象的图案——圆圈中一个双十字:“今天我们不仅在基督教的教学内,而且在西藏的寺院里也能找到它”。“既然它产生于车轮还不曾发明出来的年代,也就不可能起源于任何来自外部世界的经验而毋宁是某种内心体验的象征。”

  在荣格看来,这种式样作为一种符号,不仅出现在东方,也出现在中世纪的欧洲,还出现在儿童艺术和精神病患者的画中。这种反复出现的、超个人的原始意象,揭示出人类共同的、普遍一致的深层无意识心理结构,证明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是的确存在的。


  
  荣格有一段话说得极好:“假如我们把潜意识拟人化,我们其实可称之为是一位会集两性的特征于一身,超越青年和老年,生与死,甚至手中掌握有人类一两百万年的经验,是一位几乎不朽的集体人。假如真有这样一个人存在的话,他必然是一位超脱了变化的人。现在对他来说,根本和耶钱诞生前一百世纪中的任何一年没有什么差别。他一定是位作古老梦的人。而且,由于他的丰富经验,他肯定会成为一位举世无双的预言家。他的生命将会超越个人、家庭、部族与人类的寿命,而且他一定会对生长、开花与凋零有生动的感受。”

  在荣格看来,人事实上是由几百万年的经验堆积而成的,他的无意识里储存着这种最原始的经验。但是,那种曼陀罗图案为什么能让人类几百万年认可呢?荣格的解释是:“不可能起源于任何来自外部世界的经验而毋宁是某种内心体验的象征。”那么这种“内心体验的象征”从何而来呢?难道是凭空而来的吗?荣格的这种解释显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那么,这种“内心体验的象征”来自何处呢?我们认为它来自更加广泛的宇宙规则,是这种宇宙规则在人类内心深自制 全息反映。同样拿图案来说,曼陀罗图案不是来自内心,而是来自宇宙规则,来自自然界的提示,就像龙的图腾一样。

  历史人类历史上也许没有出现过中国人崇拜的龙的图腾形象,但是它的类型却比比皆是。龙最早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倾向于先民们对闪电的恐惧,进而由对闪电的恐惧创造了龙的形象这一说法。直到现在人们闪电同样害怕,因此龙的原型不过是闪电,龙不过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已。人类恐怕闪电的心理让人类用同样的方式创造了各种各样的“龙”,在几乎所有的动物图腾中,如狮、虎、狼等,无不张牙舞爪,那种竖立的毛发与狰狞的面孔事实上与龙同出一辙。再如现在的电影海报、报纸上的房地产信息之类,为了表现流血与暴力或表现惊喜,也无不用闪电的形式来醒目,迷信中的那些恶鬼也无不是闪电的龙的模样……

  因此,虽然我们对曼陀罗图样没有研究,但它决不是人的内心凭空捏造的,而是宇宙规则在人类心灵里的折射。个人不仅是作为人类几百万年的代表而存在,更是作为宇宙倔万年演化的活化石而存在。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得到格式塔心理学的帮助。

  格式塔心理学在解释艺术形式为什么具有表现性时认为,这主要在于自然事物或艺术作品本身的性质和结构与人的心理结构上的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虽然两种结构的质料不同,但由于它们本质上都是力的结构,所以会在大脑力场中达到融合或一致,从而使自然事物或艺术形式与人的精神性内容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让二者的界限消失,内外两个世界得以沟通,这样,自然事物或艺术形式看上去便有了人的情感的性质。

  安海姆在解释这两种结构的力的本质时指出:“一颗贝壳或是一片树叶的形状,是产生这些自然事物的那些内在力的外在表现,当一颗树的形状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他就把生长这棵树的全部生命力的活动展现在我们眼前了。大海的波浪,星球的球形轮廊,人体的复杂轮廊线,这一切都反映了那些创造这些形状的力的活动。”当这些力的结构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时,它们就会通过人的视觉神经传到大脑,在大脑力场造成与之相同形的结构,并与伴随着这两种刺激而来的情感活动的力的结构相呼应,从而使最初的刺激看上去就具有了人的情感性质……

