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伟
2006年03月10日 02:36 深圳商报


如果学习过程戕害人的性灵,让人体验不到乐趣和美,还不如不学。

春节期间,带小侄女去香港玩儿。在太平山顶,看到维多利亚湾内有很多船只来往,船尾拖出一条条白色的波浪,在碧海蓝天下分外耀眼。四岁的小侄女兴奋异常,她用稚嫩的童声大声地叫:“快看那些浪花,多像一条条飘动的哈达。”她的话惹来周围一片笑声。一路上,她的小嘴儿说个不停,用词生动,联想丰富,还很有独特的想法,英语口语也很流利。望着她炯炯有神、灵光闪动的双眼,让我觉得儿童简直个个是天才。

她妈妈问我该让她学些什么?由于她幼儿园的同学大多学了钢琴,她妈妈也想让女儿学钢琴。我说,她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么好,应当给她创造条件,充分发展这方面的能力。比如学播音、朗诵、主持、配音、同声翻译、讲故事、演话剧、写作等等,学这些她会很高兴和自觉。这高兴本身就是成功了,千万不要跟风。而且,这种重大的选择,应当先尝试再决定,一定要让孩子也参与做决定,尊重她的兴趣。可让她试着听一段时间的钢琴名曲,如果她喜欢再请老师不迟。如果半途不喜欢了,转学她喜欢的就是了。不要以为太可惜,其实戕害孩子的性灵更可惜,那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国有许多学习方面的警句,什么“头悬梁,锥刺骨”、“卧薪尝胆”……把个学习形容得如此恐怖,“苦”、“艰险”成了学习的代名词,学习让人觉得不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而成了受难过程。多少家长在这些警句的误导下,不管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强迫孩子学这学那。多少学生盲目刻苦,还以为这是“有毅力”,最后学成了找不到工作的书呆子。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习的内容“乐之”,也就是有强烈的兴趣,才能使学习变得自觉和有趣。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时代,如果你学习的不是你最感兴趣和最擅长的东西,你就不可能出类拔萃,很难竞争得过别人。

哈佛大学一位学生的父亲曾给儿子写了这样一封信:“我并不注重你在学校的学习成绩,那是靠不住的。关键是你一定要在学生时代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努力去发展它。因为,在你学习的时候,强烈的兴趣会使你全身心地投入。”在当今终身学习时代,如果没有强烈和长期的兴趣,你也难以把学习的热情保持终身。

达尔文从小就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激发了他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极大热情。他很小就开始到郊外收集各种动植物,然后认真地制作成标本。中学毕业后,他应父亲要求去了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因实在没兴趣而中断了学业,后来又转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但达尔文仍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阅读生物学书籍和采集动植物标本上。他曾在自传中回忆到:“在剑桥的时候,没有一项工作比收集甲虫使我更为热心,更感兴趣了。”后来,也正是这种对生物学的强烈兴趣驱使他在1883年登上“贝格尔”号军舰,开始了举世闻名的环球考察,最终出版了他的巨著《物种起源》,在科学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有性灵的学习,这种学习不觉其苦反觉其乐无穷。兴趣带来的勤奋与盲目的勤奋有质的区别,前者增人性灵,后者戕害性灵。陶渊明说他读书往往“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勤奋到“忘食”的地步,正在于他“会意”之后觉得“欣然”,也就是感到了乐趣。兴趣还能使人体验到智慧之美,能使人更有品位。居里夫人说过:“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天地有大美,科学家们从事科学研究,根本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学习兴趣从根本上说,就是审美情趣。如果不能从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美,那绝学不到多高的水平,也不会有创意,人的性灵也会逐渐丧失,还会日渐功利和俗气。学习使人的性灵丧失,是得不偿失的。如果学习过程戕害人的性灵,让人体验不到乐趣和美,还不如不学。保持人原初的朴实和率真,比学成个眼光呆滞的书呆子更符合人性。林语堂先生在文学上最推崇以袁宏道为代表的性灵派(也称“公安派”),在学习上,我们也应当做个性灵派,这是学习上的以人为本。

印度曾有一个十多岁的狼孩被救回人间,但人类学家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让他恢复人的说话和行动能力,他只能像狼一样吃生肉,发几个简单音。

多少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其实就是在培养狼孩,努力在把孩子的性灵早早掐灭。未来社会最需要的人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这种能力直接依赖于人的性灵,而性灵的保持和开发全靠兴趣。学校老师和家长理应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宁可少学点儿知识,也要想方设法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但老师和家长的关注焦点都在考试成绩上,没多少人关心孩子是否有浓厚的兴趣以及怎样激发兴趣。甚至不少老师对自己教的课程都缺乏兴趣,有性灵的老师越来越少。孩子必须有大量自主和自由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兴趣,但老师和家长把孩子的时间填得满满的,以为学得越多越好,这种状况绝对培养不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如果在起跑线上就把孩子的性灵给掐灭了,那么孩子必定会输在职位竞争这条终点线上。学校考不到的,社会一定会考到。

我们要学习,但要选择增人性灵的学习。一切知识都是为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服务的,而不是人为知识服务。我们要成功,但要追求内在的成功,一切外在的辉煌都是为了提升人的性灵。世间万物,人是最宝贵的,而人的性灵又是宝中之宝。唐代诗人高适诗曰: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性灵使人风情万种,潇洒飘逸,自然形成脱俗的风骨,生活品位自是非同一般。有性灵的人最美,最可爱,最有创意,最有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