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绘画、雕塑小史
  现代派绘画与现代派雕塑在源流转变上应该呈现出许多的共性,毕竟它们是艺术门类中最为相近的两个。而且一个雕塑家必须懂得绘画技法,事实上许多雕塑家本身就是非常出色的画家。
  绘画艺术与雕塑艺术究竟谁在头里产生已无从考了。
  绘画在进入后康定斯基时代之后,似乎所有的流派都可归于文学上的表现主义。此后的艺术家们都对真实地临摩自然(包括人)失去了兴趣与耐心(其实,在印象派那里就已经有这样的趋势了)。与之前的艺术家相比,他们更自信(有许多变成了盲从),更具破坏力,甚至各个领域中的现代意识都从绘画艺术中汲取滋养。当然,这种自然与破坏力也可能最初来源于艺术家本人为无法超越其前辈技巧的一种歇斯底里的反叛,他们急切需要建立另一套全新的审美习惯(为此,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不错的品牌宣传家)。由此,我们通常习惯的画面开始变形、扭曲,开始更专注于色彩与构图(当然现代派之前的绘画艺术也重视,只是在现代派这里,色彩与构图成了他们所要表达的核心,而非之前所关注的人物与情节),他们力图用夸张的(如野兽派)、精心构造的这两样元素来传达内心,外物自然在经过了他们独特的视觉加工后,镜相成了另外的模样。也可以这样说,外物(非我)在他们的思想中要比自我轻得多,他们只是将看到的外物(或体会到的感觉)作为表达自己的一种媒介。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媒介也显得越来越无足轻重了,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都无从得知作者的一幅作品是描述哪种东西的,这里的东西从实物到情感,再到情绪,到幻觉,到连画家本人也无法固定的……似乎这里又只能用东西(something)来表述了。当然我在此只讨论严肃艺术,而非某些人无意义、空洞的涂鸦。很难想象,当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为社会做科学的、唯物主义的研究时,与他同时代的艺术家们却早已经厌倦了唯现实的创作原则而开始毅然地走上了“唯心主义”的道路,用慧能的一句话就是: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而是心在动呀!
  因此,康定斯基后的绝大多数画作都可命名为“情绪”。画面上的一切元素都为了一个目的存在——表达作者的情绪。这里我们又回到了先前的表述上来,即这些人的自信(盲从)。他们相信,现实社会中已没有谁能更好地引导整个人类了,唯一的精英就是他们,只有他们用从各方面得来的思想融于一炉的这种“情绪”才能引导大众。这种讲解在雕塑中应该更为精采。
  雕塑在经过了文艺复兴的完美再现(相对于希腊时期)之后,慢慢就走上了现代派(表现主义)的道路。复兴之后最为有名,也最易让我们接受的当数罗丹了,而即便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他也是相当的“表现主义”了。他的“思想者”、“行走的人”、“巴尔扎克”等等,很难能够用先前的雕塑美学来完全地阐释。当然,不能说古希腊时期的雕塑作品没有其作者的思想在里面,但那只占很小一部分,绝大多数的精力被雕塑家用在了揣摩作品人物的内在性格上,以及由此所需要顾及的作品人物的思想、历史、言行和种种实在的文学纪录。到罗丹这里之后,他把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作为自己创作的总基调,也可以理解成他所希望传达的,而在接下来的人物塑造中,他又会充满极大热情地加入自己的思想,从而建构出那个应该的雕塑形象来。也就是说,从罗丹开始,表现的权重开始大大地增加了(尽管现代派雕塑有很多的流派,但如果做一综合的考察,笔者认为它们都可以以“表现主义”来冠之)。
  整个世界在经过了罗丹的洗礼与熏陶之后,表现主义的雕塑便开始大行其道了。之后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亨利·摩尔和阿尔伯特·贾克梅蒂。两个人风格迥异的雕塑作品背后其实是同样的审美内核:以自己为表现的中心。也是基于此,他们的作品就无不留有他们自己思想的烙印,每一个作品都在极力表现他们的世界观,也正由此,在某些人看来,他们的作品好像全都是一个样。再回到绘画中来,我们可以说,他们都是非常情绪化的雕塑家。
  不过,从历史学角度而言,近代世界已无英雄主义可言。没有谁能被幻化成一段传奇。没有英雄,同样也没有枭雄。一切疆域早已划定,冷兵器的拥有者已隐遁无形。教育的极大普及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空前的思想混乱,任何人都可以对自己的世界观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每个人都成了自身的英雄。尤其是现在,人人都是表现主义的艺术家,我们的每一步都是在展示自己的行为艺术。这不失为一种进步,一种百花齐放式的峥嵘。但是我们真正的出路又在哪里呢?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些真正的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开始竭力地叫卖自己的思想,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来同化同类。如此,世界才不会那么地繁复,它才有可能为我们所理解,所认识。同时,这些艺术家们也赢得了自己的座位,但远没有成为英雄(相反,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活得相当“窝囊”,像克兰·克尔凯郭尔说的,他们成为了时代的殉道者)。从此意义上说,历史真的进步了,它开始通过无论从哪方面看都非常文明的方式来使大众信服(相当于冷兵器时代的征服),将人类历史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当然,这种说法是针对那些“经典”的表现主义艺术家而言的,那些殉道者)。
  在今后的绘画与雕塑领域中又会呈现出怎样的情形现在确实很难作出预测,世界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科技的日新月异使人的思想也一日三变,各种不稳定因素因信息的快速传播有可能整个地改变地球的面貌。我们唯一能够肯定的是:艺术的日常化快速消费将愈演愈烈。到那时,种种不负责任的说教声中,是否还会有一支或几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