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路时代寻找出路的大师 —我读哈维尔



读书是一种享受。尤其读那些在思维和语言上都十分陌生的书,享受的感觉愈加强烈。因为思维和言语很新的书往往不大好懂,而正是在似懂非懂之间人的探求欲望被激增起来。当"不懂"被克服,当书里的所有奥秘全部被打开,向你展示了一个十分澄明的新世界时,你甚至产生一种醉感。这种醉感既是对自己理解力的无限满足,也是对新精神获得的无限惬意。这时你会飘飘然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哈维尔的著作再一次让我沉浸在如此的醉感中。


读哈维尔的著作和读一般的西方理论名著和学术名著不同。那些书特别让你惊奇、感佩,但大师们的艰深总是使你处在被动的消化理解中,你不时地会产生累的感觉。哈维尔的书虽然不缺少大师们的深刻,可是它还能给你带来更多的轻松和愉快。这种轻松和愉快主要来自哈维尔与我们生活和经历的相似性乃至一致性。你觉得他不只是在写自己,写捷克斯洛伐克,也在写你,写中国。你看从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捷克的社会模式和中国的社会模式何其相似乃尔,他们简直就是暹罗兄弟。一样的满街、满橱窗的革命标语,一样的舆论一律,一样的取缔个人言说和行动的自由,一样的用政治打击和监狱来威协异议人士,一样的专制无孔不入。你只能吃一种饭、住一种屋、说一种话、读一种书、做一种事。在这样的社会里,你是奴隶、木偶、机械人。你没有自己,只有权力意志者派定给你的所是。你不断地惊悸、气喘,最后走向虚无。看到这些描述,你的心里会升起无限的亲切感。而且一边看,你一边跟他交流。因为他的文字让我们的郁闷和仇恨得到了痛快的宣泄,我们大声地在心里发出呼喊:哈维尔,你说得对,说得好!极权主义社会就是这么邪恶!而且他的文字给我们的脑海垦殖出一道深深的犁痕,粉碎了一切关于现存秩序的幻想:从捷克、波兰与我们不约而同的相似性里,你能深刻地感到天下乌鸦一般黑,社会主义学说建立的只能是专制极权主义的社会。所谓非苏东、非中国的社会主义根本就不存在,它纯粹属于痴人说梦。一句话,这个学说是个极其荒谬的学说。


有伟大创造力的人的伟大意义就在于他能带领当代人去寻找新的世界。可以说,在整个人类的历史里,没有多少富于激情和生命活力的人能够满足其降生的时代。原因是每个人生来就得接受被给定的状态,而这个被给定所用的多半是做奴隶的尺码。然而不管人们有多少怨恨,真正敢于哗变的英雄微少而又微少。先知或新时代预言家的伟大身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里被映衬显得十分鲜亮。
哈维尔无疑是新时代的伟大创造者。我们还可以说,比起历史上一拨又一拨的创造者,他有自己非比寻常的特殊意义。因为他的创造和寻找更为艰难,他是在无出路的时代帮助人们开辟出了新生的道路。
哈维尔生存的时代用他的话来表述,是后极权主义社会。李慎之先生高度赞扬哈维尔这个历史的先行者,但对他的这个"后"颇表示了一点微词。在没读哈维尔的著作前笔者也曾有过异议。但在读过之后,对哈维尔有了更深的理解。哈维尔启动"后极权主义"这个概念有他自己的特殊用意。它不仅像李慎之先生所说的带有"后现代主义"即后工业社会的色采,更重要的是想区别一下古典专制乃至斯大林时代的专制,以突出这个时代的特点。缘此我觉得不必拘泥于"后极权主义"在字面上的准确与否,重要的是体味出哈维尔渗透于其间的精神。照我新的理解,哈维尔之所以用"后极权主义"来概括他身处的世界,是因为他觉得完全用铁和血来推行自身的前极权时代已经过去,专制的大厦已经像铸铁般地落成。它形成了超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生活模式,并窒息了人们任何变动的幻想。这样强大的统治不像古典专制还能给"偶然因素、非常规的运作"留有实现的空间。在它面前暴力革命和武装斗争失去了全部的意义,一个苏联的铁蹄和高科技军事力量就能把任何民间的起义绞杀在萌芽状态。这个超稳定的极权主义社会还尽可能地把人们的关注点引入到商品的有限占有和物质享受上去。于是它所造成的另一个精神特征也弥漫了整个社会,就是:全民的萎靡不振,全民的麻木。这是一个失去了任何创造力和激情的时代,一个令人彻底绝望的时代。置身于这样的时代,地球末日、宇宙末日的情绪会不时地充塞到人们的心里。假如我们跳开"后极权主义"用语的准确与否,检视一下我们自身的社会体验,你不能不感到哈维尔对这种社会特征的辩识简直就是天眼。
而哈维尔又正是在这无望的时代里为我们找到了一种出路。他不愧为划时代的天才、奇绝的思想家。他给我们这些绝望的同时代人带来的惊喜使我们有理由在诸多大师面前对他表示出更多的尊敬。


