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去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馆还没建好。这次去,它是我给自己定下的几个必须完成的节目之一(另几个是:沙门村的海鲜,康乐佳的酸奶,帝王大道的水烟,于斯屈达尔的太后清真寺,尼尚他石,冷泉街。除了尼尚他石没去成,水烟是在番红花城而不是伊斯坦布尔抽的,其他几项都算圆满完成了)。
现代艺术馆位置在金角湾北边的铸炮厂区(Tophane),从我住的酒店去那儿需要翻山越岭走半小时,沿途景致不错,我就腾出了半天时间给它。先爬到隧道口(Tünel),沿独立大道走一段,再沿着新市场街一溜烟儿下山,下到博斯普鲁斯海峡边,就是铸炮厂区了。现代艺术馆建在这里真是合乎情理,海边有一片废弃厂房和仓库,伊斯坦布尔双年展以前就经常选用这一带作展场(金角湾另一边老城区的拜占庭地下储水宫往往也是展场之一),海边铸炮厂也容易让人联想到威尼斯双年展的水上军火库。
永久藏品部分有两件作品我很喜欢。一是土耳其艺术家萨奇斯的录像/行为/装置《起初,是蒙克的画》:起初,画面上是一碗清水,萨奇斯手握一支饱蘸红色颜料的画笔,伸入水中作画。他的每一个笔触都被水化为乌有,红色笔迹在水中渐渐洇散,本来萨奇斯要画蒙克的《呐喊》里那个著名的面孔,但是眼睛眉毛鼻子最终都化成了一碗浑红的水。
这件作品简洁而奇妙,先是让我想到罗马金字塔下济慈墓碑上那句话“... written on water”——张爱玲的《流言》题目就出自济慈墓志铭;然后想到波斯细密画——萨奇斯的画笔、颜料和笔法似乎都是东方式的,介绍文字也说奥斯曼土耳其传统绘画工艺有一步骤是在水中调制颜料;又想到萨奇斯对录像或电影艺术用时间来表述空间的特性把握得非常精准,颜料的不可挽回的洇散,本来是水这种流体介质造成的,但在镜头中呈现出来却好像是因为时间流逝造成的……
另一件作品是意大利的Monica Bonvicini的装置《通向地狱的楼梯》,曾在伊斯坦布尔双年展上展过,现在固定下来变成现代艺术馆建筑的一部分,也很妙。楼梯是镂空金属结构,挂了很多很S/M感觉的铁链子,上方空间是一透明玻璃盒子,壁上布满弹孔似的空洞和裂痕,都是用钉锤敲出来的。楼梯的功能是连接艺术馆底层(流动展览和图书馆)和上层(永久展品、礼品店和咖啡厅)空间,我喜欢这种可以让人亲身参与使用的艺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