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人們對他的坎坷一生感嘆不已。這位末代沙皇自一九一八年在葉卡捷琳堡被布爾什維克槍殺之後九十年來一直不得安寧,圍繞著他的執政、生平、死於非命乃至遺骸安葬,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話題。

尼古拉二世是沙皇羅曼諾夫王朝最後一位皇帝,他生於一八六八年,死於一九一八年,年僅五十歲,俄人稱其為苦命皇上;他二十六歲登基,原因是其父早逝。尼古拉二世登基慶典那天在首都莫斯科霍頓發生了慘禍──皇室應允向每個參加登基典禮的人發一點五磅(約合六百克)的香腸及相等重量的印有俄國國徽雙頭鷹圖案的餅乾。當時參加的人如潮湧,比原來的估計數字多出幾百倍,又盛傳,皇上要為參加典禮的男人每人發一匹馬,而女人發一頭牛。消息傳開,本省外省的紛至沓來,估計有近百萬人,於是慘劇從天而降,數千人被踩死、擠死。不少人事後認定,登基之日的慘劇顯然是凶兆:預示著末代皇帝的悲慘命呒安涣冀Y局。

尼古拉二世與其先輩執政的區別在於:如果說前輩是靠愚昧百姓與皇室統一在歷史與傳統基礎上的話,到了尼古拉二世時代,百姓已非往日那樣混混噩噩,人們已經有意識要否定皇室統治了。俄羅斯外部形勢也起了變化;西歐民主主義及馬克思主義已初步發展並形成氣候,繼而滲透到俄國來。在後來的日俄戰爭及一九一四年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俄國元氣大傷,從而危及皇室地位。大起大落的內外部形勢全讓尼古拉二世趕上了。俄國一九○五年至一九○七年的革命已開始根本動搖了皇室的根基──農民焚燒地主莊園,打死地方官吏,異教徒趁機向東正教徒報復;尼古拉二世被迫承認民主政治制度並成立國家杜馬即眾議院。接下來的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及十月革命更是如此,先是克倫斯基──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首腦對皇室的流放安排,在被迫簽署退位詔書之後先是將其囚禁在皇村,一九一七年八月十三日晚克倫斯基安排皇帝與其弟見面後,十四日令他們離開首都,於是一九一七年八月十四日開始了沙皇向西伯利亞的流放之旅,一直到一九一八年四月他們經烏拉爾抵達葉卡捷琳堡的伊帕季耶夫莊園。有意思的是此行竟還有一百五十餘名沙皇臣子及遺老遺少自願陪皇上「流放」。這一旅程可謂「浩浩蕩蕩、蔚為壯觀」,皇室中除尼古拉二世之外還有皇后亞歷山大.費奧洛娃、四個公主及一個小皇子共七人,當然隨行的尚有侍從、保姆、廚師、奴僕等十八人。

按正史記載,尼古拉二世是一位堅定的東正教徒,他勤政、慈善,愛民如子,每天工作到深夜,不閱完批完公文決不休息,他為人謙和,不張揚、不跋扈,政績顯赫:全俄人口增至六千二百萬人,在其執政的一八八五年至一九一八年俄國工業總產值增長五倍,建設了西伯利亞大鐵路,一九一四年國民收入比十年前增加了三倍,他在位時建立了數千新教堂,修道院數目也從登基時的七百七十四座增長到一九一二年的一千零五座……

野史上對其評價卻截然相反:說他優柔寡斷,當上皇帝之後還經常說「此事要問問媽媽才行」。他好面子,不得罪人,平庸、缺乏天賦、性格委靡,一些自由主義文人還稱其狡詐,殘暴,口是心非,缺乏意志力及凝聚力等等。

是耶?非耶已不重要,皇上已如囚徒一樣「流放」西伯利亞,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權成立又使形勢激化。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雖被推翻,但白軍勢力仍非常強大,他們對工農紅軍的打擊給皇帝的命咴斐闪瞬涣坚峁痪乓话四昶咴铝瞻总婎^目及一批保皇黨密止ゴ蚧实鄣那艚ぉひ僚良疽蚯f園,另外大量的皇親國戚為效忠皇上而向此地集中,烏拉爾形勢急轉直下,對紅色政權而言已是危在旦夕。此時外國干涉者、保皇黨、白軍從南面集結,對葉卡捷琳堡形成包圍之勢,水路上他們也準備好船隻準備劫出沙皇後逃亡國外組織流亡政府。在莊園附近的皇族也蠢蠢欲動,他們偷偷在送進去的食品──麵包內夾上字條,奶油瓶蓋上也有密信,通知皇上「外邊已一切準備就緒只等皇上一聲令下」,另外一批白軍敢死隊員在白軍上校西多羅夫指揮下潛入市內準備動手搶出沙皇。在如此危急的形勢下,俄共(布)中央做出決定(據說是由斯維爾德洛夫主持)殺掉皇室一家。

一九一八年七月十八日,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皇帝皇后及四女一子被槍殺於莊園地下室,據說隨從人員也未能倖免。此後白軍著名頭目高爾察克將軍曾下令組織調查委員會追查,幾個兇手及幕後的基層組織小頭目後來均死於非命。

光陰荏苒,物換星移,尼古拉二世死後八十年即一九九八年八月,俄國總統葉利欽親自批准安葬尼古拉二世遺骸,並派出當時的第一副總理涅姆佐夫出席儀式。安葬地點選在聖.彼得堡彼得巴甫洛夫教堂。尼古拉二世的先輩們的遺骨也都在此,其中還有彼得大帝。在教堂入口處右角牆上掛一面皇家旗幟,尼古拉二世一家七口之遺骸就安放在一座石棺內。

事已至此,似乎可以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了,但卻非如此:俄國東正教教會在安葬遺骸時就已斷定這個遺骸不是尼古拉二世的,因此對葬禮持保留態度。更令人驚訝的是成立於一九九四年的「俄國皇帝命摺拐{查中心在不久前的二○○四年十二月二日發表聲明斷定俄皇遺體被調包,發言人的話更有意思:「從法律的角度看,埋在聖.彼得堡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教堂的是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而絕非尼古拉二世,所有這一切均是行政當局所為」。

本來經歷八十年風雨的尼古拉二世可以蓋棺論定了,但種種跡象表明:他仍無法安息。

一位俄國官員曾對我說:貴國政府成功地處理了你們的末代皇帝,使他(指溥儀)成為了眾議員,而我們卻把皇帝一家幹掉了。說完我們相對一笑,默然無語。

http://www.takungpao.com/inc/su/su_bigPark.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