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乐:百年不闻的绝响

夏榆


  天坛的凝禧殿曾经是明清时代,帝王祭祀天地时演习雅乐的场所。

  9月21日上午10时,乾隆御笔“玉振金声”的匾额之下,天坛神乐署雅乐乐团的30位身穿古代华服的乐师抚琴鼓瑟吟诵唱念,被称为“神乐”的雅乐在沉寂百年之后首次响起。

  雅乐乐团的首次演出共表演雅乐6首。演出结束后不久,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和市长王岐山来到现场,他们刚刚在电视中见到演出的场面。“刘淇和王岐山想亲自看一看神乐署的雅乐演出。因为乐手已经回家,他们没有看到演出。”雅乐乐团团长刘博生说。但当晚,神乐署接到通知:天坛的雅乐要准备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演出。不久前刚刚从雅典奥运会接过奥运五环旗的王岐山说:雅典奥运会的成功就是因为把古希腊的文明和文化创造性地展示在世界面前,北京2008年的奥运会也要向世界展示属于中国自己的文明和文化成果,雅乐在断绝一百年之后重新响起,也可以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文明的成果展现给世人。

  神乐署还获得指示,以后有外国元首访华的时候,也要请他们看看中国的雅乐。


  神乐署重奏祭天音乐

  9月21日的演出中,天坛神乐署雅乐乐队伴奏、雅乐合唱队演唱的汉代郊祀歌《练时日》给人在听觉和视觉上的印象都十分深刻。此曲由汉代司马相如所作,歌曲大意是:选一个良辰吉日,等到那天气晴朗,烧起肠油和香蒿,请四方诸神来享。天门九重大开,灵?在空中飘荡。上天赐我恩惠,降下洪福吉祥。歌者头戴垂绦冠,身穿黑锦衣,肩头、前襟和袖口绣着红黄织锦图案华服,身穿同样服饰的乐手以琴瑟应和。

  “演奏雅乐会有肃穆的感觉,”杜次文说,“演奏雅乐,不但要知道音乐的旋律,还要知道古代祭天的情形,知道当时的人是怎么做的。现代人做雅乐,演奏出声音并不难,难得是演奏出意境。乐手在对着天地日月的时候会心境澄明,这就是雅乐和俗乐的区别,演奏雅乐,乐手的境界很重要。”

  66岁的杜次文从1985年开始,每年的春节都要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演出,他的演出计划排到了2008年。9月21日上午,他准时出现在天坛神乐署,用他的古箫和于青欣的古琴合奏了古曲《鸥鹭忘机》。

  杜次文曾经和古琴大师李祥霆合作过琴箫的演奏,他根据《昭君出塞》的典故编曲的《妆台秋思》成为经典的古箫曲。杜次文在日本和韩国都看到过雅乐,日本非常著名的音乐家三木刃、武满彻演出的雅乐在日本极受欢迎。邓小平访问日本的时候,日方就用雅乐招待邓小平。从1994年开始,杜次文作为领队,有二十多次率领中国艺术团出访日本,那时经常会看到雅乐的演出。韩国有一个中、日、韩三国的演出团,杜次文也是其中的成员,韩国的雅乐也成为每次演出的保留曲目。

  “越南的雅乐成功地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韩国雅乐也计划申报。作为雅乐的发祥地,中国的雅乐是暗哑的。”杜次文说。

  杜次文介绍,日本和韩国的雅乐都有弦乐,而中国的弦乐是从宋代以后才有,所以日韩的雅乐应该算是大和民族和高丽民族的传统音乐。但关键是,不管是在自己国家地位崇高的日韩雅乐,还是“申遗”成功的越南雅乐,这种音乐形式传入他们的国家之后,内容和形式上都在不断扩充和进步,至今雅乐的传统未曾中断过。


  三千年传统断百年

  在中国,从数百年前开始,雅乐就扮演着“国乐”的角色,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展。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周代的宫廷中就已经有了专门的音乐机构大司乐,乐师达1463人之多(《隋书·音乐志》),所奏六朝大乐———黄帝之《大卷》、尧帝之《大咸》、舜帝之《大韶》、禹帝之《大夏》、商代之《大?》、周代之《大武》,融歌、舞、乐为一体。六朝大乐经过不断发展,遂成汉、唐、宋、元代的雅乐,并逐步确立了“国乐”的地位。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神乐观建成,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改称神乐署。神乐署是天坛五组主要建筑(祈谷殿、圜丘坛、斋宫、神乐署、牺牲所)之一,也是祭天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署门、凝禧殿、显佑殿、朵殿、侧门、庑房等建筑组成。

