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帳汗國(蒙古語:Алтан Ордын улс,拉丁轉寫:Altan Ordyn Uls;土耳其語:Altın Orda;韃靼語:Altın Urda;俄文:Золотая Орда,拉丁轉寫:Zolotaya Orda;英文:Golden Horde),又稱欽察汗國,1219年—1502年,是蒙古帝國西北部的汗國──後來突厥化,位於今天俄羅斯鹹海和裡海北部,佔有東歐和中歐地區,由朮赤及其次子拔都後裔管理。

金帳汗國國號中的“金”據信是來自中華文明和草原民族中的五色方位系統:東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中央--黃色(或金色)。依天干,朮赤的汗國在西方,應命名為白帳。十五世紀一本波斯歷史書〈伊斯坎達爾的匿名書〉稱東汗國為白,西汗國為青。但另一史料,波斯的古德卜曾經在詩中稱札尼別汗為白帳汗國之君。所以命名為金帳,或因黃是皇權的顏色,在地理意義上,黃是國家的中央,一位伊斯蘭教旅行家伊本·白圖泰曾說烏茲別克汗在金色天幕接待他。金帳汗國一名,最早在俄羅斯史料出現,是在1564年喀山汗國史出現。在17世紀前很少有文獻稱呼為金帳汗國,早期檔案一般記錄為術赤汗國或大斡兒朵(俄羅斯人稱呼)。(朮赤的兀魯思,Ulus of Jochi.),一些學者稱呼為欽察汗國Kipchak Khanate(俄國人對朮赤行國的稱呼),因為大量欽察人活躍在此汗國中。

蒙古起源

在成吉思汗死後,蒙古帝國分封給了他的四個嫡子,朮赤是長子,但是此前已經去世並且血緣受到懷疑,因此得到了最西方的土地。南俄羅斯一帶的土地分給了他的兩個兒子:拔都統領青帳汗國(東方),斡兒答統領白帳汗國(西方)。

拔都控制了黑海北岸的海濱土地後,吸收了許多突厥系人民參加他的軍隊,在1230年代後期和1240年代初,他不斷攻擊伏爾加保加利亞和基輔羅斯的後繼國家,結束了這些地區的繁榮景象。

拔都率領他的青帳持續向西方開拓,在勒格尼卡戰役和莫希戰役之後入侵了波蘭和匈牙利。1241年,窩闊臺在蒙古本土去世,拔都終止維也納圍城戰東歸,此後蒙古軍隊再也沒有西進如此之遠。

1242年拔都在薩萊建都。不久後的一番爭鬥,拔都的弟弟昔班離開拔都的軍隊,奔赴到烏拉爾山以東的鄂畢河與額爾齊斯河之間建立了他自己的營帳,版圖最遠至哈薩克的阿克托貝,稱藍帳汗國。拔都的另一位兄長斡兒答建立了白帳汗國,起先是臣下,後來實際上等於獨立。別兒迪別死後,金帳汗絕後,汗位由馬麥控制,脫脫迷失後,汗位基本上由白帳汗出任。


黃金時代

金帳汗國治下的人民是蒙古人和突厥人的混合。汗國逐漸突厥化而喪失了蒙古文化的特性,不過拔都率領的蒙古戰士後裔始終是社會的上層階級,這些蒙古人包括山只斤,許兀慎,弘吉刺,乞顏。汗國的人口主要是欽察人、保加爾韃靼人、柯爾克孜人、花剌子模人,以及其他一些突厥系族群。尤其以欽察人與土庫曼人居多。


內部組織

政治上,金帳汗國是蒙古帝國之一脈,自蒙哥汗後基本上完全獨立。種族上,有欽察、康里、保加爾人、可薩人餘部和烏克蘭人、希臘人、俄羅斯人、摩爾多瓦人。汗國的統治者是由庫里爾台自拔都的後裔中選舉出來,可汗以下有宗王,宗王以下有大臣以及一種名為答剌罕的人,意思是自由的人,免稅。他們是行政和軍事長官。行政文書使用回鶻文與察合台文,外交文書用蒙古文,語言是使用欽察語為語言。政治地位最高的是蒙古人和突厥人,地位較低是阿蘭人和俄羅斯人、北高加索人,他們在薩萊城有一定地區居住,烏克蘭人居住在奧卡河下游一帶。希臘人與義大利人住在克里米亞,大臣下有市民與農民,一種名為撒班赤(sabanchi),用犁者。佃農稱為urtakchi,最低微的是奴隸。

