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新闻报告,我感到现在的大学生很尴尬很窘迫。大学一方面扩招,一方面又增加教育收费,大学生毕业之后又找不到工作,导致“大学”的地位在人民的心目中逐日下降。上大学成了一个人生中的陷阱。一方面很多人还抱着封建社会的学而优则仕的功利思想催促自己的后代去上大学,一方面社会现实又极力排斥那些从大学里毕业的远离社会的人群。中国大学在自我贬值,先不要谈大学生毕业后得到了多少,且看大学生毕业后能够创造多少再说,创造的有限,自然得到的也不会多。
  我想有两点和这些现象的成因有关。一是应试教育,从刚上学开始人们就把“学”字误解了,不管怎么强调应该素质教育应该能力培养,但最终的门槛还是考试,但考试成绩是不能当饭吃的,这点很多人也明白,但不考试又有很多门槛迈不进去,结果迈进去了,但还是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会。我感觉这是设门槛儿的人的愚钝,既想找到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又用考试来选拔人才,这本身就是存在隐患的。二是89动乱之后,江泽民的一味求稳定的想法改变了中国大学生的本色,把国家、政治、社会等等与大学完全脱离开了,也就是说大学在89年之后是处于完全孤立的状态,和什么都没有关系,仅仅是一个授予学位的机构而已,而学位背后的教育以及这个教育所承担的人才培养的实质则被干干净净的抛弃掉了。既然学校的社会角色变化了,从一个育人成才的场所演变成了一个简单的往社会上层攀爬的梯子,即便在各个学校里面还保留有一些象征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和行为,但吃尽了形式主义的苦的中国人还会在大学里买形式主义的帐吗?社会还会去买根本不能培养大学生的大学的帐吗?
  从在大学的时候就剥夺了大量的学生的发言权,他们只有被灌输,被领导,被奴化,这种教育自然形成了大学生对待社会的情感上的惰性,咱们暂且不说社会上的高级人才都失去了创造活性将是多么的可悲这样的话,从大学生本人的角度来说过剩的精力和创造力无处发挥释放也会导致他们自然而然的走其他的旁门左道。
  前面提到了功利思想导致孩子们主动或者被动的往大学扎堆,这个功利思想的本质并不是我想做什么,而是我这么做了将来我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然这种想法是做梦,做白日梦,但是我们中国的孩子们不是从小就跟着父母社会上的人们一同做着这些白日梦长大的吗?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在毕业之后形成了从大学生本人到社会上的普遍的失望。就像现在很多人考硕士博士,也是很盲目的一样,他们看到的只是文凭,而忽略的这些学位的本质。你是真想搞化学吗?你是真想搞电子工业吗?你自己扪心自问一下。如果不想搞,你在大学里面干吗呢?
  可悲的社会的可悲之处在于人们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然不能排除中国还存在一批想搞科学搞严肃学问的人,这些人是一定存在的,但是在校园的大环境下他们也是随时在动摇在改变的。不想学到更深刻的东西的人为什么还要考大学呢?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忽略掉了大学的本质,就盲目的去考大学,上大学,势必会导致大学生的质量下降。有很多事情可做,关键在于从小开发孩子的志向,孩子想做什么,就让他在想做的方面上去发展,顺其自然才能成材。而中国这种由上至下的社会本身就是扼杀人才的。
  我感觉应该提到大学录取分数线,一百个人里能够有一个人上大学就足够了,没必要更多,并且大学生应该服从国家分配,既然是特殊高等人才了,就应当受到国家的掌握了。当然还可以自己找工作,两条路一块儿走。上不了大学的人,没必要自卑,你是不特殊非高等的人才,并不等于你不是人才了,你至少是在为你想做的事情努力去工作,而不是为工作所迫,这本身就是幸福,至少说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幸福了。如果大学毕业的高等人才不高等,没有发挥其高等人才的作用,那么就只能认为他确实就不如那些没上大学的人,或许还不如文盲。
  大学生应当是社会上的活跃分子,因为他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技能理论经验,他们应该可以去发挥表达自己,在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上应该有他的发言权。如果大学毕业了还争取不到这个发言权,也说明这个大学生是不合格的。
  至于硕士博士,那是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深造进修某种知识,才去读的文凭,这些更是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工作需要,需要特别的拜师学艺,而已。如果把这个也当作一个工作的资历,在招聘的时候设出这样的门槛,这本身就说明招聘单位对硕士博士的本质上的无知,找过来的人才对所要做的工作驴唇不对马嘴,还责怪校方培养人才失误,这本身就是滑稽的。
  少年需立志。现在的很多人当我问到他们你不喜欢你现在的工作,你到底想干什么呢?他就会说我也不知道我想干什么。学生在校期间本身就是和社会脱离了的,你能够期望他对社会有多深的了解?社会上都有些干什么的他们还不清楚呢。这些问题是应该在上大学之前就要解决的,我想干什么,这是大学之前的问题,而不是等到毕业了找工作了在去面对各个单位的招聘招牌心猿意马的事情。孩子就是要撒出去,让他去选择自己的人生。认为自己想搞一些严肃学问,从理论上掌握一定的知识,那就上高中考大学;认为自己应该掌握一门技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技师,那就去技校;认为自己想干什么工作,以后再说是否深造的,那就去中专或者职高。学校之间可能有重点非重点之分,但是中专、职高、技校、高中之间是没什么区别的,人各有志,没必要都来上高中。
  对大学的本质的误解,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失落,并且还连带着出现了大学扩招、提高学费的社会畸形现象,以及大学校园内学生不务正业的腐化堕落现象。我认为如果做思想上的疏导,应该从初中,义务教育即将结束,学生即将走入社会的时候就应该开始。而现在社会明显忽视了初中学生的教育。初中毕业的时候,大部分是16岁,还有两年就成人了,应该在思想上做一些成人的准备了,如果思想教育赶不上,甚至有些人还有认为自己上了研究生还是学生这种可笑的想法,那真是社会整体性的悲哀了。
  想起老人家曾经说过的话:思想教育要赶在前面。不知道这句话是否被收入进到《毛主席语录》里,我是从他的一篇政论里看到的。而现在恰恰相反,思想教育严重滞后,滞后要有十多年!人已经二十四五了但是受到的思想教育却还是初中生的教育。社会的发展趋势表明你走进来了,就没有人把你当孩子看,如果你认识不到这一点,你失败你受苦你活该。
  思想教育包括很多,比如说对人生的看法、对社会的看法、对性爱的看法、对价值的看法等等等等吧,很多,各位父母们你们自己想想你们做到了多少?各位师长们你们看看你们做到了多少?你们对得起你们的孩子吗?不要左顾右盼寻找救援,正是你们,造成了中国目前的精神空白!孩子长大成人,成为了社会的主体,孩子本身就是精神食粮匮乏的,社会是什么样子也就理所当然了。不过,话说回来,就是现在,我们这一辈,现在中国的主人们,又有几个父母对得起将来中国的主人们呢?
  老好人们都说我这辈子没做过对不起人的事儿,而实际上他们对不起太多的人了。又没有法律规定不能这么对待孩子,世界上有人面对历史去认罪赎罪过,却从来没有人面对未来去认罪赎罪。也不知道会不会有谁去想这个问题,这也就是作为一个粗浅的月水社社论仅表一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