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古文笔法百篇》,是“言文对照”版的,胡怀琛编辑,吴曼青校点,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按,此书是再版,在书一开始的“重印说明”可知此书成于20世纪二十年代,我手里的这个版本发行量很大,165,000本,在八十年代初的图书市场里这算是个吓人的数字了。再按, “重印说明”中提到了林西仲,字云铭,乾隆时的进士,此书中载有这个人对每一篇儿文章写得评语,进而让我怀疑《古文笔法百篇》此书是不是林云铭先生自己编的,后被胡怀琛又拿出来,补上了白话文后再版了。
  嗯,这是《郑超麟回忆录》中的一段话:“一般读书人家,藏有古文最多的,是林云铭编的《古文析义》,老先生教我们古文时都是从此书中选出的。因此,我的私塾同学也几乎都有这样的一部书(我在我的父亲的书架上找不到此书,只找到一本石印的《古文笔法百篇》,大概是我的父亲某次去福州乡试时买来的)。”因为找不到《古文析义》只好用《古文笔法百篇》代替了,暗指着两本儿书是同一个人写的。
  当时看《郑超麟回忆录》的时候我就翻出了这本儿《古文笔法百篇》,革命老前辈看过的书啊,就有看这本儿书的计划了。郑超麟提到了这本书里的一个篇章,《滕王阁序》,我在《古文笔法百篇》里找不到,只有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当时我以为我和郑老看到的不是同一本书,可现在考虑到我和他看的书都与林云铭有关,估计是郑老记错了,终归是九十多岁写自己童年,难免会在细枝末节上记错的。
  郑超麟读《古文笔法百篇》是在他去龙岩上中学的时候,按,五四运动之后他就去法国留学了,所以当在20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也就是胡怀琛编辑出版此书之前就有了。由此可见,此书的版权不应该是胡怀琛的,而应该是林云铭的。请注意那本书是郑超麟的父亲在去福州乡试的时候买的,郑老的父亲是清末人,乡试得了秀才的功名之后娶妻生了郑超麟和他的兄弟,也就是说这本书至少在清末还能够看到古文版,那就更不应该是胡怀琛编的了。
  再看,在胡怀琛在此书之前写的“例言”里有这么两句:“一、文之好处,初学未易领会,兹采用名人评语,并附同人意见所及,以资触发。”,和“一、白话体为古今所尚,兹用文言对照,以便学者两有所依据。”
  这第一句给人的印象是这本书里林云铭的评是胡怀琛为了编此书而特意找的,那么“同人”是谁呢?在此书里只有林云铭的评注,以及胡怀琛的白话文翻译,哪里还有其他人的意见呢?从胡怀琛的话可知“同人意见”是附在书里的,而不是隐约其中,是能够找到“附”,可我翻遍了整本儿书也没找到一个“附”。
  第二句话中“文言对照”就是“文白对照”,在“重印说明”里说他用的是20世纪二十年代的白话文,这句话给人的印象是胡怀琛要把正文和评注中的古文都翻译成白话文,给了观众一个前提就是此书的原文是古文,从此暗指胡怀琛当时得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古文版的,也就是说这本书并不是胡怀琛所编,只是他加上了白话文的翻译。
  还有一句,“一、每一类内,多少不等,以短简浅显为主,以便领会”,这句话好像是要告诉读者,胡怀琛在编此书的时候选择文章的标准是什么,即“短简浅显为主”,暗指这本书就是胡怀琛编的,只有编辑才有裁夺文章的权力。
  从上面的这些内容我们能够看出什么呢?在乾隆年间的一个进士林西仲字云铭编了一本儿名叫《古文笔法百篇》的书,选章“多少不等,以短简浅显为主”,且加了评注,成为一本精彩的论述古文之表达幽玄的好书,流传到民间,以至于在清末的福州还有卖的。在此书的“重印说明”李有这么一句“译注者胡怀琛先生,安徽泾县人,长期从事文学编辑工作,新旧文学都有根柢,有多种著作行世”,胡怀陈先生或许很早前就想出版这本书,或许是偶然得到了这本书,总之在他的印象中这本《古文笔法百篇》并不为多少人知道,然后篡取了林云铭先生的编纂评注的功劳为己有,且在此书的“例言”里暗示读者这本书就是他自己编的,发行于世,使世人只知胡怀琛而不知林云铭,按,此书中的评都用的是“林西仲”,只在一句评里提到了“林云铭”这个名字,开始我还以为是林西仲和林云铭是两个人,细审文意才知是编评者自称,若马虎些,就难免不知其所云了。这是一种学案,一个发生在20世纪二十年代的知识腐败。以至于我现在手里的这个1984年版的封面上只有胡怀琛的名字,可谓其篡取得很成功了。
  我为什么断定此书的注也是林云铭呢?因为此书的注解内容和白话文的翻译内容多有参差,试想如果是胡怀琛注的此书,怎么着也不至于在对文意的理解上自己打自己嘴巴吧?林云铭的评注本身就是文白相间的,其内容思想是相一致的。奇怪的是胡怀琛的白话文翻译竟也是文白相间的,而且漏洞百出,有很多句都是含糊过去,或者是翻译错了,翻译中的文言是他不知道那段话怎么翻译,又感觉无法含糊过去,怎么办?索性就把原文照抄过来了!再看那句“以短简浅显为主”,一面说这一百篇文章很浅显,一面又理解不了翻译不出来,这可真是可笑了。
  嗯,这篇读后感我只给大家揭示出这一场学案,也是因为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更懂得如何进行文本分析了。林云铭的评注非常高明,开启了我的心智,以至于单从文本里就看出了这些隐情,其真可不愧为千古进士之垂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