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菜的姻緣



周芬娜





我們夫妻倆最近一起去北埔,探望住在療養院的婆婆大人。這才發現以前默默無聞的新竹縣北埔鄉,目前居然已是北台灣著名的景點了。除了美麗的青山綠水外,北埔老街上古雅的老屋,美味的粄條、白斬雞、客家小炒、芋頭餅,帶著濃濃的客家鄉土氣息,吸引著人人一再尋訪。二伯帶我們去一家老店品嘗客家菜,那一大盤白斬雞,是用放養的土雞所做的,鮮美有嚼頭。北埔粄條也十分美味,寬粗的粄條充滿彈性,湯頭以香菇、肉絲熬煮,口味鮮美有特色,跟我從小吃慣的萬巒粄條湯完全兩樣。



我是個閩南女子,會意外的成為客家媳婦,跟我從小愛吃客家菜有很大的關係。廣東的客家菜一向有名,是種源於中國黃河流域的中原菜色,鮮鹹厚重,以肉食為主,被稱為『東江菜』,代表菜色有鹽焗雞、梅乾扣肉、釀豆腐等。當地居民渡海來台後,因氣候、風土、物產的不同,所創的台式客家菜又別具一格。台灣南部的客家人俗稱『下港客』,我的姨丈就是其中之一。他鄉土、樸實、勤儉、謙讓、尊重女性,跟阿姨的婚姻十分美滿,阿姨也是最早帶我去萬巒吃客家菜的人。客家村萬巒以萬巒豬腳聞名全省,就在我的故鄉屏東縣潮州鎮附近,居民最早來自廣東梅縣一帶。我發現萬巒除了香Q入味的豬腳外,以蔥油酥爆香後再添加韭菜、豆芽的粄條湯,也是人間絕味。吃著吃著,我成年後竟步上阿姨的後塵,嫁給了客家人。



不過我老公是『頂頭客』--台灣北部的客家人,他的客家語音、飲食口味又與『下港客』的姨丈迥異,對我而言在適應上是一種很大的挑戰。剛結婚時我們夫妻倆不但不諳彼此的方言,愛吃的東西也南轅北轍,觀念不時相左,端賴愛情來彼此融合。我們經歷一番矛盾整合的過程,才追尋到『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境界。如今我們不但是夫妻,也是朋友,在家庭事業上都是很好的伙伴。



外子的祖先原籍廣東陸豐,後來搬到新竹縣北埔鄉定居。北埔居民大多是客籍人士,民風保守,以務農為生。外子身材不高,頗為壯實,是從小勤於勞動的結果。天生的禿頭亮晶晶的,對人溫文有禮。不善社交,是標準的農家子弟。他從小在家只講客家話,因此不會講閩南話,而我一句客家話也聽不懂。還好我們都受過高等教育,得以國語和英文溝通。我的婆婆大人一生都住在客家莊內,缺乏受教育的機會,只會講客家話,無論閩南話、國語、英文一概不通。我跟她的溝通主要靠外子翻譯,幸好她觀念開通,婆媳之間也還相得。



在台灣開拓的早期,閩客兩族曾有爭奪資源發生械鬥的歷史。加上風俗不盡相同,願意通婚的人不多。從小爸媽就常告誡我不要嫁給客家人,免得要做家事又要下田工作,活活累死。但我客家男性跟倒是十分有緣,只好說是前生註定。我覺得他們勤儉、聰明、進取、有家庭責任感,富於新思想,是很好的生活伴侶。我最敬佩的孫中山先生就是客家人,要不是他領導革命推翻帝制,又制定了一夫一妻制,我們如今又怎能生活在這些民主制度之下?



我跟外子在美國相戀,戀愛成熟時才各自秉告父母,由他家到我家去提親。當時曾因閩南有男方付女方聘金,並在訂婚時購製禮餅贈送女方親友的婚俗,與客家婚俗相抵觸,曾發生一些齟齬。後來雙方各退一步,我家免收聘金,他家出錢購製訂婚禮餅,我們才得以順利成婚。