在人类的思想文化史上可以看到无数类似的表述:哲学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游戏,由于它的抽象性,它的形而上品性,它无补于实际的社会人生。不能怀疑某些哲人坚持这种说法的真诚。但是也不能掩饰另外一个事实:它给一些欺世盗名之徒留下了藏身之地。一方面他们进行着高贵的形而上思考,一方面把这些思考抛到九霄云外,对现实的功名利禄滋滋以求之。中国当代的学术界宦养了一大批这样的蠕虫,他们把所有的学说都当成敲门砖,从来不把他们鼓吹的精神付诸实践。他们谋划的是名利双收的买卖。尤其那些靠着主流哲学吃饭的人,更是满嘴伟大而堂皇的叙述,满身伪善者和骗子的卑鄙伎俩。
我对哲学无用的表述向来怀疑,以为只要有关人的学问,没有不可以作用于人生的。反过来说,不作用于人生的就不是真学问,只能是伪学。以哲学论,当它超越一般推理,给我们提炼出一种新的文化精神时,难道不可以指示人们重建自己的生存理想吗?下面的一个命题不是夸大其词:任何一种新文化精神的源头都来自哲学。
读哈维尔,我万分景仰他作为精神实践家的伟大品格。和中国成千上万的儒学实用主义者不同,他不是把知识、学问、思想当作成名的工具,而是把它们当作存在方式本身。即是说,他不但把它们当作精神上达到的境界,还身体力行,在行为上千方百计地加以实践。只要我们细心阅读,就会发现哈维尔用以冲击和解构极权主义的武器正是从海伦到列斐伏尔阐发的日常生活哲学。也许这就是哈维尔作为政治思想家更为深刻、更有创造力的地方——他让日常生活哲学显示出强大的威力。他的文章几乎篇篇离不开"从日常生活谈起"的思路。可能也和艺术家的艺术触角有关,哈维尔最敏感地发现这个社会的最严重的恶罪是对人日常生活的侵犯和强占,并通过日常生活的体制化和公共化使人高度变形和异化。日常生活是最富有人性的领域,当人性在这里高度萎缩和大幅度撤退的时候,它只能意味着这个社会反动到了极限。与人为敌、制造非人的社会还值得我们有丝毫的留恋吗?哈维尔的日常生活揭露极具颠覆性。
从日常生活被破坏来返观极权化社会的罪恶是哈维尔重建生活理想的前奏,还原人的日常生活才是哈维尔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生活在真实中"、"不作违反良心的事","做自己心里愿意做的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它们渗透着一种终极性的追求,即对人性自由的追求、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对真纯人类形象的追求。这里哈维尔把日常生活哲学发挥到了极至。"梦里寻她千百度,蓦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当我们在极权社会里几近绝望的时候,他从日常生活的领域给我们撬开了一道缝隙,指示对抗专制、救赎自我的可能性。在哈维尔看来,这种还原日常生活、回归人性自我的方式,虽然不能预告极权被解构的近期效果,但它并不是无奈的、没有出路的出路,相反是能够赢得未来的可靠途径。全部原因就在于人是社会的主体,当一个民族的整体都回到了人性的空间,专制失去了任何支撑力,那么只要出现一点契机,极权主义就会彻底地崩塌。这就是"无政治的政治"的最终结果。历史证实了哈维尔的预言,捷克、波兰等的天鹅绒革命的成功把他创造的方式高高地写在新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它可以和十八世纪的欧洲革命并驾齐驱,成为解决人类问题的一种方式。特别对于高科技时代的极权主义国度的民众有巨大的启迪作用。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是最富于诗性的哲学。面对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他十分担心人的沦落,因此警示人们用神性即高贵的精神追求来自救。哈维尔显然受到了海德格尔较深的影响,因此他的篇篇作品都浸透着存在主义精神,特别是为海德格尔所推重的神性。
在表述自己的新政治观念时,哈维尔不止一次地申明,作为一个所谓异议人士、作为"七七宪章"发起人,他们的目标绝不是权力。虽然他们憎恨专制极权的统治,并致力于它的解体,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想而取代之。他们最终的目标只在争取人的自由和自身人格的完好。而当他强调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时,他一而再、再而三地高扬新型政治家所必备的几近圣徒一般的精神境界:他应无私无欲,不谋取个人权力;他应有类的意识,对自己的同胞、对全社会的道德负责。他可以做殉道者,但绝不可以企望什么回报。他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信仰。为此他应无怨无悔,泰然地面对一切可能降临的灾难。
每当看到这些文字,我都不免对哈维尔肃然起敬。我感到在我面前出现的是上帝的伟大信徒的身影。由此我还想到西方知识分子,他们对纯粹的精神性的追求不在少数。这种传统把他们和我们国土上大量的营营苟苟的知识分子划开了截然不同的界限。
哈维尔对自我人格的把守完全是出于他对人、对人之尊严的信仰,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信仰是灵魂世界里最深刻最神秘的东西,它不能被任何世俗的利欲所坫污。另一方面他对精神世界的强调也是对污浊现实的强劲反弹。在哈维尔看来,后极权社会所存在的最深刻的危机就是道德的普遍堕落。自私和形而下的追求像可怕的病毒浸染着每一个生命有机体。尤其那些有权者,他们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自私、最有个人野心、最下流的群体。因此在铺设与一切传统政治都不同的政治道路时,他把道德亦即精神层次问题提升到很高的位置上。他说"道德的特殊意义,在现代政治史上起码是一个罕见现象,可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哈维尔对权力的超然态度,对神性的终极性追求不但使他搭建的政治充溢着圣洁的光辉,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政治的运作轨道,使它从残酷野蛮的角斗场走向了和平友好的竞技。政治也能摆脱历来招人责骂的肮脏物的厄运,大师的伟大就在着里。