軍隊分東、中、西三路,左右兩翼,中軍由可汗指揮。兵制是以十進制為單位,最小的單位是十。每大軍團置統帥一人,每一個軍事單位,屯兵在某地區。行政上可分為萬人團、千人團、百人團。各單位的長官負責管理政務與鎮壓叛逆。

宗教上,伊斯蘭教受到蒙古人和突厥人信仰,被定為國教,伊斯蘭教制度和蒙古制度並駕齊驅。


在俄羅斯的行政

對俄羅斯的行政,有兩目的,徵兵與徵稅。手段因地不同。有些地方蒙古人直接管理。大部分容許自治。自治的地方大公在可汗的欽差大臣宣佈下即位。他們的權力在蒙古人監視下受制。在地方行政上,以十戶為基本行政單位,每個十有男女200人,每個百有2000人,每個千有20000人,每個萬有200000人,每人數單位要提供該單位人數的兵力和稅款,十供出十人,如此類推,每地數字不同。十是最基本的行政單位。在西俄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在1345年。在東俄有兩次人口普查。一次在1258-1259。一次在1274-1275。在1275年沒再普查。數量也是行政單位。東俄有27個萬,西俄有16個萬,全俄有43個萬。在1275年人口有850萬。不包括在萬的,大約一千萬。每萬蒙古人派官員行政,不受大公指揮。只向可汗負責。這些千與萬的軍官後成為行政長官。另派一個同級徵稅員。日後達魯花赤成為全區負責人。有三個級數的達魯花赤,萬,城,村。每一行政單位,皆有達魯花赤,有少量軍隊供指揮,維持秩序。

在蒙古人直轄區,十人置一十夫長,百人置一百夫長。第一次在俄羅斯徵兵是男子人數的十分之一,以後是二十分之一。司法上,有最高法庭與地區法庭,大公也會在此受審。設達魯花赤和哈的(伊斯蘭教法官),有法官八人,按案件性質決定。


在徵稅上,在別兒哥時代,最初使用伊斯蘭商人與猶太人及亞美尼亞人包稅,第一位包稅長是一位改宗伊斯蘭教的俄羅斯人,名稱叫伊佐希馬。後來改為使用徵稅官,再後來一位弗拉基米爾大公徵稅。稅收分農村和城市兩種,有實物稅和貨幣稅,可汗有權徵收臨時稅。稅率是十分之一。有三種稅吏:書記、農村徵稅員、城市徵稅員,也是八思哈。不同的羅斯公國,稅收大相逕庭,弗拉基米爾每年交85000盧布,莫斯科只是4000。汗國幅員遼闊,社會發展水平不一。烏爾根奇、薩萊、別兒哥薩萊、阿速、喀法、速答黑是貿易中心。經濟上有牧民和城市居民,農人。南俄和北高加索大草原是土庫曼人、康里人、欽察人、蒙古人放牧的地方,伏爾加河和卡馬河地區與梁贊州,是生產糧食的地區。

兵力多為突厥人。在宗教上,信仰自由,忙哥帖木兒時代,東正教受到優待,忙哥帖木兒發了一道詔書,它和屬民一律免稅,豁免他們的戶口普查,誹謗正教的人一律處死。教會成為一特權團體。他們的工作是為俄羅斯人提供精神生活與道德上的指教,這時代也是東正教最獨立的時期。到月即別汗時期,侮辱東正教信仰與破壞教會財物的人要處死,帖木兒·忽都魯格詔書也言明,不得干預教會咦鳌C晒沤y治的第一個世紀,教會繁榮,對精神生活上的活動有甚大幫助。另一方面,東正教有自己的法庭,宗教案件只能由教會法庭審判,絕不能在汗庭審判。