  从明代开始,雅乐演出(当时称《中和韶乐》)辖归天坛神乐署,其规模和程式与前朝一脉相承:注重礼仪,崇尚肃雅。

  作为明清两代的最高礼乐学府,神乐署是明清培养和训练祭天乐舞生的专门机构。神乐署最盛的时候有乐舞生三千多人,北京各坛庙祭祀的乐舞生都是由神乐署生员中选拔充任。而当国家举行大典时,所有参加典礼的人员也都在事前到神乐署接受培训和演练。清代天坛神乐署有歌舞乐师200余人,其规模仍超过今日大型管弦乐队。

  雅乐的噩运从104年前开始。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英军强行占领了神乐署,设为兵站,署中人员遭到驱逐,神乐署从此衰败。民国期间又辟为中央防疫处,建设传染病院。日军侵华期间,神乐署成为日军“西村部队”建立的研制细菌武器的实验室。1958年之后,神乐署开始被占为民居,当年的神乐署淹没在无数的民房楼宇之中,断壁残垣,衰草丛生,一片荒凉。

  神乐署的修复和保护在1980年代引起各方关注,1998年天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有关部门加快了重建神乐署的步伐。2002年,神乐署被政府列入文物抢险修缮计划,国家开始投入巨资对神乐署进行全面修缮,整个修复计划在今年完成。

  从9月20日,神乐署开始对外试开放,单独售票,门票10元。

  9月21日的演出就是神乐署修复计划完成后的第一次公开演出。

  钟敲一声,歌更一字

  “雅乐有它自己的格律,”黄海涛说:“它的风格是中正平和,雅乐不是给人听的,它是对天、对地、对日月星辰的,它表现出来的意境是庄重、神圣、雅致和肃穆。

  “祭天终曲演奏的时候,乐队未奏响之前先击钟一声,然后众乐齐鸣一音,若干拍之后,在将结束时,击磬一声收其韵,音收静后再击一声钟,众乐又发,如此反复,而突出钟磬之声,俗称钟敲一声,歌更一字。这种演奏方法几千年来没有变化的原因是,古人把雅乐视为神乐,即敬天法祖的圣乐,不允许任何淫声俗韵参杂进去。雅乐以它这种严谨的不可动摇、单纯的无与伦比、神圣的不可侵犯之美占据了历代王朝礼乐的统治地位。”

  黄海涛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研究雅乐,他很早就熟悉雅乐,就是孔子说的那种“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作为前海政歌舞团的首席乐手,黄海涛退休以后被分配到天坛公园。黄海涛的岳父是故宫博物院的宫廷史专家万依,他们一起开始了对雅乐的挖掘、研究和整理工作。古代没有留下雅乐的声音,从清代开始消失了150年的雅乐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声音,而且无从考证。不过清宫留下来很多乐器。黄海涛和万依就测试清代留下来的乐器所发出来的声音,请现代的音乐家模拟一百年前乐器所发出的声音,把它的节奏定下来,旋律定下来。他们从近千万的文字资料中整理出祭天古乐谱30多件。明清时代帝王祭天的时候,乐手、文武百官、亲王、皇帝,甚至就连随从、太监的位置都非常清楚。为了再现当年帝王祭天的情景,黄海涛和万依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包括《史记》、《宋书》等正史典籍的礼乐部分。为了追求古乐的精确性,设法弄懂每一个字。在经过30年的艰辛之后,黄海涛和万依整理出了30多件古乐。

  雅乐在今天的演出,虽尚未达到昔日之规模,但从演出形式到音乐内容,都严格遵循史籍记载而编排。例如,在表演形式上,则基本保留“钟敲一声,歌更一字”的传统。而所有雅乐乐器均采用“八音”材料制成,即金(钟)、石(磬)、土(埙)、革(鼓)、丝(琴、瑟)、木(籾、?)、匏(笙)、竹(笛、箫、篪、排箫)。更为重要的是,雅乐演奏必须使用源自华夏中原的乐器,尤其重视钟、磬的使用,以突出展示古人“金声玉振”之音响理念。而像琵琶、二胡、扬琴、唢呐等今日常见乐器,因其皆从域外传入而不能出现在雅乐乐队之中。若有将此类乐器列入,都被认为有违祖制。

  从祭天仪式开始时的演奏曲到祭天结束为庆贺祭典圆满完成而演奏的乐曲,包括《燔柴迎帝神》、《海宇生平日》、《合欢曲》、《太平令》、《千秋词》等,其中,仅仅是《燔柴迎帝神》,全部演奏完就长达4个多小时。要演奏出这些祭天古乐,就必须运用这些包括建鼓、篪、排箫、钟、磬、琴、瑟等17种古乐器,这些用于演奏的古乐器如篪、建鼓等,都是现在难得一见的乐器珍品。

  “参加雅乐乐团的都是从国内各个乐团退下来的尖子乐手,资深望重的音乐家。”黄海涛说,“现在,断代一百年的中国雅乐真正是重获新生了。”

=====

这里的雅乐,我以为与先秦六朝的比起来,恐怕只能算作俗中之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