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卿发话叫我给孔庆东即将出版的论金庸的书《笑书神侠》写个书评,无从下手,我从来没看过金庸的任何一部小说,甚至前几年金庸在网络上报纸上和某某、某某某的论战文章我也没看过,不知道如何下手,只能就书论书了,不过对金庸不感兴趣,发下来的书稿也没有耐心去详看,只能提纲挈领的看看各个内容简介,最终也只能感叹孔大官人洋洋洒洒的这好几十万字确实不是给我写的,不是给我写的,我也就坦然多了,书评,评好评不好,也就是一个乐子,看完之后想骂娘的反正也不会真正戳到我的脊梁骨。
  说孔庆东的这一大堆应该算是对老金的那一大堆的书评,我现在干的事儿呢,就是给书评写书评,说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作者嚼过的馍了,再一评,又嚼了一次,我现在嚼第三次,已经白开水,说不定还有些口臭,谁要是在我后面继续嚼,我觉得就有些不讲究社会公德生理卫生了,我希望嚼到我这儿就打住,大家如果真有这个瘾,嗜痂成癖,还是多关注一下孔庆东的原书更好些。
  炒完了明星炒北大,这现在时髦,连芙蓉姐姐都要坐一坐北大车。孔庆东不管咋儿说还是一个教授,北大的教授,不管是给北大长脸还是砸牌子吧,人们在阅读北大的一系列的书籍新闻八卦的时候总不免带有一种残忍心。要解剖他们,把他们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等一件一件的择出来,放在瓶子里给大家参观。咳嗽一声便是文章便是钱啊,当然人们会残忍的解剖他们了。《笑书神侠》里面孔庆东没少咳嗽,看得我都跟着喘,能三句话说明白的问题,非要先铺垫铺垫,再夸张夸张,嬉皮笑脸几下,然后不小心流露出一些国家机密,还马上遮遮掩掩,所有的动作都是那么正大光明,弄得你也不知道到底要看哪句,索性我就只看标题了。金庸说来比孔庆东还要值钱一些,所以更是被描摹、被解构、被组合、被阐释、被讲解、被展览,惟恐别人不知道金庸他写过这么些书,还挺畅销的。名人都是悲剧,不过这话和这个书评无关。
  中央电视台为了收视率,找名人评名人把名人托得更名人,名人名了,自然就会拿名换钱,保证名利双收,好跟列祖列宗的牌位里挤出个位子争吃冷猪肉,拿一些权威才能说出权威的腔调,或平易近人,或一锤定音,或横眉冷对,或小桥流水,总之,粉墨登场说出一些貌似权威的话,来教化大家,这么这么理解这么这么看,你就对啦,那么那么理解那么那么看,你就不及格,你就罚站、蹲班、没奖金、下岗、倒闭、关张大吉去吧你!
  嗯,咱们书归正传,书归正传啊,不能说我这篇儿文章里一点儿学问没有,不过没有就没有吧,反正我也不是什么北大叫兽。对于金庸,我就有一个问题比较感兴趣,就是他的这个笔名到底应该写成“金庸”呢?还是写成“金镛”呢?我这里没有金庸的书,所以不好说。上网查古狗,“金庸”有4,820,000条,“金镛”有14,300条,少数服从多数,就用“金庸”好了。并且孔庆东也用的是“金庸”,一开始以为他写了错别字,那什么,既来之则安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