另一方面,金帳汗國與元朝有不少的交往,在1330年代,有三萬俄羅斯人在中國服役,以前也有阿蘭人與欽察人軍團,証明兩者交往密切。對外關係主要是與埃及馬木留克王朝交往。

對俄羅斯司法上,所有公國的大公也在可汗的權威下,大公若反抗,可汗會立刻處置。教會已立法保護。蒙古人不干涉俄羅斯貴族與平民之間的訴訟,大公可保留司法權。如俄羅斯人與蒙古人爭執,由蒙古達魯花赤處置。死刑與體罰是蒙古的遺產。

金帳汗國對俄羅斯的政策是不讓任何一個公國太強大,但如果沒大問題,一般會照章做事,發給敕令,在烏茲別克汗時代後,全俄羅斯弗拉基米爾大公由莫斯科大公世襲。


臣下與盟邦

它的主體民族-俄羅斯人、亞美尼亞人、喬治亞人、切爾克斯、哥特人、克里米亞希腊人、克里米亞哥特人和其他人,只要他們繼續表示敬意,這些附庸國的人永遠不會併入汗國。在俄羅斯方面,莫斯科統治者獲得徵稅特權,表揚自己。為了保持控制權,俄羅斯韃靼軍閥經常對其他公國進行懲罰性打擊。在另一方面看,古米廖夫說,正是俄羅斯與金帳汗國結盟,才阻止日耳曼人入侵東方。


覆亡

在札尼別死後,別兒迪別即位時期極短,死後汗國大亂,他的兩兄弟不服他,改宗基督教,汗國大亂。斡兒答與昔班的後裔曾立為汗。換了多位可汗。汗位由馬麥掌握。後期,金帳汗分裂。大帳汗國繼承對莫斯科公國的統治。大帳汗只剩下薩萊。1472年,莫斯科大公國抗稅,大汗阿合馬率兵征討,結果失敗。

1480年阿合馬再次征討,再次失敗,並死於內亂。至此羅斯公國徹底擺脫蒙古人的統治。此距朮赤建立汗國已有二百六十年的時間。1547年,莫斯科大公國正式改稱沙皇俄國,伊凡四世加冕為俄羅斯沙皇。1550年代,沙皇俄國先後攻打了喀山、阿斯特拉罕、克里米亞三個汗國。其中,克里米亞汗國壽命最長,因為它是當代強大的奧圖曼土耳其的封臣。1783年,克里米亞在法國大革命前,中衰的奧圖曼土耳其與奧匈帝國有戰端,無暇東顧,汗國遂被歸併於沙俄領內。


金帳汗國君主列表

術赤 (1219-1227)
拔都 (1227-1255)
撒里答 (1255?)
烏剌黑赤 (1255?-1257?)
別兒哥 (1257-1266)
忙哥帖木兒 (1266-1280)
脫脫蒙哥 (1280-1287)
兀剌不花 (1287-1290)
脫脫 (1290-1312.8)
月即別 (烏茲別克汗) (1312-1340)
札尼別 (1340-1357)
別兒迪別汗 (1357-1359)
忽里納
納兀魯斯
乞迪兒
帖木兒火者
乞里迪別
木里汗 阿不剌
阿即思汗
扎尼別二世
禿倫別.哈納木.汗妃
亦里班汗
阿剌火者
哈只.徹爾客思
愛別汗
合里罕
兀魯斯汗 (?-1377)
脫脫乞 (1377?)
帖木兒.滅里.斡里蘭 (?-1380)
脫脫迷失 (1380-1391? 1393-1406)
帖木兒.忽格魯特 (1391-1400)
沙迪別汗 (1400-1407)
不剌汗 (1407-1412)
帖木兒汗 (1412-1415)
扎蘭丁汗
乞鄰.別兒歹
怯別汗
扎巴兒·別兒迪
兀魯黑·馬哈麻 (1423?-1459?)
博剌汗
兀魯黑·馬哈麻
賽亦得·阿黑麻
阿黑麻汗 (1460-1481)
賽克赫阿裡 (1481-1502)

