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电视,前几天蔡琴在深圳唱了一首《你的眼神〉,听得入境,把老文翻出来,献丑。喜欢蔡琴的可以讨论。
========================
喜欢上你,竟然悄无声息





  我竟然疯狂地喜欢上一位大我十七岁的女人,始料未及。
  
  音乐抒发的是人的性灵世界,所以我挚爱音乐,虽然我不懂音乐,不过无妨。和许多70年代生人的朋友一样,脑袋里的歌手名单如满天繁星,最亮的并没有几颗。
  我听歌很挑剔。肥胖的表演家引吭高歌,并不吸引我,因为我距离那种纯粹音乐技巧的表现太远,远得近乎陌生;过于火爆的我不喜欢,因为那样的音乐并不反映人生活的常态,只是激动一时的表现;大多数女歌手的靡靡之音,我丝毫没有兴趣,为了唱歌而唱歌的人,唱不出动听的歌曲;那些把悲伤的歌词唱得又蹦又跳的人,或者把欢快的曲子唱得故作深沉的歌手,我不欢迎,因为舞台上他(她)们东窜西跳,讨好观众,忘了自己要做的究竟是什么。我把音乐看作一种心灵的艺术,于是唱歌就要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活动才好,不能纯粹为钱,也不能把音乐当成一种工作来完成,唱歌是一种深沉的爱。
  我有我自己的理解标准,这样我的通俗音乐天空里面只剩下了齐秦、齐豫、周华健、张学友、刘欢、林依轮、田震等很少的几个人。
  真正地听音乐,是在工作以后。读书的时候听音乐的时间多,不过听得滥,很容易跟风,流行谁的歌就唱谁的歌;工作以后听音乐的时间少,却听得很专一,很投入。于是,蔡琴慢慢地走进我的视野,逐渐笼罩所有其他歌手的光芒,让我深陷无疑。厚厚的一摞CD盘,蔡琴的总是在最上面。每天都在下了班之后,打开蔡琴的音乐,在舒缓的乐曲里,静坐,沐浴,读书,或者沉思。蔡琴的歌声让我脱不开,离不了,我彻底地喜欢上了她。
  
  蔡琴的歌声让人很安静。无论是情歌还是民歌,经过蔡琴的演绎,无不细腻别致,徜徉在音乐中,如品浓浓的咖啡,悠远绵长;如入梦境,倘恍迷离。在蔡琴的歌声中,浮躁一点点地退去,整个人安静得如一只月光下的小鹿,静静地,静静地。
  蔡琴的歌声又让人在缠绵中悲伤,悲伤到不能自己。痛苦的时候,蔡琴的歌声常常伴我落泪,我不知为什么,泪水一而再再而三地滑落下来,不是我不坚强,而是蔡琴用歌声探触了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把蔡琴比作会唱歌的张爱玲,我也把张爱玲比作会写作的蔡琴,这两个华贵而难以让凡俗心理接近的女人,命运相似,同样令人仰视。
  蔡琴的歌声绝至处在于她用声音倾情演绎人生。每一首歌,都是一段往事,那段往事是蔡琴的,也是所有人的。哲学家用概念解释人生,文学家用文字理解人生,演员用情节表达人生,蔡琴用声音和音乐诗化人生。蔡琴对每一首歌曲都不马虎,她演唱的每一首歌曲都像她精心照料的宠物一样,高贵而不低俗,雅致而不失美。在歌声里,我逐渐地读着自己,也逐渐地听出了蔡琴。
    
  蔡琴1957年生人,大学攻读工艺美术专科。读书的时候,校园民谣盛行,蔡琴憧憬自己拥有一把吉他,她希望自己弹自己唱。有同学告诉她,一家琴行举行比赛,得到名次者可以免费拥有一把吉他,蔡琴欣然参加,获奖。从此,蔡琴走上了音乐之路。
  1979年,《恰似你的温柔》让蔡琴一曲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983年,蔡琴成功在香港举办个人演唱会,成为台湾歌手赴港举办个唱第一人,其后几次在港举办个唱。2000年,蔡琴成功登陆大陆,先后在广州、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举办个唱,影响非凡。
  蔡琴的歌声好,在发烧友圈里闻名,因为她的嗓子被当作试音声。不过,蔡琴并没有任何一位老师,她无师自通。蔡琴的歌声好,但她并不认识五线谱。音乐本自天上来,只要心通,自然音乐通。蔡琴做到了这一点。
  蔡琴的音乐折射了她自己的情感轨迹。不知道是歌声表达了她的心情,还是心情催化了她的歌声,歌声和心情两者纠缠,让蔡琴在烦恼中行走,在行走中烦恼。1985年,蔡琴与导演杨德昌结婚,十年婚姻无性,两人分床而居,1995年最后分手。从此,蔡琴孤身一人投入事业,有时候,她很寂寞。她说除了工作,睡觉,唯一让她高兴的事就是写日记。我没有事业,写字也是我高兴的事,所以我深深地理解属于蔡琴的孤独。孤独并不可怕,蔡琴把孤独变成艺术,融入她的歌声中,在一个人的黑夜里,她的歌声被千百万人接受、咀嚼。
  
  人文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五彩斑斓,无论做什么,无论哪种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主线。个人因环境、经历、心理等等不同,喜爱偏好自然不同。蔡琴的歌声平实,真情,自然,从不矫揉造作,各种音乐浪潮花样翻新,唯有蔡琴始终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二十几年不变。在悲伤中,我听出了蔡琴坚强的一面;在失意中,我听出了蔡琴高尚的一面。
  音乐界依旧繁华,我庆幸自己最终找到了蔡琴;城市依旧繁华,我也庆幸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生活道路,不再流俗,不再摇摆。
  
  2005/5/24,16时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