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佛教手册》,宽忍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2002年4月第3次印刷,从本书前言中看到这本书是1988年开始写,1991年写完的,过了十年之后才付梓,嗯,当然这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我看的这本书是盗版,里面错字很多,主要是排版印刷错误,所以看起来比较费劲,有不少字需要自己去猜,当然也能够猜出个十有八九。书中内容多涉及到的是1990年以前的世界佛教,1991年之后的佛教到底如何,我约略的接触或耳闻过一些,但肯定不如看书来的直接、踏实了,所以我还是希望看到有些1991年之后的佛教状况的书籍。《佛教手册》一书是本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于1987年在中佛协第五届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的精神写就的,另外还参考了《红旗》杂志1982年发表的《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上的基本政策》以及1983年四月的《国务院批转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确定汉族地区佛道教全国重点寺观的报告〉的通知》,还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有关宗教的条款,这些在此书附录中都一一列举了。因此此书中的论述除了大量佛学理论知识、丛林知识、寺庙文物历史知识和国际历史上的佛教知识以外,内容可算是根红苗正的,也算是一本带有历史政治色彩的佛教书籍吧。从这个历史角度上看,这本书还是值得收藏的,书中所有涉及到文革对宗教遗产的迫害的章节都被略去,如果不参考文革期间的佛教僧伽书信往来(比如说十世班禅给周总理的那封信)和破四旧的一些文本记录的话,这本书的有一部分是不容易读懂的。
  这回去山西五台山拜访台怀镇众寺院使我对佛教约略的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之前也在网络上和居士、僧人有些来往,另外浏览了一些佛学网站,还在商店、书摊里看过一些佛教经典,虽然没有细看,但大约知道一些皮毛,中国佛教文化早已经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了,耳濡目染也使我在看《佛教手册》的时候不会因太陌生而无法卒读。通过这次阅读,纠正了不少我以前对佛教的误解,而且也对我看中国明清小说大有助益,比如说知道了什么叫“八戒”,从而想到《西游记》确实是有毁僧谤道的主题,以及对《红楼梦》中的几次大法会有了深刻的理解,还有中日佛教方面的关系,什么是“盂兰盆节”,什么是空海和高野,大概的我心里有些数了。如果不知道这些东西,我感觉生活虽然是现实的,但也只是凑热闹的现实,是不现实的现实,没文化么,就只能全靠形式主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难免就进入了邪门歪道。嗯,《佛教手册》什么时候看都是及时雨。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两年后信佛,回回见我都说一些佛教术语,锻炼双盘,也就是全跏趺,可始终没有练成,我会单盘,今看《佛教手册》说全跏趺并不是严格要求的,此为佛坐像,另外还有菩萨坐像为半跏趺,还有踞坐,也就是双脚踏实着地,由此才明白我的那个朋友确实落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如果把佛教修行仅当成是个可显摆的装饰品,那就反而离佛远了,是逞能而不是修行。另外佛教徒如果没有受具足戒,就仅求一个灌顶,一个什么功,一个仪式一个动作,我看也是皮毛的玩意儿,大可不必称赞他哪里了不得了。
  佛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不一样,它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实践,这是中国佛教协会的章程中说明了的,其中的各位佛陀、菩萨都是各种思想或者理想的具象化描述,这从佛教中对佛陀的描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里可以看到一斑,所以说佛教即是多神教也是一神教也是无神教。