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喜欢猎奇,不喜欢猎奇的人也有,一般都是傻子。人生追求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猎奇的过程,求新鲜,求刺激,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审美疲劳。小时候就对陌生的地方充满了希冀,尤其是外国,后来长大了,这种欲望没有丝毫下降。我喜欢读与外国有关的书,大体上就和陌生感有关。结了婚,安了家,外国更没机会去了,年轻时做过的云游四海的梦划了句号。
了解外国的直接经验没有,其他间接途径总还是有的,看外国电影算一种。电影具备了书籍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比如短时间内包含的海量信息,比如更直观,比如感性,比如对多种艺术手段的集成等等,电影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化载体。《消防员大街25号》(25 Fireman's Street)是看过的第一部匈牙利电影,印象不能不深。匈牙利人,布达佩斯的街道,古旧的楼房,妇女头上的缠布等等,一切都是匈牙利式的。

电影始于25号楼的被拆迁,起重机下的大铁球咣当咣当地砸在颓壁残垣上,灰尘如炸药引爆之后的弥漫散发。接下来便是斑驳陆离的各种梦境,25号楼的各个居民都做着自己的梦,和情人约会的,和少年约会的,应有尽有,梦境的错落不脱离现实。可是最恐怖的梦,依旧回到了二战。
匈牙利人在战争中好不尴尬,要么和希特勒站在一起,要么就得和斯大林站在一起,德军入侵匈牙利后,匈牙利就被迫加入了轴心国。德国最终战败,匈牙利的角色自然不光彩。小国有小国的苦恼,在夹缝中生存不易。1956年,苏联入侵匈牙利,然后又建立起亲苏政权。匈牙利成了墙头草,随风飘摇。导演萨伯以梦境的形式表达这段民族精神史,无疑是合适的。一个人只有在焦虑、受压、无助、痛苦等情形的时候,才容易发梦,匈牙利一直在焦虑,在国际舞台上,匈牙利找不准自己的落足点。没有根的国家,怎么可能不做梦?梦中的匈牙利是受屈辱的角色,犹太人被集中,失去一切公民权。而秘密警察也可以随时闯进居民楼,对任何有嫌疑的反动派实施专政。

1973年在社会主义国家拍成的这部电影可谓是独树一帜。影片一扫传统的叙事模式,将一切打碎,于是情节没有了,甚至连故事的主题都没有。一会儿演这里,一会儿演那里,没有人能猜得出下一个镜头会是什么。影片的结尾是居民向将倾的25号楼挥手告别。25号楼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人们要重生,是喜欢和过去告别的,不知道是艺术家的天才预感抑或是一种历史偶然,仅仅16年后,匈牙利剧变。
萨伯在情报部门工作过,洞悉政治运作的秘密,也许他用这种到处都充满着象征和隐喻的解构手法来逃避电影检查。要不是为了了解异国文化,这样的电影看起来是不难入睡的。我从来不反对创新,但我总不希望一种艺术为了创新而背离传统太远。电影形式可以花样翻新,但宗旨总离不了叙事,把事儿说好是关键,从这个角度看,《消防员大街25号》便逊了《辛德勒的名单》太多,当然,这是我的一己之见。
萨伯很出色,是匈牙利电影史上唯一获得奥斯卡奖的导演,1981年他的电影《Mephisto》曾获得最佳外语片奖。

电影:István Szabó萨伯,《消防员大街25号》25 Fireman's Street,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