  由于人与自然在本质上的同形同构,因而当某些自然事物呈现在面前时,我们不禁会为之心旌摇荡,情绪激动,或欢欣愉悦,或惆怅含悲我们总能从对自然万物的观照中,从自然万物的消失生息中唤起我们对自己的生命形式和情感内容的感受,从而不自觉地认同那些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自然物,从中获得力量或得到慰藉,甚至在我们心理结构失去了平衡,出现某种精神性的病痛时,我们也常常会投入自然的怀抱寻求救治。

  正是因为人的心理同万事万物是相通的,正是因为人脑是宇宙全息图景的一个碎片,我们才能真正地认识这些事物。

创造力是如何产生的
-------------------

  人的创造力来自何处——作家等之所以不断地创造,是因为其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推动自己——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其恋母情结的一种表现——原型就是世世代代相类似的经验的反复——在集体无意识之下更有着宇宙无意识,刻痕比原型更小——构成人心理的最初单元同构成宇宙的最初单元是一样的,这正是宇宙逻辑——人的心理便是一个小宇宙

  人的心理如此,那么人的创造力又是如何产的呢?

  这里仍然以荣格的理论来加以说明。

  在荣格看来,人的心理也是由能量组成的,这种隐藏在心灵背后的推动力,在生命的早期,主要集中在诸如吃、排便和性等类活动中。以后随着个人对满足这类需要的活动日益精通和熟练,这种心理能量就大量投入解决精神需要地创造活动中,这就是智慧的创造的源泉。

  荣格把当时发现的热力学定律用于解释他的心理能量的活动规律。他认为心理能量符合热力学能量守恒定律和熵原则。在每一个人身上,能应用的心理能量是固定的,在人格某一结构中投入的数量较多,相应在另一结构中投入的的数量就会减少。在他看来,的心灵是一个相对闭合的系统,这一系统由于受到人的所见所触所感的外部刺激,便处于一种永不止息的能量的“重新分布”和“重新移动”之中,在所有有贡献的人那里,由于其欲望异常强烈,围绕这一中心便聚集起巨大的心理能量,吞噬和同化着其他的观念和意象,这种观念和情感拥有相当的力量左右一个人的行为,让他致力于创造与追求,这样一来,投入其他活动的心理能量就大大减少,这便是能量分配的等值原则。

  但是,心理能量的分布正是按照均衡原则,趋向于在各种心理结构中寻求一种平衡,正如熵的定理一样,在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相互接触过程中,热能将从较热的物体转移到较冷的物体,直到两个物体的温度完全一样为止。

  心理能量的分配也是如此,它总是倾向于从较强的一方转向较弱的一方,实现人格系统内能量的平衡。那些有伟大贡献的人,他们经常为新的外来刺激所扰动,故内心的平衡常常被紧张、压抑、冲突、焦虑所代替。当心理结构中的创造情绪垄断了大量的心理能量,使人的整个精神变得极不平衡时,过分压抑的心理能量如不及时渲泄,就会像强大的压力可以导致火山爆发一样,因此荣格认为,所谓智慧,所谓创造,就是人的心理失衡,从而萌发创造动机,在创造活动中疏导心理能量的过程。

  例如,很多作家、艺术家、发明家等之所以不断地创造,就是因为后面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推动自己。正如一位作家所述:“我写文章好像是顺从一种冲动。我常常是不由自主地拿起笔来写。写完了就仿佛从一个梦境中配过来似的,觉得心上的重压去掉了,身子轻松了许多。这时候我的心才感到片刻的安静。但这样的安静并不能持续多久,一篇文章刚送出去,第二篇又不得不开始写了。好像那个推动我的力量从没有把我放松过。我疲倦但却不能休息。好几次我忍不住要发出一声叫喊:饶了我罢!然而我并不曾被饶恕过。”

  那么心理能量如何选择突破口,或者说是在什么地方突破的呢?

