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荐《圆明园》
圆明园的天葬
圆明园随着彗星的陨落,悲壮,凄美,令人叹惋、愕惜。如史诗般的《圆明园》虽说是纪实片,但有自己的独特处。
影片并不是流水账的专题片,而是故事性强,风景优美的电影。它不像一般的纪实片,导演给它披上了艺术和故事的外衣。以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和另一个牧师为视角的出发点,通过他们的眼睛讲述了圆明园的历史,以及与圆明园有着密切联系的清帝国的几个有名大帝。康熙、雍正、乾隆、咸丰,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影片集中体现了这几位大帝的人性的吸引点,富有人间气息,同时又超越人间,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理想、毅力、孤独与痛苦。生在帝王家,他们的生活和性格必定有异于普通人,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很难体验到人间的真情,可也在渴望,同时也拥有刻骨铭心的孤独,正如戏中的台词所说“圆明园给了他所有的快乐,也铭刻了这个帝王无法解脱的痛苦”。康熙、雍正、乾隆都有他们生为帝王无法躲开的命运。年迈的康熙害怕儿子的夺位,精神脆弱,只有孙子弘历可以给他慰藉;雍正勤政,结果耗尽了体力,换来的只有异常的孤独与压抑。身在高处,心寄帝国的命运,这样沉重的担子,无人可分担。身在高处,难免不胜寒,而圆明园则成了他的精神家园。乾隆太自负,如果他亲见了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掠夺了圆明园,他会不会为他当初的自负而撕心裂肺的痛苦着?毕竟,伟大的圆明园的天葬,可与他的自负有很大的关联。他死了,可否也会为记载着无数生命痕迹的圆明园而伤心,而痛苦得懊悔不已。一炬火,不仅摧毁了圆明园,也将随着圆明园而存在的艺术家的生命一并摧毁了。痛心疾首!看着,为之动容。英法联军的铁蹄,乾隆的自负,帝国无可撼动的保守,一一将圆明园的生命断送了。
除了独特的叙述手法外,影片的风景也异常吸引人。诗情画意的园林,寓意丰富的建筑构造与布局,都给人无限的享受。
影片在制造了这些可观性的因素外,还花大量笔墨塑造了雍正的形象。不管历史怎样评价这个帝王,在《圆明园》里他给我了无法忘记的印象,他的形象丰满无比。他疲惫的表情,将死的心理,将这个任务塑造得异常成功。在这段的最后片断,我无法忘怀一个被历史称为暴君的任务。他不是作为一个暴君活在我的心上,而是作为一个悲剧性的帝王存活于我心。影片多处将郎世宁的犀利的目光作为特写镜头,特别贴切,符合人物的身份。这也成了我记忆中的亮点,导演高见的显现。
动态的人物,鲜明的性格描写,完全可以将静态的无生命的圆明园烙上鲜活的烙印。妙极!
圆明园的天葬结束了,可是彗星给人留下了无比美好的印象,永远不会消失。圆明园在历史上陨落了,却在人们的心里生了根,随着人类的生命永世长存。
不过缺陷在于CE的制作效果不好,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