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旅程却不是想象的那样顺利。我原来打算沿着加州风光绮丽的海岸线从北加州一直步行到南加州去,可北加州今年的降雨量创下纪录,连绵不断的冬雨将我迟滞在旧金山湾区一带。我并不想每天都在寒冷的野外被瓢泼大雨淋得透湿,对这种经历我毫无兴趣。所以临时改变主意,决定先在当地找个工作临时做做,等到天气转好些再走。刚好当地一家中餐馆在招侍者,我便前去应娉。
  
  那是一对华人老夫妻开的餐馆。餐馆不算大,在郝利斯特主街旁边的一条巷子里,走进去是个大堂,错落摆放着十来张小方桌和两三张大圆桌,四周墙上挂着一些在旧金山唐人街小店里到处可见的中国风格的廉价装饰品。墙上的装饰品和大红对联虽然很新,却显然有违店主所愿,愈发衬托出地板上旧地毯的寒酸,和四周褪色墙纸的灰暗,刚走进去时,总觉得店内的气氛更适合做古董店,而不是餐馆。看了看菜单,都是些和其他那些遍布美国城乡的大小中餐馆一模一样的内容,什么甜酸肉,左公鸡,牛肉炒芥兰等在美国人尽皆知,但我在国内却闻所未闻的所谓中国菜。
  
  我以前读书时在餐馆打过工,一切都是驾轻就熟,他们试用了我半天就要了我。店不大,生意一般,老板很少来店里,倒是老板娘整天都在看店。老板娘是个高个子,约摸五六十岁的样子,看得出挺爱打扮的。其实她在店里也没有多少事可做,只不过整天板着脸坐在店内收银台旁的桌子边,偶尔来了熟客,才马上换个笑脸上去殷勤招呼,完了再回来重新将脸板上坐下。店里除了中午和傍晚一段时间以外,基本不忙,外面由我和老板的侄儿媳妇两人打点倒是没有什么问题。这家店从早上九点半一直开到晚上九点,中间没有休息的时间,一天将近十二个小时都不得不待在店里。我既不打算在此长做,所以也不去计较。很多时候没有客人,也无事可做,这时候我多靠着大堂一边的墙壁,盘算着自己的心事。老板娘的那张板脸让我失去了任何与之接近的欲望,再加上看着窗外低沉的乌云和绵绵不绝的冻雨,想着自己的旅程,我在店里就愈发显得沉默寡言。每天我都会查当天报纸的天气预测专栏,看着卫星云图上从北太平洋一波一波不断涌来的寒流云层,心中焦急而又无奈,我这时本来应该走在朝向纽约的路上,可却在这个陈旧阴暗的小餐馆中虚度着时间。
  
  因为这个餐馆地处偏僻,所以有为餐馆员工提供住宿,这是在美国中餐馆的一条不成文规定。大城市里的餐馆都一般不提供住宿,但在小城市和偏远地方的中餐馆则都会免费提供员工住宿。我和厨房里面工作的两位员工就住餐馆附近的一条街上,老板给员工租的一栋两层楼房里。虽然是楼房但实际面积却很小,楼下有一间厅房和一间卧室,二楼面积只有一楼的一半,只有一间卧室。一个河北来的姓王的厨师就在楼下厅房里搭了个床,尽管大家就在边上来来往往,但他倒不在乎,据他自己说他喜欢看电视,而楼里唯一一台电视就放在厅房里。楼下的卧室老板娘不给人住,说那是给女员工准备的,虽然店里并没有女员工。我则和在厨房给大厨打下手的老周一起住在二楼的卧室里。
  
  老周是云南人,一米八五的个头,瘦高精干,为人却很随和平稳,在店里有时被老板呼来喝去也总是笑笑,一幅不在意的样子。晚上下了班回家,光徒四壁的卧室里除了两张床垫一张桌子就一无所有,忙完一天我们能做的也只不过是躺在床垫上聊聊天而已。聊着聊着,当他知道我父亲是名老军人,我小时候在军营里生活过时,他一下子高兴起来,告诉我说他也当过兵。一问之下才知道,他文革时入伍,在云南边防部队待过十多年,参加过自卫反击战,后来才转业到地方当老师。军队这根纽带把我们联系到了一起,让我们彼此立刻产生了亲近感。
  
