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带回来董桥的散文,他的风格我并不喜欢。仍然是沿袭英国小品散文的风格,看不到他这个人独特的思想和面貌。后来跟xw讲,这些人净在批评女小资,我看董桥就是个男小资。

刚才说到万象杂志,仔细看了它今年的四月刊,有几篇文章看得眼睛很舒服,比如冯象的《尘土亚当》系列。我想,把它定位成小资文学刊物,应该是差得不远的。但是我读的还是高兴的。毛尖介绍vwolfe两姊妹的文章显然不如赋格的深入细腻。赋格写的是罗马之行对哈德良皇帝和他的Antinous的研究。赋格引经据典,但是我读来却如行云流水, 一点都不生涩。赋格的行文就是流畅秀丽,不是因为他是个朋友就在这里夸他,我真是觉得他比董桥写得好,虽然他对董桥推崇备至。在男小资里, 我还就喜欢赋格的东东。

老作家灵感枯竭的时候写的文章就是裹脚布,特别酸特别无聊。 董桥在这一期里拉拉杂杂写了一段韵事,说的是徐悲鸿的女学生孙多慈出外与老师写生的时候,看到一颗漂亮的大红豆子, 就羞答答地给了徐说是此物最相思。徐的另一个女学生李家应后来却要王映霞给孙说媒。哎呀翻来覆去就是这么点儿破事儿,也没什么香艳的,董桥还来个一千多字。唉,都老胳膊老腿的,还不好好歇着。

我挺烦那些酸文人、酸学者的风流韵事。他们的那些破事儿还不如文学城的那些娱乐花边好看。无非就是几个穷酸学者之间恋来恋去。比如wolfe姐妹的那个圈子。重未没见他们恋上一个不是他们那个阶层,他们那个文化的人, 就连他们的恋人范围都缺乏想象力, 也没有超越种族、超越文化层次的爱情。说实在的不如王菲谢庭峰的姐弟恋,更比不上Madona爱上私人教练的故事。


××××××××××××××××××

  小资女人本来是被叫做白领丽人的,不过这种说法现在已经老土了,所以我也姑且称她们为小资女人吧。
小资女人从学校出来已经三四年,有一点资历,有一些钱。有一点自信,有一点茫然。
小资女人的工作己经走上正轨,早就没有了当年的生涩和稚嫩、可是升职总是那么难,不知熬到哪年才有出头之日。顶头上司快30岁了,位子把得牢牢的,也看不出有任何想回家生孩子的迹象。
而刚从学校出炉的新鲜人,一个个龙精虎猛,对自己虎视眈眈。想去读个研究生或MBA后再战江湖,提高学历的含金量,职位收入也立马不一样。
但又觉得自己也算是个主管,业绩来之不易,岂能轻言放弃。患得患失总也拿不定主意,又蹉跎了光阴。
小资女人能赚会花,虽然钱不太多,但也决不会亏待自己。这几年出国游热起来了,小资女人一般是拿不出多少积蓄的,要赶上这个潮流,只能去个近一点的地方了。于是到韩国二日游,没想到去时高高兴兴,回来后唏嘘不己。
以前总听说韩国女孩子大饼脸,眯缝眼,那是老黄历啦。你看汉城街头的女郎,薄施粉黛,时髦可人,一个个好象都是刚从《瑞丽》杂志里走下来的。其实细想一下,人家的容貌也并不见得有过人之处,只是那种普遍的恬静温和的气质,那种自信和从容的神情,令人震慑。而在我们这个城市里,到处都是女孩子在乍乍呼呼,每天奔忙于职场中,永远心浮气躁,气急败坏。
唉,一样生活在现代都市里,气质怎么就那么天壤之别,想想就觉得郁闷。
小资女人年纪说大不大,好歹还能勉强自称女孩:说小又不小,楼里的小朋友谁不喊她阿姨。更有那些好事的亲戚,动辄就要关心起她的终身大事,并婉转地提醒她有机会得抓紧了。
其实从没觉得嫁人有什么不好,可是关键是要有人肯要啊!糟糕的是差不多年纪的男孩子玩兴正浓,没有一个想结婚的。年纪大些的又担心有代沟或前史太复杂。
身后虽然追求者不少可没一个有感觉,看得上的早被人捷足先登,有条件好的要来相亲又怕把自己给卖了。真是高不成,低不就。
小资女人就这样地生活着,感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摘自《羊城晚报》姚文俊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