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新入选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丛熙公祠还未来得及挂牌就惨遭贼人洗劫。这座以精美石雕闻名于世的祠堂,一夜之间门楼横梁上少了两块长达1米的双面镂空石雕精品。

  据专家称,被盗走的这两块石雕为潮汕地区清代石雕中的顶级艺术精品,价值连城。此次被盗,将对这一“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被盗石雕为艺术极品

  对潮汕古建筑颇有研究的蔡海松先生向记者介绍,此次失窃的这两块石雕为潮汕地区清代石雕中的顶级艺术精品,双面镂空,雕有梅、竹、菊等植物和一些姿态各异的鸟构成了“喜鹊登梅”等喜庆吉祥的画面,价值无可估量。

  对于这次失窃的两块石雕,蔡海松先生表示,他十多年来跑遍了几乎所有潮汕地区的县市,还没有发现过比被盗石雕更精致的石雕艺术品。

  公祠守卫人年过古稀

  事情发生在前日凌晨。据知情人士介绍,被盗的这两条横梁下的石雕长1.1米,宽30多厘米,厚20多厘米,每块重达两三百斤,盗贼实施盗窃时动用了汽车和千斤顶。事发时,守在丛熙公祠里的只有一名70多岁的村民陈伯。这个手无寸铁的老人虽然觉察到了公祠外的动静,但整座公祠里竟没有一部可以用来报警的电话,只能任由贼人猖狂地行窃。

  隔天一清早,路过的村民发现在祠堂门楼的横梁上竟然挂着一条粗大的绳子,而梁架下的两块石雕早已不翼而飞。村民意识到事态严重,急忙报警。

  祠堂里平时有两名守夜人。据村民介绍,其中一个守夜人会带着一条狗值班,但当晚他因为家里搬新房没能来。窃贼可能已经知道当时祠堂里只剩下一个已过古稀之年的陈伯,于凌晨2时40分许光顾了祠堂,整个行窃的过程持续了半个小时。

  公祠遭盗窃至少有三四次

  记者昨日接到报料后,驱车几十公里来到位于潮安县彩塘镇金砂乡金一村的丛熙公祠。刚刚失窃的丛熙公祠大门紧闭,上面仅挂着一把简陋的铁锁。记者看到,被盗后的门楼横梁下空荡荡的,墙上还留着几个窟窿。

  祠堂的主人陈丛熙的第六代孙陈美昊非常痛心,丛熙公祠被盗的事件至少已经发生过三四次了。大约七八年前的一个夜里,窃贼用胶纸封住守夜人的嘴巴,拆走了大量的金漆木雕,装了一汽车。此后,又屡次被贼人频频光顾,被盗的物品难以计数。而在今年6月,就在丛熙公祠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之前没几天,盗贼毒死了村里的十几条狗,在准备下手之时被村民发现没能得逞。陈美昊说,没想到“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还没能挂起来,祠堂又遭洗劫。

  公祠保卫经费奇缺

  记者昨日在现场找到了金一村某负责人,据他说,丛熙公祠虽然贵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但一直以来保护经费奇缺。村里只能向企业老板募捐,每年大约能够募集到1万多元,用于支付守夜人的工资和公祠的照明等费用。

  该负责人同时称,公祠里的两名守夜人都是本村的村民,每月每人可从村里领到200元。今年6月份,丛熙公祠入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之后,上级文管部门打算加强保卫,包括设立报警电话和安装铁门,但由于经费没有落实,所以迟迟没有动作。


  接链

  公祠石雕艺术堪称一绝

  清代建筑丛熙公祠为华侨陈旭年所建,竣工于清光绪九年(1884年),该祠以其高超石雕艺术驰名,其镶嵌于门楼石壁之上的四幅石雕士农工商、渔樵耕读、花鸟虫鱼堪称石雕一绝,图中人物神态各异,或抛网捕鱼,或牧牛而归,栩栩如生。

  在潮汕地区广为流传的“一条牛索激死3个师父”的典故,就出自于丛熙公祠的石雕牛索。“牛索”是指在丛熙公祠门楼壁上一块石雕里的牧童手里所捏的一条双股相缠、长约5厘米细如牙签的悬空雕饰物。传说,当时有两个师父,用了很长时间来雕刻它,无论怎样小心谨慎,都在眼看快要成功的时候不小心弄断。对此,师父们也十分懊恼丧气,觉得对不起主人平日好烟好酒的招待,遂背起包袱从潮汕消失,“激死”是民间添油加醋的说法。到了第三位师父,吸收了前面两位的教训,改用泡水细磨轻刮的方式,才终于把它弄成。(记者 王冲寒、陈正新 摄影报道)
===============
那石雕是我见过最精美的,可惜了。
年初还去过。
http://www.mayacafe.com/forum/topic1.php3?tkey=114062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