&

察合台汗國(Chagatai Khanate),是蒙古帝國的部分,四大汗國之一,由察合台及其兒子哈剌旭烈及他的後人管理,建於1227年,亡於1369年。

察合台汗國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領有西遼舊地,包括天山南、北路與裕勒都斯河和瑪納斯河流域及今日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地區。初時建都於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即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霍城縣水定鎮西北。察合台系後王都哇與窩闊臺系後王海都聯合,屢與元朝皇帝軍隊爭戰,終世祖一朝未斷。至公元1303年始與海都子察八兒歸服。

1306年,篤哇敗窩闊台汗國的君主察八兒,並盡收海都生前所占察合台封地。1310年篤哇子怯別再破察八兒,兼併窩闊臺封地。他的後人答兒麻失里因為改宗伊斯蘭教,引起蒙兀兒斯坦的伊塞克湖和伊犁河流域的游牧民動亂。他的前輩怯別放棄每年到蒙兀兒斯坦的巡視,使汗國開始分裂。

哈贊汗由突厥貴族加茲罕擁立。汗國正式分裂。西汗國的汗成了傀儡。河中的察合台人實際上僅僅是形式上的統治者。權力已經轉到地區突厥貴族手中。這些部落有巴魯剌思部,速勒都思部,札剌亦兒部,乃蠻部。蒙古汗國成了突厥汗國。東汗國的杜格拉特部擁立了禿忽魯帖木兒成為新可汗,他和他的兒子也里牙思火者,曾經統一汗國,但帖木兒在1369年消滅最後的西汗國。

察合台汗國的對外活動,主要是與德里蘇丹國開戰與掠奪阿富汗,因為被重重包圍,因此軍事活動限於掠奪印度。

前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
哈剌旭烈
也速蒙哥
兀魯忽乃
阿魯忽
木兒剌沙
八剌
尼克伯
托喀帖木兒
都哇
寬闍
塔里忽
也先不花

西察合台汗國

怯別
燕只吉台
都來帖木兒
塔兒麻失里
不贊
敞失
也孫帖木兒
阿裡算端
麻里沒的
哈贊算端
答失蠻察
拜延忽里
合不勒

東察合台汗國

也先不花
禿黑帖木兒
哈馬兒丁

別失八里

黑的兒火者
沙迷查乾
馬哈麻
納黑失之罕

亦力把里

納黑失之罕
歪思汗
也先不花二世
駕思式馬黑麻兒
怯別速檀烏黑闌

西亦力把里

羽奴思
速檀馬哈木

東亦力把里

尹吉兒察
滿哥帖木兒
巴剌麻兒
也密力火者
速檀阿力
速檀阿黑麻
速檀滿速兒
沙汗
馬黑麻

葉爾羌汗國

速檀賽德
拉失德
阿不都克木
馬黑麻
術扎丁阿合邁德
沙拉夫·丁·速檀
忽來失速檀
阿布杜拉提甫
夫拉德汗 速檀阿黑麻
克雷奇汗 速檀馬合木
阿不都拉哈汗
堯勒瓦斯
阿不都·拉提夫
伊思瑪業勒

&

窩闊台汗國(Ögedei Khanate)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四大汗國之一,位於今日中亞的葉密立河流域,都城在葉密立,即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的額敏縣。窩闊台汗國成立於1225年,由成吉思汗把今阿爾泰山以西一些土地封給其子窩闊台,到1309年被察合台汗國及元朝瓜分,察八兒出走元朝,窩闊台汗國滅亡,是四大汗國之中最短國祚的汗國,只有84年歷史。有蒙兀兒斯坦的一部分。 地方基本上是乃蠻故地。

窩闊台汗國成立之時,其實並沒有國名。現在的名字其實是歷史學家從其第一代君主「窩闊台」的名字而作為汗國的通稱。

1225年,成吉思汗把今阿爾泰山以西一些土地封給其第三子窩闊台,成立窩闊台汗國,領有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都城在葉密立(今中國新疆額敏縣)。1229年,窩闊台繼任成為蒙古大汗後,同時領有本部及窩闊台汗國兩塊地方。2年後的1248年,貴由從葉密立的領地巡幸時因急病去世。

