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芥川龍之介所作《羅生門》有感

夢冉

初讀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那時我還是少年﹐醉心于
日本唯美派﹐比如松本清張﹐川端康成的作品。芥川龍之
介名氣之大﹐以及他的才氣仿彿是天空裡流轉的清氣。待
到我有緣真正感知這位三十幾歲就自殺的作家的作品時﹐
我是在美國芝加哥的一個小咖啡館裡。

他的作品大多是短篇﹐有點像話劇。幾個人物﹐場景﹐故
事的產生到終結有著明顯的時間性。我坐在那小咖啡館裡﹐
窗外陰晴不定的天﹐普通而混雜的街市﹐我覽閱著一些作
家的作品。與芥川龍之介的作品相比較﹐它们有著更多文
化的痕跡﹐都市生活的曖味﹐作家本人的氣質與情緒﹐以
及時代的倉促與迷茫。

大多數時候﹐讀者確實是通過一個作家的作品﹐來了解很
多外界的事情和自己內在的一些東西。而﹐通過閱讀﹐也
滿足了我們對審美的愛慕和情緒的宣泄。如果一個作品能
夠容納越多的層面﹐也就越成功。芥川龍之介的作品則另
有一種更深沉而特殊的魅力。日本文學界稱為鬼才。

比如﹐看畫時﹐習慣上視線會透過畫面而尋找到畫面所延
伸到畫後的焦點。一幅畫其實是立體的﹐也應該是立體的﹐
能欣賞這幅畫的人也需要有立體的感覺空間。我在讀芥川
龍之介的作品時﹐我的意識溯源到作品之外的﹐或許我可
以稱之為他的出發點。他的出發點與他的作品之間的距離
是清晰的﹐簡約的。宛如透過山裡的溪水﹐可以直接見到
水裡的石頭。

這樣的出發點﹐本身已是一種對問題的解決﹐一種完整的
人格﹐一種嬌嫩的純潔。然後﹐才遇到問題﹐遇到不完整
的人世﹐遇到卑劣和災難。

這樣的碰撞所產生的亮度在他的作品裡是純粹的感性﹐這
感性很容易地被讀者所接受﹐因為這裡尚沒有凡俗的迷惑
和情緒上﹐政治上﹐人事上的種種在意識裡的糾葛。時間
能產生這些渾濁的功利心的雜染。他的作品裡時間被點得
極明顯﹐因而是短暫的。因其時間上的短暫﹐而產生一種
緊迫而精進的觀察力。

這樣的出發點﹐如同一個火折在瞬間燃亮了﹐讓讀者見到
與體會到這火光裡周遭的事物和人心﹐而認識到這人事裡
也具有的光﹐然後這火折就熄滅了。作者如此單純﹐天賦
又有這樣強的能力﹐極為難得。

然而﹐他自殺了。這樣的結局﹐讓我陷入沉思。

2001/6/25 洛杉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