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花草团扇》

在江苏无锡做公务员的陆阳喜好收藏书画,对扇面尤其酷爱。在他自己命名为“半谷”的博客里,便贴有多幅他喜爱的扇面的照片,包括他最近在一个艺术品拍卖网站——博艺网上购来的周青的 《 花草团扇 》 。陆阳说,现在他大部分的藏品都经由这个途径购入。



自三四年前开始,国内即出现了越来越多专门拍卖艺术品的网站。博艺网 ( boyie.com )成立于 2005 年,其总监杨飚表示自己也是一个收藏爱好者。两年前,他把自己的七件藏品拿到网站上去拍卖,不到 20 分钟即达成交易,并取得十倍以上的回报,自此以后,他就发现这类网站很有潜力,于是也创办了自己的交易平台。现在,博艺网的年营业增长额达到 200 % ,认证会员 1 万多,年龄介乎 30 至 45 岁之间,学历均在大学或以上。
嘉德在线( artrade . com )成立于 2000 年,其市场部经理陈米娜解释说,相比起传统拍卖行春秋两次的拍卖方式,网上拍卖不单没有限制,而且还可以不时推出不同的拍卖专题。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在线拍卖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参与者的竞拍门槛。她举例说,他们的注册用户只要提交 100 元到 5 万元人民币的保证金,便可以竞投价格十倍以内的物品。而这也是网上拍卖能够吸引到越来越多从没想过拍卖的人前来参加的原因。她表示,嘉德在线现在的注册用户有数十万,年营业额自成立后即一直保持在 100 %以上的增长。
尽管这种情况很火热,西冷印社拍卖公司的宣传出版部主任胡西林却认为,艺术品拍卖网站仍很难掀起行业的革命。一个是价格,拍卖行的成交额动辄上千万元,而网上拍卖的最高纪录,至今仍是 2000 年徐悲鸿 《 愚公移山 》 所做出的 275 万元。另外,现场预展所特有的氛围,也不是网上图片预展可以比拟的。他说:“尤其是一些巨幅作品,只有到现场观看,才能够产生震撼效果。”画家潘汉汛也同意道:“艺术品的现场感非常重要。”并指出,虽然高兴有网络拍卖公司对她的作品感兴趣,但作为创作者,“我更注重与藏家个人间的交流”。网络交易却不能弥补这方面的缺失。
陈米娜表示,网络也能提供藏家与作家之间的交流,但在其他方面,拍卖网站确实难与传统拍卖行相比。但他们争取的主要目标,却是那些年龄介乎 30 至 50 岁、月收入平均万元左右的中端客户,这些都是传统拍卖行照顾不到的人群。她更指出:“现在越来越多拍卖行大拍的客户,也会转到网上来竞拍一些‘小’物件。”她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人将发现网上拍卖平台的强大。
皓瀚国际拍卖公司宣传出版部经理鲍洪权对此却有所保留,他指出:“网络拍卖或可以在小范围内抢占市场,如小额的当代书画。但如果是八大山人的作品在网上拍卖,买家恐怕就必须非常慎重了。”另外,对于藏家来说,在未经现场鉴别的情况下,要判断在线拍品的真实性也不容易。胡西林更指出:“艺术品的收藏家大多年龄偏大,并没有如同年轻人一样的上网习惯。”
不过,苏富比拍卖行北京常驻代表章锐却表示,虽然网络拍卖目前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但她相信拍卖与网络的结合将是一个大趋势,而她也留意着拍卖网站的发展。她说,目前苏富比已有为客户提供追踪拍品、历史成交价、未来拍卖场次等信息。至于苏富比未来是否提供网络拍卖平台,章锐则不予置评。


陈米娜认为,目前许多拍卖机构和画廊对网络拍卖的了解甚至不如消费者。她深信,在未来十年,拍卖网站将变得更受关注。因为在中国,收藏对于许多中产阶级来说还是一片空白,艺术品的需求必会持续增加,而网络拍卖也给了他们一个入门到中阶的门槛。杨飚也指出,网络已入侵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拍卖在内的消费习惯也不会例外。
看来情况的确如是,就如西冷印社和皓瀚国际两家对网上拍卖并不十分看重的公司也在思变,好应对网络拍卖的潜在挑战。西冷印社已在开始利用网络联系藏家和通过艺术网站征集拍品,尽管数量还不多。皓瀚国际则针对网络拍卖的普及性,转而走精品化、拍品价值更的路线。对于这个势态,不单艺术网站经营业者充满憧憬,现在,陆阳上网除了看看新闻,他说:“几乎所有的在线展览我都会一场不落地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