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模式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有些文学模式在中西方的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有些模式在只在

中国文学中常见,而有些模式只为西方文学作品所独有。

比如说“女扮男装”,可以看成是一个文学模式。

在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同窗数载,日久生情,演绎了一

场动人的爱情故事。

在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为救安东尼奥的性命,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细霞假扮律师出庭,

她的机智,使得贪婪的夏洛克赔了夫人又折兵,而让急人之困的安东尼奥得到了好报。

这说明“女扮男装”是东西方作家都爱表现的一个模式。

中国人相信童谣有预见未来的能力,童谣常常利用汉字字形的特点,进行分拆,使得其含义比较隐

晦,比如,在“三国演义”中,讲述汉代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而当时最有实力的人,是董卓,

可是,就在这时候,出现了“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今日死”的童谣,千里草三个字拼成一个

“董”字,“十日卜” 三个字拼成一个“卓”字,所以,这个童谣的暗含“董卓今日被杀”的意思,

后来果然言中,这种描写,利用了汉字的特性。这为中国文学所特有。

在“水浒传”上有一首藏头诗:

“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这四句诗的第一个字连成“卢俊义反”,这种诗叫藏头诗,也有预见未来的作用,这也是利用中文

特有的组词特点,所以也为中国文学所特有。

西方文学中,认为有些人有“弑父恋母”的心理,因为人爱恋自己的母亲,而嫉妒自己的父亲,所

以有个著名的“俄狄浦斯王”的故事,讲说的是一个国王,生了一个男孩,于是请巫师来算命,没有想

到巫师说,这小孩将来是要“弑父娶母”的,国王很迷信,把这个孩子留下来觉得是个祸害,杀掉他,

有舍不得,结果派人把他丢掉了一个深山中。

后来,很多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个孩子长大后,真的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弑父娶母”。

这个故事所表现的心理,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也有表现,是西方文学中的一种模式,也为西方

文学所特有,中国人觉得“弑父”是很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一个正常的人,是不会有这种心理的,

也就没有在文学作品中使用。

了解文学模式的文化特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文学作品,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后,也同

样受到读者的喜爱,而有些作品被翻译后,却不能被广泛接受。

中国的“花木兰”的故事,被迪斯尼公司搬上银幕后,也受到西方观众的普遍欢迎,就是因为这种

“女扮男装”的模式,是东西方文化所共有,所以,东西方的观众都可以产生共鸣。

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翻译成中文也很受中国读者的喜爱,因为中国人也相信,梦具有神奇的

力量,在梦中可以见到自己想念的亲人。

“水浒传”翻译成其他文字后问津者也很少,因为里面有很多只有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文学模式,比

如“藏头诗”,西方读者比较难以体会其中的巧妙之处。

模式与时代也有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读者的趣味也在变化,有些古典作品,里面使用的模式带

有迷信的色彩,比如“童谣预测将来”,在科学日益普及的今天,很多读者觉得这不可信,所以,使用

这些模式的作品的魅力也在衰减,如果谁再用这种迷信的模式创作,就是刻舟求剑了。作家应该考虑文

学模式的时代性,选用与时代相合拍的文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