貴由死後,有實力的拖雷之子蒙哥奪得大汗之位,在1251年登位成為蒙古帝國的第4代君主。由於蒙哥並非窩闊台後裔,對一些窩闊台系後王有戒心,以窩闊台系後王屢與作難的緣故,改變了他們的封地,將封地分割,分授諸王,以去其勢。另有一種說法是:為了追討失去了的權力,窩闊台的遺兒聯合察合台汗國諸王,意圖暗殺蒙哥汗。結果,蒙哥識破了計郑园寻速F由的家族,包括了他的遺孀在內所有人判刑及流放。而窩闊台汗國的領地,則由窩闊台的其他兒子瓜分。當中,窩闊臺子合丹領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事實上,窩闊台汗國在這時已經解體了。窩闊台其中一位孫子海都被封於海押立(今伊犁西) 窩闊臺孫脫脫占領葉密立,海都占領海押立(今伊犁西)。

蒙哥去世後,忽必烈與阿裡不哥爭奪大汗之位,窩闊台家族所承受的壓力雖然減輕了,但這時窩闊台的孫兒海都抬頭,並與察合台家諸子選擇站在阿裡不哥一方然而,窩闊台的兒子合丹所屬的家族卻選擇追隨原來領有河西走廊一帶的忽必烈,與海都家族對立。阿裡不哥失敗後,海都仍然與忽必烈為敵。由於海都與察合台家諸子的友好,海都的實力逐漸增強,稱雄中亞,甚至察合台汗國也在其勢力範圍內。

公元1260年忽必烈稱帝之後,海都自以太宗嫡孫不得立,先後聯合阿裡不哥、乃顏、篤哇爭奪帝位。1301年(大德五年)兵敗,汗國勢衰。1301年海都去世,其子察八兒立,汗國開始走下坡。1304年,察合台汗國入侵窩闊台汗國,元軍趁機進攻,察八兒兵敗,投靠察合台汗國。1309年(至大三年),察八兒在察合台汗國的內爭中失敗,為察合台系後王怯伯所敗,逃入元朝境內,窩闊台汗國滅亡,封地併入察合台汗國。


窩闊台汗國君主列表

窩闊台
貴由
海都
察八兒

&

伊兒汗國(Ilkhanate),又稱伊利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由成吉思汗的孫兒、拖雷的第七子旭烈兀及其兒子阿八哈與他的後人管理,也是當初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位時,唯一支持忽必烈並承認其汗位的汗國。“伊兒”是蒙古語,意思大約等於“从属”,“伊儿汗”即“从属的汗”。伊兒汗國的位置大約在今日中亞南部至南亞北部之間,首都最先在阿塞拜疆附近的蔑刺合。為大不里士(今伊朗西北部)。

蒙古軍消滅花剌子模後,一直沒有所謂的民政機構,而是由將軍在阿塞拜疆的木干草原以及大不里士一帶統治。先是綽兒馬罕,後是拜住,野里知吉帶,到畏兀兒人闊里吉思與衛拉特人阿兒渾,才真正有民政機構。元朝建立時,伊兒汗國一直承認元朝為正宗直至忽必烈去世為止,建於1256年-1335年,他的屬國包括阿富汗的庫爾特王朝,克爾曼的後西遼,安納托利亞的塞爾柱帝國及格魯吉亞。不賽因死后无嗣,曾經一度提出找阿里不哥後人當可汗,也無法阻止分裂。走向瓦解。分裂成東伊朗、阿富汗的庫爾特王朝,西伊朗的穆札法爾朝和札剌亦兒人的蒙古札剌亦兒王朝。1393年被帖木儿帝国所灭。

伊兒汗國的乞合都在1294年曾試著仿效元朝發行印有漢字的紙幣,試圖摆脱财政危机,但受到了社會各階層的激烈反对和普遍抵制,不到兩個月即告失敗。而乞合都本人也隨即被殺。拜都即位,但他僅在位五個月即在內戰中被合贊打敗。合贊汗於1295年即位後確立了伊斯蘭教的國教地位。元成宗賜給他刻有漢字“王府定國理民之寶”的方印,正式承認了伊兒汗國的獨立地位。


伊兒汗國君主列表

旭烈兀
阿八哈
貼古迭兒
阿魯渾
海合都
拜都
合贊
完者都
不賽因

====

转录四汗国君主列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