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们在设计房屋的时候,会使用模式,比如他需要使用一个窗户,窗户的种类很多,有宽的,

有窄的,有左右各半的,有上下各半的。房屋设计师没有必要在自己设计窗户了,他可以从已经有的各

种窗户中挑选一种,安放在自己设计的房屋上,这些已经设计好的窗户,就是一个模式。同样的,门也

有各种模式的门,屋顶也有不同的模式,建筑师利用已经有的模式,可以节省时间,把精力用在更有创

新的整体设计上,而不必在一些局部的细节花费重复的劳动。

文学作品中其实也有模式,成功的作家在自觉不自觉的应用着。

比如,在“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张松在看了曹操写的兵法书后,大笑,“这本书在四川

早就流传,三岁小孩也能背诵。”于是从头到尾地背了一遍,一字不差。曹操大吃一惊,认为自己的创

作与古人暗合,所以就把这本书烧掉了。

这种过目不忘的本领,容易产生戏剧性的效果,所以也被其他作家学了在自己的作品中应用。

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的夫人向周伯通借“九阴真经”瞧一遍,因为黄药师的夫人不会武

功,所以,周伯通就慷慨地出借了,没有想到,黄夫人在看完之后,对周伯通说,“你上当了,这不是

什么武学奇书,而是一本平常的武学书,我小时候就会背的”,黄夫人从头到尾地背了一遍,周伯通果

然觉得自己上当了,把“九阴真经”撕个粉碎。

这两个故事,人物的主角不同,可是,结构很相似,都是写有人用过目不望的本领,让另一个人

上当,这其实就已经构成了一个文学模式。

有些人担心,总结文选模式,会不会造成千人一面,千文一腔。

其实,很多房子有相同的窗户,可是,房子却可以造得截然不同,因为模式只是一个组件,不同

组件之间的组合,可以是无穷的多,所以,没有必要有这种担心。

把戏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即使两个作家用同一个模式,由于他们的语言风格不同,使用模式

的语言环境不同,大家读了,不会感到重复累赘。再一“过目不忘”的模式为例,罗贯中在“三国演

义”中使用这个故事,主要是也这个故事说明曹操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有嘲笑曹操的意思,而金庸使

用这个模式所讲的故事,主要是用来叙述“九阴真经”一书的离奇遭遇,重点不是在描述人物上。

一般人是把字、词作为写作单位的,所以文章不容易写得很长。如果想写长篇作品的话,就必须懂

模式,这样可以把段落、单个故事作为写作单位的,从而提高了写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