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享受等级,何必去英国?要接受这样的虐待,何必花重金去当小留学生?

这孩子在国内一定是富家子弟,高高在上,不知道农家孩子在底层感受的等级。等级哪里不存在啊,北师大附中,上海中学的孩子还不是天天都有优越感?我小外甥皮皮上的学校也是“省重点”啊,没钱没关系的也是进不去的。我上的高中,一样的等级森严。

小孩子从小就在这束缚中长大,你能指望他大了成个什么东西?弱的很快就会败下阵来,只有心肠狠毒的才一步步高升。

小的时候还是多受些其他的苦,其他的挫折,但不是虐待。

今生不打算有孩子的拖累,不去想也罢。
××××××××××××××××


初中毕业后我来到了英国威尔士的一所寄宿学校读高中。那座小镇宛如Jane Austin 小说里面乡下庄园的景色。
我的宿舍叫 Ingleside,藏在许多大树的后面。房子里住着一户学校老师,对我们的起居负责,是我们的半个家长。十来个年龄不等的十来岁的男生住在这里,多是父母在海外工作的英国人。中学被分为男校和女校。虽然男女混合教育是历史的趋势,许多古老的学校仍然保持了男女分校的传统,受到一些相对保守家庭的青睐。
我和一个绰号叫恺撒的英国人同住一室。他告诉我说在很多寄宿学校里,每当你上升一个年级,你都会继承更多的特权和责任。不同年级的同学生活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比如说吧,我们必须督促低年级的学生写作业,按时睡觉。作为学校的奖赏,我们有一个低年级学生不能使用的厨房;我们可以在球场玩到更晚;我们可以更晚睡觉;我们甚至可以在食堂里插队领饭。等级和规矩的观念,在英国人年幼的时候,就深入了他们的心灵。虽然学生中间也时常产生反叛的情绪,但英国的主流社会,仍然是被这样的文化和道德维持着的。寄宿学校作为主流社会的缩影和产物,教会了很多学生在这个社会中生存的技能和法则。这也是许多家庭愿意放弃政府的免费教育送子女来寄宿学校读书的原因之一。
Ingleside有一片大草地和运动场。夏天我们在那里打水仗,吃烧烤,寻找丢失在草丛中的网球,观看和参加从中午持续到晚上十点多的板球比赛。每当我们回到宿舍的时候,都必须向老师报告。离开的时候也必须征得老师的同意。我们都会和老师聊上几句,谈谈假期的安排、正在读的一本书等等,或者逗逗老师的小孩儿玩儿,像一个大家庭。每个星期,宿舍会开一个集体会议,大家假装恭敬地听老师训话,努力不要笑出声来。高年级生这时候时常会告诉老师某某同学不按时熄灯,低年级的同学也会抱怨我们执法不公,或指控我们收受贿赂。为了维护高年级生作为管理宿舍助手的威信,老师从来不会当着低年级同学的面儿责备我们。庆幸之余,我有时也会感到大家庭里残酷的一面。
可是在这种文化中长大的我的英国同学们早就习惯了。他们年龄很小,却对等级森严的学校规矩和这个小社会运作的方法有天然的适应力。在寄宿学校长大的小孩儿对学校爱恨交加。一方面他们得到了一流的教育、绅士风度和一个受用终生的社交圈子。许多同学的父辈祖辈就在这个学校读书,作为学校标志的领带也代代相传,会在求职面试时戴上,用来暗示自己的背景;另一方面,孩子的天性必须在校规的框框里发展,不免有些缺陷和遗憾。被压抑的天性通常在大学里才表现出来,给许多英国知名大学带来享乐主义盛行的名声。这种传统也渗透到了我们这一代,会不时地用英国式的幽默诅咒:如果以后我们的小孩不听话,就送他们来这里念书!


( 9494(英国) 03-07-28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