佛教经典是活的,每个人在修行的时候有所体悟都可以对佛教中心思想进行阐述,而且这种阐述是方方面面的,而不是假大空的一番无所谓,从《佛教手册》中援引的经典来看,但就律宗就从吃饭穿衣到大小便都有详细的学问可循,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新的生产工具生产资料存在的情况下,人们如何把佛教的思想渗透进生活中,也是现代佛学研究者们的课题之一,还有其他课题,比如说翻译整理历代佛教经典,寻找并体悟正道等等。佛法无边,如果他拘泥于经本的话,那就不是无边了,而是必定要衰竭的。20世纪初的佛教活动家太虚大师说到“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学贵知要,不在贪多;用贵适时,不专泥古”,以及赵朴初先生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我感觉是对这一思想的很好的说法了。
  佛学是一个思想体系和行为体系,释迦牟尼最初把这种思想带到了人间,为人们开启了通往高级趣味的方便之门,指出有这么一种活法,有这么一层境界,而且他还给人们指出了通往此门的一条道路,当然不仅仅是这么一条道路。之后经、律、论三藏世代迭出,指出了各种各样的道路,以及各种各样的门,都是通往高级趣味的,于是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藏传佛教,日本的俗世佛教等等都出现了,净土宗是念佛,真言宗是用咒语,禅宗律宗则是持戒,宗派之间分别的我感觉并不是很严格,不同时期不同宗派间有不同组合和分别,大体上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证得高级智慧的,此智慧各家说法不一,有说阿罗耶识的,有说阿罗汉果的,但总的来说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的那种信奉上帝、三位一体、真主等保佑指导的形式是不同的,更有些事在人为的因素在其中。所以我觉得佛学与数学、音乐、美术、文学等更相似一些,他是个人的修行,集中到一起了,就是集体创造环境,为个人的修行,同时个人也为集体提供方便。不过佛学相比科学艺术来说对人的作用更直接一些,它提供给人们的是由内向外的从根本上的升华,而不必通过声音、文字、数学符号、哲学术语等等工具的帮助。当然纵观历史看,佛教还是最花钱的,一个佛像就价值连城了,而天下有成千上万尊佛像,他们已经不仅仅是财富的结晶,而是人类精神的结晶了,这样它就有了宗教的特点——任何宗教花钱都不会少。而且佛教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与世无争,佛教徒出门闹事打仗屠杀的事件历史上记载不是很多,也有,大多是自焚自毁,所以佛教如果说衰竭也是很快的事儿,不像伊斯兰教,有圣战组织,哈马斯,这样的为了自己的信仰打开杀戒的。所以纵观一下中国的历史,自打汉朝传进佛教之后,往往是国家兴盛则佛教兴盛,国家衰亡战乱则佛教衰亡萧条,有什么样的国家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佛教,它与文化科学艺术等等是同样的,是人民自己的事情,国家不保佑人民了,那么人民也就活得不好了。
  看《佛教手册》中的丛林组织和常识,感觉出家真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暮鼓晨钟青灯古佛,不管这僧伽多么大,每个人也都有自己一份要做的事情,每天早晨两点半就要起床,早课,吃早饭,入禅堂,吃午饭,没有晚饭,处处都要卫生,不许乱说话,有点儿小错就要罚款罚干活,有了大错,比如说吵架了,那就要被开除佛籍轰出寺院,走的时候是很不体面的。我觉得这样的修行很像是洗脑,不过这样的修行才能够给僧人们足够的时间精力来坐禅入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丛林中规则复杂繁多,尤其是大丛林,如果不是一心向佛的人,我觉得肯定不会下这份儿决心受这份儿罪的。比军队还严,简直和监狱差不多么,形式上不同的地方是,寺院是自己自愿进去的,监狱是别人把你抓进去的。当然寺院生活也不是那么枯燥,每年不同时候都有不同的事情要做,而且每件事情都有很大的难度,而如果到讲经说法的地位了,那难度就更大了,这大概是把世间无数种苦都让僧人们体会到了的一种方法吧。如此看,代代高僧大德也确实是要受到人们敬重了的,终归他在实践上要比俗世的人们丰富的多。
  我就想,如果那些具有很好修养的僧人能够进入到文学艺术科学的领域中大展手脚,定也会有很快的进步和创造力,那么他们不但普度众生了,还能够给活着的人们以高级趣味的享受和向往,这该有多好啊;只窝在宗教领域,同行内部互相识趣,就未免小气了么。不知道,嗯,其实现在的佛教已经是很有胸怀了。
  我已有了志趣,此生想来难能在佛海中畅游愉快,看看《佛教手册》,听听古今玩笑,发发慈悲观念,区区望洋兴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