  荣格认为,在人的意识层,它是从意识层的核心——意识自我突破的。意识自我是由能够自觉意识到的知觉、记忆、思维和情感四种心理功能组成。每天我们接触到数不清的信息,但其中绝大部分都不可能被意识到,因为自我在它们到达意识之前就把它们压制住了。那些没有被意识自我接受的材料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压抑和储存在个体无意识中。

  那么,个人无意识的核心是什么呢?个人无意识的核心是情结。所谓情结,就是由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形成小族的观念丛,它们好像是完整人格中的一个个彼此分离的小人格一样,各自独立,有自己的躯力,而且可以强大到足以控制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使其他的心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有各种各样的情结,如恋父情结,恋母情结,权力情结,友谊情结……

  荣格认为个人无意识中的情结占用了大量的心理能量,对于具有创造情结的人来说,它往往就是创作灵感和动力的源泉。微弱的情结只能让人创作出平庸的作品,而强有力的情结才会创作出杰作来。


  例如,达·荷奇是一个私生子,从小就失去了母亲,不幸的童年生活让他具有强烈的恋母情结。这种情结让他的许多艺术作品都围绕着母亲这一主题展开。许多研究者都认为,他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正是在这种情结缠绕下的一种释放,而这幅画的本质内容也正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切眷恋和爱慕之情。

  那么,情结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荣格认为情结起源于人性中某种比童年时期经验更为深邃的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

  同个人无意识不同的是,集体无意识的存在不依赖于个体的经历,而且在个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永远不会被感知。例如,某人生来也许从来没有见过蛇和黑暗,但他第一次见到蛇或经历黑暗时,却可能发生本能的恐惧反应,这是因为我们的原始祖先对这些恐惧有着千万年的经验,它便作为“先天倾向”和“潜在倾向”而构成人的集体无意识。

  荣格把这些记录在人脑中的祖先经验称为原型,或者叫做种族记忆和初级意象。一种原型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由遗传而来的,对外界一定刺激产生反应的倾向性。每一时代中每一成员都经历过的经验,均有相应的原型,如出生原型、英雄原型等等,每一个人命中注定都要经历的经验,都有相应的原始意象,它们代代遗传,决定了个人对外界反应的倾向性。但一个人如何具体做出反应,则要看他的生活环境。

  集体无意识虽然难以被个人自觉意识到,但可以借助于原型象征性的呈现出来,因而无意识心理内容的充分展开是人格发展和潜能实现的必要条件。荣格说:“每一种原始意象都是关于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包含着我们祖先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残余,并且总的说来始终遵循着同样的路线生成。它就像心理深层中一道道深深开凿过的河床,生命之流在这种河床中突然奔涌成一条大江,而不是像从前那样,在漫无边际而浮浅的溪流中向前流淌。”

  这种河床式原始意象的存在,为人类智慧的高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心理学家们发现,“原型”实际上就是世世代代相类似的经验的反复,从而在大脑皮层上造成的一些先天的神经通路,这些通路不仅使人们比较容易学习人类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能力,如幼儿对语言的掌握,而且还影响着整个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原型作为人类的先天心象,它在后天外现过程中,会显示出不同时代、不同种族、不同个体的基本差异,这是因为原型最初存在于集体无意识之中,当一个人开始接触世界的时候,那些与原型相关的经历和体验就逐渐附着于这一原型,并由此而形成情结,这一情结通过不断的积累新的内容和材料而变得越来截止强大,直到最后有力量使自己强行进入意识之中。这就是杰出人物的创造既受到超时代稳固的心理积淀的影响,又汇入不同时代精神、个性特征的原因。

  这样,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型,原型又是情结的核心。当原型作为核心和中心时,它就发挥着类似磁石一样的作用,把与它相关的经验吸收到一起形成一个情结。情结从这些经验中获得巨大能量后,就会通过梦、幻觉、想象和象征的形式向外显露出来,对创造心理起着动力作用。

  但是,荣格的心理学只深入到人类几百万的历史,而事实上人的心理储存了宇宙整个历史的演化,在集体无意识之下更存在着宇宙无意识,这种宇宙无意识的核心可能是宇宙演化过程中一些重大的变化留下的更加深层次的刻痕——我们姑且将这样的印记称为刻痕,而正是这种痕刻才发展到原型,刻痕比原型隐藏得更深也更细小。

  但是,刻痕或许还不是构成心理最底层的东西,构成人的心理最底层的东西事实上同构成宇宙的最开始的东西是一致的,这种东西可能就是构成宇宙的原则了,这种原则便是大规律,便是宇宙逻辑!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这种逻辑的展开,都是这种逻辑的表现,而人的心理便是一个小宇宙。如果一个人的心灵贴近了这种大规律,那么他的肉体便成了这种逻辑的工具,而这个人也就成了体现宇宙逻辑与精神的人,成了我们看起来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