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美国金融危机的救市问题已经更多地成了政治问题。救市可以,不能也救了“黑心”的金融界肥猫是一种高涨的民众情绪。相信认清楚肥猫的真相,才能真正看清是黑心还是红心。

~~~~~~

三季稻:富人越来越多,其中没有我
2008年09月27日 09:31南方网

中国个人资产超过3000万美元的有多少?6038人,超过日本。100万美元以上的呢?41.5万。前者是令人浮想联翩的“超富裕人士”,后者也是让普通人艳羡的“富裕人士”。这两个坚硬的数字,使我们赢得了“亚太区第二大富裕人士集中地”的名头。这是前日由投资银行美林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08亚太区财富报告》中给出的刺激人的信息。

“超富裕人士”,怎么个富法,肯定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力,按下不表,就说说这稍微近一点的“富裕人士”。标准是100万美元的身家,房产另计,以人民币度量,是名副其实的千万富翁了。上述数字是截止到2007年底的。2006年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多,一年的时间,“富裕人士”增长了两成,近7万人进入了富人俱乐部。咋想,这13亿人当中,几十万人富得流油,也就是一小撮人先富了起来,不用太急。粗略算个账的话,压力就来了:全国的人口数除掉14岁以下的2.7亿(姑且就这样算吧),这“富裕人士”的比例约莫有百分之四了,稍微算准点,以挣钱养家的人数作基数,除掉老弱病残和依托父母的“手心朝上”的一族,富裕人士的比例又得添个一两点。哇,这样算下去的话,有可能由一撮变成“一部分”了,按这种速度,再过几年,就真的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问题了。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周围每天都在冒出千万富翁,自己却月月还盘算着发薪的日子,好悲壮啊。

富人越来越多,是好事。这两年的奢侈品消费也红火得很,大把花钱,拉动内需,也要靠他们。不过,心里老是有个疙瘩,怎么富起来的?别人富起来咋这么容易呢?按照报告中的说法,“去年亚太地区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主要来自股票市场的回报以及强劲的经济增长”,“上市公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是富裕人士的主要供血力量”。这么分析,也许靠点谱。去年以来,股票市场的波澜壮阔,的确餍足了一批精通内幕、操纵行情的精英,不过联想到如今“九成以上的股民亏了大半”的惨状,自然有“你富了,是因为我穷了”的因果推断,就会不服气地“哼哼”两下。大家垫背,你成富贵,观察富裕人士的眼色,也就复杂了几分。

说来说去还是个老话题:公平竞争下的发财,大家佩服;利用特权的暴敛,大家不服。夹缝中求生存的民营企业家,个人拼命打拼的躲闪腾挪,大富大贵,值得尊敬。上下其手、钱权互换或以邻为壑,自然遭人白眼。社会学家说橄榄形的社会结构是健康、有活力的,富少穷多的葱头形则不是好事,弄不好还要出事。

这样说来,生活在城市里的芸芸众生是最有平常心的。在不义的暴富的刺激下,或许只是坚持不懈地买买彩票,碰一下人生的运气,与生活不断地和解,不失富贵梦想。他们是凡人,用张爱玲的话说,“不及英雄有力,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这时代的总量。”

另一篇:减少穷人比增加富人更重要
燕赵都市报 魏文彪

美林和凯捷25日联合发布的《亚太区财富报告》显示,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41.5万富裕人士,较2006年增长20.3%。中国是亚太区第二大富裕人士集中地,占区内富裕人士人口的14.8%。中国富裕人士平均资产值已达到510万美元。同时,去年中国首次成为亚太区内超富裕人士最多的国家。(9月26日《京华时报》)

亚太区有不少国家与地区比我们国家富裕,我国在人均收入排名相对落后情形下,成为亚太区第二大富裕人士集中地和亚太区内超富裕人士最多的国家,表明我们国家的社会贫富差距相比同地区其他国家要大。需要看到的是,在我国富裕与超富裕人数较为快速增长的同时,贫困人口依然较大规模存在着———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需要帮扶的人口还有1亿左右,其中绝对贫困人口有2148万,低收入人口3550万。

从理论上说,富裕人口增加的财富,会部分传导给非富裕人口,即富裕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在客观上对非富裕人口收入提高起到带动作用。但是需要看到的是,这种带动效应,在以城市人口为主的国家与地区显现较为明显,而我国的国情是农业人口占人口数量的大部分。而且无论富裕人口增长多快,一个国家总会存在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与自然条件恶劣等原因导致收入始终在贫困线上徘徊的人口,而这部分人口的存在在我国这样一个长期发展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表现尤为明显。所以单纯倚靠富裕人口的增长达到减少我国贫困人口数量的目的不现实。

尽管通过合法手段致富的富裕人口增加是令人鼓舞的现象,但是建立在大多数人能够享有较高生活水平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才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追求目标。而对于一个国家与地区来说,唯有整体国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社会贫富差距被控制在适度范围内,才会具有社会长久稳定的坚实基础。而按照罗尔斯等经济学家的观点,富裕人口财富的增加能够相应惠及最困难群体,才能说是符合正义的要求。就此而言,在少数人财富增加的同时改善困难群体生活状况,也是社会公平正义提出的要求,如果我们矢志不渝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就应当在少数人先富的同时不断促进大多数人的收入与福利水平提升。

现在已经达成普遍共识的是,一个社会呈现中间阶层为主体的纺锤型收入结构,有利于实现和谐与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富裕与超富裕人口数量增加较快,而贫困人口减少缓慢,实际上是社会收入结构向着哑铃型演进的体现,是与通过不断减少贫困人口、增加中产阶层数量的纺锤型收入结构演进方式不相符合的。可以说,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增加与固化中产阶层数量,比富人数量的增加更为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相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呈现出社会贫富差距日趋扩大,低收入人口收入增长与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相对缓慢的趋势。在这种经济社会格局下,国家与政府应当通过增强对于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适度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提高竞争公平度与法制建设水平在内的多种途径,及时进行制度建设与完善,并由此控制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