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不需要走狗

昨天,4月11日。好天气。我生命中一个上午的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会议里。草草吃过中饭。下午带老娘去医院作CT检查——依然是无聊的排队,还有周遭无聊的挥之不去的消毒水味道。6:00从医院出来回家,依然是无聊的堵车。实在太累了,晚上8:30就困了,可算是做了件有意义的事情——一整夜的睡眠。
今天上午浏览网上新闻,才记起昨天是王小波逝世十周年的日子。在无聊的新闻里,只有这一条还算有聊。现在王小波的走狗队伍发展极快,这只规模壮大的走狗队是在他没了之后才组建起来的。1994年,我第一次在《花城》上读王二(《革命时期的爱情》)的时候,王小波可能还没有走狗。那年夏天,我大学刚毕业。单位没有宿舍,我赖在我一个高中老乡的宿舍里,寄人篱下。宿舍在当时那个城市的郊区。晚上下班我常常带着对未来美好憧憬,顶着明晃晃日头回到那别人“施舍”的“窝”。我的老乡有些书,其中就有那本《花城》。当时幼稚地想,原来小说还可以写成这个样子,“简直太有才了”。实际上有的不只是“才”,还有更宝贵的,是“智慧”。1997年,王小波死后不久,就被人炒了一把,趁“火”打劫,我在铺天盖地的“王小波热”中,抢了一本《我的精神家园》,粗略认识了那头“特立独行”的猪。去年,借买《鲁迅全集》的机会,还白得了卓越捎带送的王小波黄金、白银、青铜和黑铁等“四个时代”。我的全部王小波就这么多,所以我没资格作他的走狗。
王小波笔下大部分是一些特立独行的小人物,有着特立独行的癖好,传递着特立独行的思想。甚至连小说的开头都特立独行:“我二十一岁时,正在云南插队。陈清扬当时二十六岁,就在我插队的地方当医生。我在山下十四队,她在山上十五队。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在我印象中“我已经老了”这样的小说开头已经够吸引人的了,没想到还有比这更吸引人的小说开头,它来自王小波。
所以,特立独行的王小波必然属于孤独、属于自我、属于静静的思索。所以,这样特立独行的王小波必然不需要走狗的跟随。不理解他的走狗和理解他的走狗,都不过是嗷嗷狂叫几声而已,而王不需要这样无聊的狂叫,他更喜欢一个人在战斗——很智慧的战斗,也是很好玩儿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