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古书读校法》,吴孟复著,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1983年5月第1版,1984年7月第2次印刷。之前我看过吴孟复写的《训诂通论》,是单就读校法中的训诂一门细讲的。说来都是课本,里面知识量非常大,而且在《古书读校法》中始终贯彻着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虽然在诗词鉴赏一节中这种哲学思想多少产生了一些学术上的偏见,不过总的来说吴孟复的眼光是很博大精深的,是很客观的,其中介绍的读书的各种理论、知识、技能多使我茅塞顿开,大长见识。读这本书无异于是对自己的学术思路的一个锻炼,使我摆脱了对学术界工作方式的无知。
  我一度对学术工作有很大的偏见,觉得那是刻板无聊枯燥乏味的事情,而且我始终不能把沉浸于书堆中的畅快与各种学术工作的繁琐压抑联系到一起,现在反思我原来的读书历程确实是偏激的而且是肤浅的。当时我不想考文史类的研究生,就是因为看到他们的工作很没有创造性,或者说他们的创造性并没有小说创作那么明显得能够让我看到,只是在某一个小领域里打转转,不过现在我感觉在有了坚实的阅读和研究基础之上能够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和看法那种创造性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能力的。像《训诂通论》一样,吴先生在这本书里举了大量的读校的精彩的例子,而且就因为例子的数量非常多,使我感到学术生活中的每一本儿都会是那么的精彩,那么惊心动魄。不过我也感到就我所掌握的材料资源和我自身的学术素质来看,我离吴先生说的那种搞学问的状态里得还很远,创作和学术是两回事儿,可没有学术基础的创作难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难免会穿凿附会扞格难通,降低了我所创作的作品的品位。因为缺少实践经历,我终归只些能从此书中得到一些理论和经验,虽然我也想搞明白一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其中各个人物、事物的体统,至少有自己的见解,而不必受别人的消遣文章的左右,得到一些真知灼见,而不在浸泡在粗制滥造的思想当中,可这很难,一想到我要花很大的力气很多的钱来求得一个“明白”,我也不禁股战。我自认为我算是比较勤奋的人了,可遇到了这种深入的追究一篇文章一段话甚至是一个字的情况,我也确实大多只是查查字典词汇,马马虎虎过去了,不求甚解,如此一本书的价值在我这里就显得小了很多。我一直以为我看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研究,现在想想从行动上看我也只是把看书当成普通的消遣了。很自责,看完这本书我很受打击,可又无能为力,其实我也不想不学无术,也不能埋怨现在的创作和学术的环境浮躁,只是自己的能力确实有限,和专业人士、团体相比我是太业余了。这本《古书读校法》我感觉对我最能够起到的作用是“提醒”,我也希望能够使我入门和找到路径,为我自己的文学创作服务。
  我从《训诂通论》里已经知道了一些读校古文的方法了,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对文献阅读的实质有些体会,《古文读校法》使我对这些方法、工作的脉络看得更清楚了,并且层次分明的作了总结,是很多我体会到或没体会到的感觉具体成了文字,都是正道,是做学问所必需的学德。吴先生在此书中对经史子集以及各方面的古书可谓是如数家珍,并且分门别类的说都是怎么来的,做什么用的,从他的叙述讲解里我也看到了一本书被后人们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和卓越的眼光与才华,并且明白了书是做什么用的了。在附录里吴先生写了清朝乾嘉学派戴震的治学方法,在那里把做学问是干什么用的说得很明白了。我从《古文读校法》中得到的最大收获是吴先生在第一章中回答的几个问题:治学的途径与方法、治学与材料积累、怎样才能读懂资料、读哪些书、怎样读书、怎样查找资料,把读书之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给说得清清楚楚犂然当心。什么才叫书,我前几天在网络上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我也说到了,并不是所有的书都算是书,大多只是写满字儿贴点图画的一堆装订起来的纸,不看不影响心情,看了反而头疼。吴先生在此书中也说了什么叫书,不过有太多非常好的书我觉得我这辈子是不能看到了,浩如烟海,我也只能把手里有的书都看明白看懂我这辈子就算知道点儿事儿,更多的,虽然可以想象,可到底还是不知道。
  而且我还明白了目录、索引、版本、辨伪、辑佚、校雠、训诂这些在读书之前是多么有用处,这里大部分工作都是编辑帮助读者完成的,不过在读者阅读之前对版本、辨伪、目录仍是要加以注意的。我还明白了什么叫经史子集,各种工具书都是怎么编排出来的,能够发挥多么巨大的用处,以及丛书、类书、精注本、精校本、世家、列传、表、志、通代、断代、纪传体、纪事本末……等等我在古籍书店里常会碰到的书名、目录的具体意思和书籍功能,以及我现在知道的所有知识都会本源于什么资料里。我收集的原始资料比较多,如何使用他们,如何让他们从一个个的“料”变成一本儿书,并且能够为我服务,这些本领对来我说都是新知,我也豁然感到自己的能力仿佛也增加了许多。现当代学者、期刊、报刊的资料是应该受到重视的,或者说经过勤奋的研学之后出版的书应该是读书之首选,这也是评价一本书的良莠时心里要有数的。
  说来这篇读后感定会让很多人笑话,其实我对严肃的知识往往是无话可说的,它们很有说服力了,并且对我帮助很大了,尽管这些知识可能很基础是尽人皆知的。我也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嗯,来自于以前我读书的态度,来自于我希望自己的学风也能够严谨求实,也来自于古今如此多的学者事迹对我的鼓舞。我倒不是要去皓首穷经,只是看到了古今学者的辛苦劳动如此这般之后,让我感到读书是件很踏实很安全的事情,让我觉得我的思考和创作在人类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是有些意义的,现在的阅读是能够给我一个最终的满意的。
  尊重学问,尊重书本,尊重身体力行和辑纂知见,尊重别人的字,也尊重自己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