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坛子里曾经介绍过一篇文章,美国作家Jack Handey 的<刺青>,以调侃的笔调讲述了一个荒诞故事,表达社会职责越来越交叉,社会属性越来越相同,界线便越来越模糊的现代男女,对于个体定位模糊所产生的困惑。

无独有偶,前一段我在准备另一篇文章时,意外地发现社会学家李银河的一部介绍性社会学的书<性的问题>,其中提到的“酷儿”理论很是发人深省。她是这样介绍的:“目前,各种各样的性话语在这个世界上铺天盖地,势如汪洋。在我看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所谓"酷儿理论"。"酷儿"这个词原有怪异之意,是西方人咒骂同性恋者的贬意称呼。后来被激进理论家借用来为他们的理论命名,不无反讽之意。我觉得,把queer翻译成"与众不同者"倒是非常贴切的。酷儿理论是现代西方最重要的性理论之一。

酷儿理论是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性理论思潮。在过去数年间,一个新的指称"酷儿"(queer),从男女同性恋和双性恋的政治和理论中发展起来。酷儿理论目前是性政治中的活跃分子和学术界十分熟悉和钟爱的一个理论。

酷儿理论不是指某种特定的理论,而是多种跨学科理论的综合,它来自历史、社会学、文学等多种学科。酷儿理论是一种自外于主流文化的立场:这些人和他们的理论在主流文化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不愿意在主流文化中为自己找位置。"酷儿"这一概念作为对一个社会群体的指称,包括了所有在性倾向方面与主流文化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性别规范或性规范不符的人。酷儿理论就是这些人的理论。"酷儿"这一概念指的是在文化中所有非常态(nonstraight)的表达方式。这一范畴既包括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和双性恋的立场,也包括所有其他潜在的、不可归类的非常态立场。 ”

我倒想试着将范围更扩大,包括一切以性向、性别区分的非主流群体,女性主义似乎也可以算在内。

李老师对这一理论有非常高的评价,在我看来,不无道理,将一大段抄录如下:

“酷儿理论是一种具有强大革命性的理论,它的最终目标是创造新的人际关系格局,创造人类新的生活方式,它的做法是向所有的传统价值挑战。向传统的家庭价值挑战。一位酷儿理论家说:“我认为,传统的家庭价值不会延续到下个世纪,随着人的寿命增加,我不相信人们能保持50年的一夫一妻制婚姻生活。我想我们会找到某种既不是一夫一妻制也不是通奸活动的生活方式。"

它向传统的性别规范和性规范挑战。对于酷儿来说,他们的亚文化为他们提供了广大的有意识的表演性的性与性别角色的天地,他们可以从男性角色变为女性角色,从异性恋角色变为同性恋角色。对于一个酷儿来说,即使是一个有易性倾向的人,也没有绝对的必要做变性手述,按照酷儿理论,他完全不必受这个罪,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完全不必一致,想穿哪个性别的衣服,就穿;想过哪个性别的生活,就过;想做哪个性别,就做;完全没有必要认为,只有改变第一性征(性器官、生殖器官)才有资格做某种性别的人。按照酷儿理论的理想,在一个男人不压迫女人、异性恋不压迫同性恋的社会中,性的表达可以跟着感觉走,同性恋和异性恋的分类将最终归于消亡;男性和女性的分类也将变得模糊不清。这样,性别和性倾向的问题就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酷儿理论是一种具有很强颠覆性的理论。它将会彻底改造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使所有排他的少数群体显得狭隘,使人们获得彻底摆脱一切传统观念的武器和力量。酷儿理论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为我们昭示了新世纪的曙光。”

社会发展到了这种地步,说不出是喜是悲。赞同者想必大谈绝对平等之可行,反动者难免诅咒人心不古,也许女性主义和女权运动是造成这个结果的一个动因, 我一直记得Al Bondy(电视剧Married with childern 中的角色)的绝句:“这个世界的末日早就来临了,从哪个孙子发现女人也有 Orgasm那天起。”嘿嘿嘿。

彻底的平等可能是家庭概念的再诠释,性别取向的再定义,这种行为目前只在Queer 群体中得以实践,还不能说他们是否真的可以从实践中得以超脱,(谁又能真的超脱呢?),但泛性主义或者说无性主义已经取代女性主义成为人们争取将社会责任及社会分工无性化而追随的新的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