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的思索


  海子,原名查海生,安微查湾人。

  我最早接触他的诗,是在读了他那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后。那首诗里纯净、安宁、唯美的海子,总让我感动。于是我开始广泛接触他的诗歌。我也慢慢发觉,海子作为一个80年代中后期的诗人,并不是所有的诗都作得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样美好的。比如,昨天看过的那首《九月》,入是他思绪的另一个方向: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我无刻意去读懂它,而我的一些对它的印象,化做以下的文字,也不什么严肃的批评。
  读诗一遍:语言凝炼、抽象、简洁;二遍:语言蕴含的意境深远;三遍:一份悲凄的沧桑扑面而来。

  草原的苍凉、众神的死亡、琴声呜咽,让我觉得诗人异常的绝望、孤寂、伤感。首句即石破天惊“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野花一片”,起笔便震憾。想象一下当众神皆死亡,尸横遍野。大地一片寂静,也许当夕阳把世界染得殷红,草地上原本流淌的血也已经凝结、变暗、渗进灰黄的泥土中去了。只有草原上低矮的素净的野花在狼一样的呜叫的风中闭着眼摇曳,魂游天外。诗人的马头琴上有呼啸的风阵阵席卷而过,风声越来越忧伤,但诗人的琴声更幽咽,比草原上的无主的风更悲伤。我想象着诗人在草地上坐着,在柔软的草地上拉着陈旧的马头琴,低吟这首诗的身影。

  然后夕阳沉落到地平线之下,无边无际的朦胧黑暗笼罩着宽阔的草原,笼罩了风声,笼罩了马头琴的呜咽,也笼罩了诗人的心。远方,永远无法让诗人知道会有多远;死亡,永远只是草原儿女拉着怨曲的幻象;岁月永远被那轮明镜一样的月亮照耀和点亮,直到千年万年。而我们的诗人,早已泪水全无,也不知道是哭到泪水干涸还是想哭 也哭不出来。草原孤独荒凉,惟有诗人骑着一匹老马穿过它温柔的夜色,走向远方,一路上惟 有诗歌与他作伴。

  以上是这首诗歌带给我的直接感受。说到它语言,是凝炼但极有张力的,矛人想象空间的。自由诗的洒脱和不拘一硌由此可见一斑。诗人是“文革”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诗人。时代的不平和狂热的人群,让他无法静默。他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诗表达自己的愤懑,诗人的深沉思索寄寓其中,便成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