  每晚老周都和我聊起他在79年自卫反击战时的经历,当时他是排长,一次率全排冲锋,他冲在最前面,结果他没事,反而是跟在他后面的两个班长都先后触雷受伤。还有一次他伏倒在草丛里观察敌情,他的通信员发现一根地雷绊线就横在老周眼前,而老周自己却还没看到。老周心有余悸的对我说:“当时我要是动作稍微大点就完蛋了。” 战争中他的排全部28人死伤17人,而老周自己却毫发未损。老周每每谈起这些经历,总是感叹自己命大。战后,老周升为连长,因为他所属边防部队,所以就一直驻扎在前沿,没有远离过战争,而且守卫的正是著名的者阴山。老周带兵有一套,他们连被指定为机动连,防线上哪里有问题就由他的连顶上去。只是一次军区一个部门的领导下来视察部队,因为集合时士兵们慢了一些,上面的领导大发雷霆,老周见不惯自己的士兵受如此委屈,便也大声顶斥回去:“你们这些官老爷也不能把我的兵不当人!”上面首长当然大怒,要处分老周,后来还是老周军分区领导想方设法把这事给压了下去。但老周这样的性格自然不适合在军队里长待,没多久他就转业回家乡,到一家中学做了体育老师。听了老周的经历,我对他肃然起敬,真想不到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能遇到这样一位老军人,听到他那些不同寻常的故事。可再想到白天在厨房里,老周在老板大厨大呼小叫声中忙碌而又任劳任怨的身影,不禁感慨万千。
  
  老周才五十出头,却已早早的办了退休,然后通过在湾区的美国亲戚的关系办了半年探亲签证。他告诉我,他来是想看看美国是个什么样子,在亲戚家住了段时间又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也不想太打扰亲戚,就自己通过当地的中文报纸的招工广告,想找个管吃管住的活儿。老周以前从来没有做过厨房工,得一样一样从头开始学,着实受了不少老板大厨的气,但他告诉我说:“没有啥子了不得的,忍忍就过去了。” “就是挣点钱,等签证最后一个月,把工作辞了,去报名参加个旅行团到美国各地耍耍,给家里的老婆孩子和亲戚朋友买些东西回去。”老周很知足乐命的说到。
  
  每天早上我都是六点多就起来,趁着餐馆开门之前一两个小时到镇里四处走走,郝利斯特实在是个不大的地方,没两天就让我四下逛了个遍,再也无处可去。一天早上,我又早早起来,无所事事的站在宿舍园子前的人行道旁,看着过往稀疏的车辆行人发呆,一个小女孩骑着辆自行车从旁边人行道过来,小女孩也就三四岁的样子,满头卷曲的黑发,轮廓鲜明的大眼睛和翘翘的鼻子,非常可爱。小女孩无邪天真的看着我,嘴里吱吱呀呀的说着些什么。我也低头,有趣的逗着这个可爱的小女孩,问她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叫什么名字。这时一个蓄着络腮胡,戴付眼睛,面貌和善的中年白人男子走来,友好的对我打个招呼,然后俯下身对小女孩柔声说到:“蕾娜,不要打扰这位先生了,我们回家吧。”我于是问道:“这是你女儿吗?她真可爱。”中年男子听我夸他女儿,显出很开心的样子,我们随后互相攀谈起来,我得知他叫菲利浦,就住在我们宿舍旁边。他是这个镇上高中的老师。当他知道我是中国人,正准备横越美国时,他高兴的告诉我说,他们全家几年前在阿塞拜疆居住时也遇到一个正沿着丝绸之路独自旅行的香港女孩子,他们和这个香港女孩子成了朋友,后来那个香港女孩子回香港后还写了本书,其中提及了在她在丝绸之路上与菲利浦一家的偶遇。那个香港女孩子把书寄给了他们,可菲利浦无奈的把双手一摊说到:“都是中文,我们也看不懂说了些什么。”说到这里,菲利浦转身回家想把那本书找出来给我看,可是一时却找不到,而我们又都彼此忙着要去上班,于是菲利浦邀请我下礼拜二,我们餐馆店休日时到他家吃晚饭,把那本书找给我看,顺便我们还可以好好聊聊,我就一口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