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性的东西荤,咱们就来素的。继续城中村。
=================
城中旧村之三:城中村的来龙去脉
顾名思义,城中村就是城市里的村子。城市里怎么还能有村子呢?没见过城中村的人都会认为咄咄怪事。城市里的村子有来头,来源于中国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按照现有法律,城市土地是国有的,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的,这两种所有制导致了现在的很多社会问题。
深圳1979年设市,1980年北京批准为经济特区。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深圳绝对是个小地方,全市才三十万人口。特区成立后,城市建设奏着凯歌前进,和现在所有扩张中的城市一样,占用农田,削平山峦,城市开始膨胀。城市一膨胀,势必得遇到村落,遇到村落就麻烦了。如果要是把村落全部拆除改建,一来失去宅地的农民们工作不好安排,二来补偿也够麻烦的,于是开发商们都避重就轻,绕开村落,继续占用农田,向遥远的地方前进扩张。原有村落的农民户户都有宅基地,于是农民们都在自家的宅基地上起高楼,因为宅基地比较密,种下的楼也就密,密到两栋楼之间可以握到伸出来的手,这样的楼群就叫握手楼。可以想见得出,一个村落就是一个握手楼群,密密麻麻的。
1980年深圳被批准为特区,但并非深圳所有的地方都给划为特区,深圳一共1922平方公里,只有324平方被划为特区,特区和非特区之间用一道长达近百公里的铁丝网给拦住了。这样深圳是一城两制,地方议会通过的法规都有两种,一种是只管特区内的,一种是管整个深圳的。成立特区后,深圳经济飞速发展,外来人口蜂拥而入,城中村的握手楼有了用武之地,刚来深圳打工的没多少钱,便都租住在城中村里,那里面房租便宜。根据统计,深圳特区内有91个城中村,特区外大约有229个,数量不小。二十多年来,深圳的经济一直高速猛进,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城中村的村民见有利可图,便开始抢建握手楼,只要有空地就赶紧建,原先建得矮的就加高,有村民自家的楼高达二十余层。
城中村虽然在城市里,但农民依然是农民,不是市民,城市管理局一般也不管城中村里的事儿,于是城中村里边乱套了。我刚来深圳那阵儿,同事们都告诉我说城中村乱,少往那地方凑,说城中村里有黑社会,有小偷,有抢劫犯,反正不干好事儿的流氓阿飞都呆在城中村里。我确实有一段时间对城中村敬而远之,而且城中村从外观上来看就不太美,不容易让人亲近,哪里像咖啡馆那样淌着音乐有情调,更不像中产阶级的小区绿草如荫整齐洁净。
年轻人都是理想主义者,我开始对城中村特没有好感,每次乘车路过城中村,总在想,城管当局怎么不把这些破楼都拆巴了呢,真是影响城市形象。后来,我距离城中村越来越近,对城中村的了解也逐步加深,我感觉人过于理想也不行。
城中村的存在自有它的道理。城中村里居住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下层人比较多,比如环卫工人、钟点工、拾垃圾者、暂时待业的游民、新毕业收入低的大学生等等,城中村里的居住条件不好,有些楼终日不见阳光,因为这样,租金非常低。比如一个普通妓女,干一次活100块,如果她租了中产阶级小区的房子,每个月要3000块,这意味着她每天都必须要干两次以上的活,才能维持生存,可是竞争如此激烈,这怎么可能呢?于是只有蜗居在城中村内,其他低收入行业者莫不如此。假如没有了城中村,看看什么样?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没地方住,这些人对一个城市的正常运转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一旦消灭了这些低廉的城中村,整个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一夜之间就会飙升到翻两倍三倍,再说城中村星罗棋布,大量缓解了城市公共交通压力。最为实事求是的是,我们必须得承认社会的层级分化,我们不能无缘无故地把底层阶级消灭,他们的存在是任何人都更改不了的事实,城中村就是底层人的家园。
深圳有个口号是要建设国际化城市,城中村越来越成为当政者的眼中钉肉中刺,2004年市政府出台规章《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暂行规定》,决意要开始收拾这些烂摊子。喊口号容易,实施起来就难喽。2007年罗湖区在建设高400米的蔡屋围金融中心的时候,涉及到拆迁蔡屋围老村的握手楼,结果弄出一个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上最昂贵的钉子户,最后协议达成的时候,那家钉子户获得了1500万左右的赔偿款。1500万,什么概念?有钱人不拿1500万当回事儿,在我看可绝对是天文数字了,以我目前的工资水平得挣好几十辈子,要是倒推的话,估计得从南宋的时候开始上班挣钱。
我认识一个深圳土著,有三栋握手楼,其中两栋在中心区,保守地估计政府补偿款应该在2000万左右。除了这些土著发财以外,早期搞证券的一批人也发家了,所以每到清明节的时候有许多深圳人自发地去祭拜邓小平同志,小平同志的画像或雕像前鲜花堆积如山,这个就都不难理解了,富起来的人就算出于情感,也该感谢小平同志。小平同志要是不在深圳划个圈,深圳那些农民不还都在稻田里插秧呢。
我个人对城中村的情感比较复杂,现在倒不倾向于全部清洗城中村,城中村作为一个历史产物,先积淀着,别忙着花钱去拆,容易费力不讨好。既然是历史问题,就留着慢慢解决,等人们真的都有钱了,我想就没人愿意住在村里了,到那时候在想办法不迟。与其拆除,不如加强管理。
我觉得深圳最好看的东西绝对不是那些世界之窗类的旅游景点,而是城中村,凡是没到城中村考察过的,就别提在深圳玩过。城中村里展示着世态百相,城中村里的生活最真实,远比那500来米虚华耀眼的地王大厦有意思。我想有一天我要是去纽约,我不会去登那个帝国大厦,那东西不过就是个水泥积木,我也不会去看自由女神像,只想去看看黑人的居住区。
2008/1/10
照片是从网上当的,非本人拍摄。
- posted on 01/10/2008
广州深圳的城中村的确很特别,广州的可能更正宗,本来只是深圳一条村,没有城市。村也基本上是空村(没有青壮年),从八十年代到现在又重建了许多次了。广州的城中村是真正城市扩大后将他们包起来的结果。康乐村,石牌村,杨箕村,冼村,就是几个例子。这些村比起深圳的村,保留了更多的原来村的东西,也大概会比深圳那些村消失得更慢。我家婆是康乐村人,她的一些姐妹是近年才搬离康乐村的,说是治安的考虑。楼和楼太近,作案很方便。
下图:杨箕村
Please paste HTML code and press Enter.
(c) 2010 Maya Chilam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