写到这里我越来越感到命题作文是专制主义孵育出来的无情杀手。为了突出自己,它可以砍掉所有的青枝绿叶。即使把自己弄得十分干瘪、僵硬,它也在所不惜。其实在阅读哈维尔的当初,让我特别为之震动的是他对后极权社会的深刻批判。我佩服他的胆略,也佩服他作为思想家的尖刻。赞佩的同时,我很为中国的思想界感到汗颜。起码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一篇国人写的文字,对那个荒谬的学说和由它诞生的怪胎社会作过如此深刻的批判。反复地、细心地咀嚼《给胡萨克总统的公开信》、《无权者的权力》,我都觉得,应当特别推重哈维尔的批判精神和批判锋芒。一个最浅显的道理是,要想埋葬一具腐尸,不但要有感性的知觉,知道它臭,还要明白它的毒素,从理性上透彻地了解它对健康人的致命危害。用中国老祖宗的话说叫不破不立。可惜由于那个荒谬的学说和怪胎社会一直用大批判屠戮生灵,人们把孩子连同污水一起泼掉了。批判——这个一直作为西方人发展的巨大动力的精神,被无辜地送上了祭坛,而且人们有意无意地把它同"浅薄"连在了一起。他们还用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建设"来指示搬运新学的意义,言外之意是贬赎黜批判。
本来,我想在读书笔记里首先赞扬哈维尔对极权主义批判的深刻性。可是一立下"寻找""创造""大师"这样的题目,并循着作文的规则来突显这个论题,一个个小题排下来,一下子就把自己阅读当初最尖锐的感受给挤没了。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又不是三言两语所能奏效的。因为哈维对后极权社会的批判是全方位的。从它僵死的官僚制度到它制造谎言和欺骗的意识形态到它虚伪的法律,乃至这个社会的精神状态和人们的行为方式,无不被哈维尔的手术刀作了剔肌析骨的解剖。而在进行这样的解剖时,哈维尔调动了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化学、文学、心理学等各种学科的新理念、新知识。为了对得起他的渊博和精深,必须敞开篇幅谈。然而那样一来,就难免有宣宾夺主之憾。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挂到主题下,来个画龙点睛,说:看,大师就是大师,即使在别人看来很俗的东西,他也能做出惊天动地的成果。不过如此一来,牵强附会所造成的臃肿必然会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不愉快。要尊重和描述哈维尔批判的深刻,还是另起炉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