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一個”

--讀柏拉圖《巴門尼德篇》

“一個”的“所是”是一回事
“一個”本身又是一回事
“一個”並不是“所是”
只是作為“一個”分沾着“所是”。

如果“所是”是另外一回事
“一個”又是另外一回事﹐“一個”
異于“所是”並非由于“一個”﹐“所是”
異于“一個”亦非由于“所是”。

它們彼此間相異
是由于“殊異”和“另外”。

說“殊異”與“所是”不是說了一雙﹖
有理由稱為“一雙”的
能是“一雙”而不是“兩個”﹖
“兩個”其中每個本身即是“一個”
把其中任何一個加上上述組合
總共便成了“三個”。

如果有一﹐必然有數
如果有數﹐也就有許多東西--
有數目無限多的“是者”……
都分沾着“所是”。

03/22/07

====

这是王太庆译的柏拉图对话录《巴门尼德篇》的一段有趣的论证。原
文为对话体,这里当然简精了,仅供学习。

关健是这篇对话方式非常像楞严经,另外庄子也有言: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 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

上回与浮生聊一神教,一、二、三确实是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