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

●最近讀英文西雅圖時報,其中一篇報導是有關流浪無家的人群所成社會問題。標題竟是「各大城打擊(Crackdown)日增的無家民眾」。我在吃驚之餘,也感慨不已。

 十多年前,曾寫過一篇〈苦海無家〉(刊世副),深刻體會無家人(所謂Homeless)的悲苦境狀。那是因為華府可克朗(Corcoran)藝術館一項攝影展觀後有感。攝影展的主題就是:Homeless in America。在慈善機構的經費贊助下,攝影記者分往各大城尋訪拍攝無家者的真實現狀。其中人物並非如一般人所認為的吸毒者、精神病患、懶惰遊民、酗酒分子。所攝實況中,包括失婚失業的婦女、受性虐待而逃家的孩子、二次大戰心靈受創的老英雄、越戰軍人……那個策畫在各大城巡迴展出的攝影展,無非期待藉動人的故事圖像喚起社會人士的同情心,打破冷漠和偏見,進一步希望企業界或教會組織以及政府機構,共同解決這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十多年過去了,十多年來,美國花了數以億萬之財打過兩次波灣大戰。十多年後,經濟掛帥下的社會人心,日益貪婪無情。大公司的大老闆,憑著謊言、作假賬,讓員工畢生儲蓄血本無歸(安然案例等的爆發)。由此也可推想職場競爭中的種種強食。十多年前的「無家」問題,日益加厲。到如今,不但沒有試求解決之道,且還揚言打擊之。

 據時報記述,全美六十個大城(包括西雅圖),擬採取對無家民眾的非法化:不能在十字街口求助,不可夜晚睡在街頭,不可走過停車場如果無車可停……否則,警員可以依法驅逐拘捕。原因是:要維護大城市的金融形象和商業繁榮。可是,這些無家之人能被趕到哪裡去呢?牢獄?或者另類集中營?商業經濟價值推到極端時,人也難有真正的自由可言。

 還記得,被譽為哲學家的前捷克總統哈維爾(Vaclav Havel)曾發表感想,他說,在共產主義時期,人的手足是被綑綁的,但頭腦還有思索的自由。資本主義社會中,商業性的廣告技術、宣傳花招,讓人跟著傳媒造成的感覺走,失去了自我思考及價值自主的能力,雖然行動上是自由的,「頭腦」卻被牽著鼻子走了。也許正因為如此吧?「無家」的社會問題沒人願意顧慮,而無家背後種種複雜、曲折、隱微的原因,更沒有人願意認真思考。

 對了,十多年前,曾有一個既不是公司大老闆,也不是影劇界大名人的米奇施耐德(Mitch Snyder),自己是個窮光蛋,卻窮盡畢生之力,要為貧苦無家之人智蟾l怼K就⒔^食,造成大新聞後,還被好萊塢邀請到名人酒會中。只是,他太老實了,社會只將他的作為當作一種「秀」,而「秀」卻是有關商機並引獲利益的,他的那套「秀」,還想為窮人分一杯「經濟羹」,誰願再顧?他終於絕望自殺身亡。英文華盛頓郵報曾經用大幅篇章,報導他的生平及行徑,可惜,那也只是一場「秀」,不久,社會也就淡忘,因為經濟效益上,不值一個銅板!

 西雅圖時報的報導讀後,我想起一句話:「……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是古代中國人理想社會圖式之一,在價值觀上,過時了麼?沒有!在經濟觀上,恐怕也不值一個銅板!程明琤(寄自西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