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关

北临黄河天险,南依牛头山源,用砖砌筑高墙,是古潼关门户。门外横额书“第一关”,里额书“金陡关”,字迹丰满圆润,苍劲有力,均为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手笔。关隘当险而立,高原夹道,仅容单车,行走五里,视力所及,一线青天。入关经第一寨,始见潼关东门。唐代诗人杜甫有“丈人视要处,窄路容单车,艰难奋长戢,万古用一夫”的诗句,以赞其险。



普照寺(元代建筑博物馆)建在10余米高的古寨堡之南端。占地面积4453平方米。居高临下,颇有虎踞高山之势。

建于元延右三年(1316),主体建筑是大佛殿,殿前左右配列伽蓝庙和护法庙,殿东有土地庙,西有关公庙,殿庙之间有拱门,殿后有观音洞并禅院。大佛殿雄伟壮观,单檐歇山顶,面阔5间,进深6椽,墙厚面向上收分,檐柱藏在墙体之中,柱头稍露,前檐当心间开门,次稍间檐墙正中上部均开窗口,安装直棂格窗,恰似蒙古包形。殿内有钟形佛龛,天花板上作藻井,计130幅佳作,形象生动,栩栩如生。龛内有5尊彩色泥塑大佛像,中间是佛祖释迦牟尼,在工字莲花须弥座上跏跌而坐,通高4.2米,左右侍立着阿难和迦叶。两边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盘膝坐于莲花须弥座上。1988年、1989年两次国家拨款扩修后更加宏伟壮观,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黄河母亲的怀抱里,茂密的芦苇丛中,隐藏着神奇的处女泉。处女泉又名东鲤瀵、伏鱼泉,“处女”之名来源于当地一种古老的民俗。姑娘在结婚之前都要由母亲或姐姐陪同,在蓝天白云下,躲在绿色的屏帐中洗去满身的尘土和疲劳,去迎接人生道路上的光辉时刻。

  处女泉是一个泉群,大小泉眼无数。水温常年保持在31摄氏度左右且富含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锶、铜、硒。水冲力极大,人入水不沉,泉涌沙动,如绸拂身,被誉为沙浪浴。泉边设有游乐场、风情屋等。可以充分感受到黄河滩的野趣。

桥陵因建于开元盛世,所以各种设施规模也就较大。就陵园来说它包括整个凤凰山,四面由高大城墙,南墙长2871米,西墙长2836米,北墙东至2433米处为沟壑所断,距西北角楼约450米,东墙全长2303米,由北向南至903米,沿山势向西折进427米,再南至东门,直通东南角遗址。整个平面呈一规矩的刀把形。占地总面积为85万平方米。朱色墙身宽1.3米,基宽3米,四周城墙夯土若隐若现。其基室就凿造于墙中的山腹中,陵墙四周各开一门,即前朱雀、后玄武、东青龙、西白虎(东西门又名东华门、西华门),门前两侧均有石刻和门阙,陵墙建有角阙,陵墙周长约13公里。朱雀门内有献殿遗址附近,立有《唐睿宗桥陵》石碑,系清朝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沅隶书。

据记载,桥陵当时地面建筑除雄伟的九间献殿外,还有几座阙楼及下宫、陵署等,几十年内房屋建筑即达140间。陵园设有陵台令及主文、主乐、主辇、典事等官员23人,陵户400人,还设有折冲府,专门有官兵负责保卫工作。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杜甫由长安至奉承看望家人,除写成有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长诗外,还写有《桥陵诗本十韵因呈县内诸葛官》,诗句有“先帝昔晏驾,兹山朝百灵,崇冈摇篮象设,活野开天庭”,“石门霜露白,玉殿莓苔青。宫女晓知署,祠官朝见星”。诗中对桥陵的建设及官没宫女供养犹如皇帝生前情况,作了形象的描述。陵园地面建成筑虽忆荡然不存,然现遗迹,物别是地南面有的石刻群,仍可年出,陵园布局匀称,加上墙壁的社托,气势颇为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