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底下的鬼
  
  这是一间看上去沉稳又安全的小房子:褐色的土墙,褐色的木床。小小的窗台上,月亮和苹果一样大,像一对好朋友,一上一下地依傍着,彼此熟悉得都不用打一声招呼:喂,你是谁?可是洁白的床单上,暗红的被子下,一只绿得有点夸张的青蛙在发抖。虽然紧闭着嘴,恐惧还是暴露了它牙齿打颤时上下咬合的那道波浪线(我都听到那咔咔响的声音了)。因为它听到柜子里有“轧轧”的声音,地板上有“沙沙”的声音……(哈哈,我们都有躲在被窝里发抖的时候――打雷的夜晚,刮风的夜晚,想到死的夜晚,想到鬼的夜晚……小时候我一定要放下帐子才能睡觉,不然床底下的鬼就会把我拽了去。那时真傻,鬼难道不会咬破帐子溜进来?)
  鬼使青蛙赶紧跳下床,只穿着一条红裤衩就夺路狂奔了。跑过黑漆漆的树林时,树叶和草地的绿就跟青蛙身上的绿一模一样,深极了,都是夜晚的颜色,稍稍有点压抑啊。树干上闪着不知什么动物亮晶晶的眼睛,看起来可真像鬼!
  “有个鬼藏在我的床底下!”一跑到小鸭家,青蛙就大喊大叫。小鸭开门的时候,门缝里透出一片桔黄色的灯光,温暖又安全,大概小鸭的胆子要大多了吧?
  果然,小鸭哈哈大笑,“怎么可能!世界上根本没有鬼!”(我小时候可不敢说这话,怕那无处不在又神通广大的鬼偷听到了,会逮我去给他们烧水做饭。)它镇静地拍拍翅膀,让青蛙坐在结实的木椅上,用热茶来抚慰它受惊吓的心灵。青蛙紧紧地依偎着不怕鬼的小鸭,不再害怕。
  可是,可是……屋顶上传来“刷刷”的声音,楼梯间传来“轧轧”的声音……鬼可真粘乎,你跑到哪儿它跟到哪儿。
  只好两个朋友一起逃亡啦。树林都变得狰狞起来了,每一棵树都伸出长长的手,拼命地要抓攫什么。树丛中的眼睛也多起来了,一双,两双,三双……月亮都被吓直了身体。青蛙是一心一意向前狂奔,小鸭却还惶惑地回头看看。总之,“他们觉得四周充满了幽灵和怪物。”
  下一站是小猪家。小猪房里的东西最多,床也最大,立场好像也最坚定。可是他们都睡不着。“他们专注地听着所有来自树林里奇怪、可怕的声音。”(慷慨的大自然向来是把光和暗一并赐给我们的,我们安静地倾听,各样的声音都会挤入我们的耳朵。)
  估计它们再没力气跑了,又能跑到哪儿去呢?夜晚的世界好像一个鬼的包围圈。他们只能一起大声喊着:“我们不怕任何东西!”就因为太累而睡过去了。
  第二天,很明朗的一个日子,空气中都能感觉到一种稳固和宁静。野兔起了个大早轮流去拜访青蛙和小鸭。两家的大门都敞开着,屋里都没人。这下,恐惧又赶着野兔在树林里狂奔了,一定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最后它想到小猪,就跑去敲门。
  “救命啊!救命啊!”里头三个人一起大叫,这可真要命。
  接着他们很久很久地探讨起“有关闹鬼、怪物和其他恐怖的事情”,尽管谁也没亲眼见过。
  “你知道吗?”野兔说,“每个人都有害怕的时候。……就在今天早上,我以为你们都不见了的时候,简直吓坏了。”
  哦,床底下的鬼是这么闹出来的啊。当你心里很害怕,怕得好像穿出一个小洞来,鬼就会乘虚而入,钻进去安营扎寨,载歌载舞。我猜是这样的。
  在四个小伙伴爽朗的笑声中,鬼也被吓跑了。可惜自始至终都没给画出鬼的模样来。
  这个非常单纯的故事就这样由简洁的线条和朴质的色彩描画出来。几乎每一幅画的四周都添上了柔和的长方形边框,仿佛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给人一种安定感。同时又像是镶在镜框中,挂在墙上,一下子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嗯,封闭又敞开。孩子们看着的时候,一定能平稳又温和地进入,而不是紧张又疏远地从外部窥测这个画中的世界。
  
                                   2004.3.16
  
  《我成长,我快乐》,马克斯·维尔修思(Max Velthnijs)著。
  
  在我读过的为数甚少的图画书中,觉得这本也算不上一流的作品,可还是有点喜欢。美好的图画书真像羊毛一样,剪也剪不完。
  这套书有两本,还有一本叫《我学会,我成长》,说是儿童心理教育故事。两本书中共有八个小故事。上面的文字介绍的只是其中一个――《黑夜里的怪声――学会战胜恐惧》。我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个故事,尤其是画出却没有写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