我們剛結婚時,外子喜歡吃厚重的肉類佳肴,我喜歡吃清淡的海鮮蔬菜,上餐館吃飯時各點各的,我做菜時也得兼顧兩人口味。婚後第一次拜訪婆家,就發現他家早餐吃白斬雞、鹹菜排骨湯、白米飯,和我娘家全素的清粥小菜全不相同。原來他家早期務農,每個人吃過早餐後要下田工作,得吃得紮實一點。加上北埔位於山區,海鮮取得不易,只好多吃肉類了。但『夫妻夫妻,吃飯穿衣』,我們在一起生活了這些年來,口味逐漸相近了。現在我跟他一起吃紅燒肉,他跟我一起吃清蒸魚。



北埔青山翠谷,風景幽美,據說很像廣東省中山縣的翠亨村,因此電影<國父傳>曾在那裡取景。山民生活窮苦,倍極辛勞。以前婆家位於深山內,靠種茶、種柿子、種田為生。我公公體弱多病,婆婆、大伯、二伯一大早就要到茶園、果園、稻田裡工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外子是家中唯一的讀書人,小學畢業後,每天赤腳走一小時路到山下的竹東中學上學,放學後再走一小時山路回家。婚後我陪他走過一次,大熱天走得我揮汗如雨,差點中暑,真不知他當初是怎麼熬過來的。走過他們昔日居住的老屋時,看到房子既低又矮,黑洞洞的毫無光線,門口還飛著一群巨大的蚊子。他說屋裡無水無電,每天得去打水,再一桶桶提回來。他小時用菜油點燈讀書,還要挨公公打罵,說他浪費食油。後來農村經濟破產,他的兄弟紛紛轉業,存錢在竹東鎮上買了房子居住,才算結束了那段艱苦的山中歲月。他們大片的稻田、茶園、果園、老屋都乏人問津,也就荒廢了。



幸好我婆婆很會做菜,是他們昔日艱苦生活裡的一大安慰。我的婆婆大人聰明能幹,脾氣和善,一直是家中的精神支柱,在家主中饋,年輕力壯時還下田工作,是個標準的『撐起半邊天』的客家女性。她善製粄條、麻糬、鹹湯圓等客家點心,都自己浸泡糯米,磨成粉漿,再做成湯圓。客家鹹湯圓不包肉餡,比閩南鹹湯圓簡便,湯頭則一樣的好,都是用蔥油酥、香菇、魷魚乾先爆香,再炒透熬成的。我有時也下廚炒幾個閩南菜給她嘗嘗,有一次我偶然做了芹菜炒花枝,以後每我到訪餐桌上必定有這道菜。後來我才知道她原不吃海鮮,因看重我這個媳婦,才特別為我準備的。但她現在年紀大了需要專人照顧,再也不能下廚了,拿手好菜也成為絕響,一想起來就覺得難過。



我喜歡吃客家鹹湯圓,但在美國渺不可得。有時思念之情不可抑遏,便下廚自己親手製作,滋味居然有八分相像。外子每一聞到那個香味就歡天喜地,多扒一碗白飯。因為對他而言,那正是『媽媽的味道』。我去超市買日本的糯米粉,酌加清水,和成麵糰,再一一分成麵劑,搓成湯圓。另外依樣畫葫蘆的爆香蔥油酥、香菇、魷魚乾,煮成一鍋高湯,沸騰後再下湯圓,等湯圓一一浮起,就可以上桌了。



除了鹹湯圓外,我也喜歡做客家小炒,是我家餐桌上常見的家常菜。芹菜一定要用細長的台芹,取其芹香撲鼻;絕不能用粗胖的西芹,雖爽脆而無味。芹菜香與魷魚乾的香融合相混後,會創造出一種令人無法抗拒的香氣。再配上豬肉絲、紅辣椒、蒜頭,更香得令人不能忍受。做法是先將魷魚乾發泡,芹菜梗洗淨,各自切段,然後起油鍋,大火將魷魚乾、蒜頭、紅辣椒爆香,再下豬肉絲炒熟,最後下台芹混炒,放醬油、糖調味,便是香鹹下飯的客家小炒了。



我本來抱怨客家鹹湯圓的不包肉餡,太過寒素。現在卻慶幸它的簡便實惠,可大可久。我本來也不欣賞客家菜的缺乏新鮮魚蝦,現在卻覺得魷魚乾比新鮮花枝更香美有味。有時想到婚姻和飲食之道其實有共通之處,多一分包容,就多一分福氣。誰說閩客不宜通婚?放棄了族裔間的成見後,我不但得到一個好丈夫、好婆婆,還學會了做幾道美味的客家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