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inance.21cn.com/stock/2008/12/01/5551406.shtml

近日,中国政法大学的刘纪鹏、中国科技大学的赵晓、北京大学的吕随启等十位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的教授通过本报,向国家有关部门联名上书,提出“应把振兴股市作为恢复市场信心和落实十项措施的切入点”,并向中央有关部、委、会提出了六项具体建议,包括设立股市平准基金、国家外汇投资部门动用外汇储备购买H股等。 十教授还描绘了本轮中国经济复苏的具体路线图,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宣布了4万亿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得到国内各界普遍拥护及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诚如温总理所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们在信心的恢复上已得宝贵一分。然而,“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当前市场信心稳定的根基尚不牢靠,十大措施的具体落实更为艰巨。我们仍需坚定不移推出进一步政策和制度创新,最终实现以扩大内需应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复杂局面的目标。在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言。

  一、振兴股市作为切入点

  本轮扩大内需和1998年上一轮扩大内需相比,国内经济背景已发生较大变化。中国GDP总量增长了三倍,需要的资金总量更大,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已进入科学发展观和民生时代,如何确保扩大内需的增长质量更是严峻挑战。同时,我国已进入金融与资本经济时代,金融与资本市场对经济的作用已和上次不可同日而语,本轮扩大内需既要有与上轮相近的实体经济方面的举措,更要增添全新的现代金融与资本市场管理的智慧。因此,落实十大政策应坚持:(1)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相结合;(2)银行间接融资与股市直接融资相结合;(3)企业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相结合;(4)资金保证治标与制度创新治本相结合;(5)短期见效快的措施与长远战略相结合。为此,我们认为,应把振兴股市作为恢复市场信心和落实十项措施的切入点。

  二、从资金源头控制项目风险

  落实十项措施仅仅依靠发改委批项目,国家财政投入和发行国债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不够的,由于所投项目的基础性、公益性比例较高,根据过往经验通常是去多回少甚至有去无回,而过多依赖银行信贷资金又存在系统性风险,2004年商业银行改制上市“背水一战,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绝处逢生的险境应尽量避免。因此,必须从未来三、五年甚至较长时期之后所投项目的还款能力判断可能发生的风险。在今天扩大内需的同时、又对明天经济增长的内在质量给予重视。因此,应从扩大内需项目所需资金的源头控制项目风险。贯彻国家财政资金搭台,民资、外资和银行信贷资金唱戏的方针,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这既是降低政府财政和银行风险,提高投资效率的考虑,更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需要。从目前我国60万亿的银行总资产、近20万亿的城乡居民储蓄和15.7万亿的银行存贷差以及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等金融数字看,我国金融环境的资金流动性是充足的,民间资金是足够的。而把民间资金引导到直接投融资领域,振兴资本市场尤为重要。

  三、股市回升可带动内需

  扩大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要扩大消费就要增加居民收入,而增加居民收入,不仅要通过工资增加劳动性收入,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通过减税、补贴和社保增加财政性收入,更重要的是要把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作为重点,而要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就必须提振资本市场。然而,从2007年10月份至2008年10月份,股市总市值已跌去七成以上。2008年以来,居民收入增长的下滑比GDP增幅下滑更快,上半年居民实际收入增长仅只有6.3%,约相当于2007年12.2%增幅的一半。中国最有消费能力的8000万到一个亿的新兴中产阶级群体事实上陷于股灾之中。股市暴跌对居民收入及消费的影响很大。股市稳定回升可起到增强信心、扩大消费进而带动内需的重要作用。

  股市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政治状况的晴雨表,也是一个国家社会稳定状况最敏感的显示器。此次股市暴跌并低迷,对扩大内需的副作用不容低估。首先,由于股市融资功能的丧失,启动内需拉动经济的全部重任将落在财政和商业银行身上,会产生对财政和银行金融的系统性风险。其次,将导致我国实体经济的主力——上市公司走入恶性循环。因此,落实十项措施就应让股市启动成为既能带动消费和投资,又能动员民间投资调整产业和经济结构的重要力量。

  四、经济崛起的必然选择

  振兴股市是中国实施经济崛起战略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金融发展阶段和水平都和美国差距甚远,如果说美国的问题是金融虚拟泡沫过多,那么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还严重不足,特别是在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的基础品种上,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直接融资的迫切要求。这场金融危机的结果,必然伴随新的国际分工和秩序的出现,中国应从给发达国家在制造业低端打工上升到金融服务业的高端领域,这也要求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的发展力度,通过提高金融核心竞争力,谋求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金融新秩序中的主动地位。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振兴是中国经济全面崛起的伟大标志。

  五、激活股市并不难

  我国股市虽已经历了一年多的漫漫熊市,但是目前上市公司业绩代表的基本面并未完全走坏,启动股市的资金也不缺,而从人们参与股市的特点看,启动股市相比其他扩大内需的政策具有投资最少、收效最快、影响最大的效果。启动股市将迅速带来实体经济的繁荣与信心的恢复。只要认识到激活股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采取对症下药的制度性措施,走出目前股市徘徊不振的困境是完全可能的。关键是不要错失今年四季度战略时机,错过这一时机,一旦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业绩大幅下滑,就会陷于更大的被动,付出更高的代价。

  六、大小非是股市下跌主因

  激活股市的关键是锁定当前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中国股市一年来下跌幅度超过了70%,远远超过美国股市近40%的下跌幅度,我们认为我国股市下跌的主因是内因而不是外因;内因的宏观政策原因目前已经解决,而股市自身的“大小非”和“大小限”等制度性缺陷却至今仍未消除。目前股市“大小非”和“大小限”合计高达1.18万亿股,比两市流通股的两倍还要多。大小非的问题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沪深股市的供求关系,而且改变了市场的估值体系,即使股市跌到1000点,这些一元钱左右的低成本股票仍然有利可图。无论1.18万亿的限售股在现实中是否会流出,对于投资者而言都是悬在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宝剑”,对于市场信心和流动性都是致命的威胁。

  七、大非自锁,小非分割

  解决“大小非”(含限售股,即所谓的“大小限”),关键是用价格锁定取代时间锁定,具体表述为“大非自锁,小非分割”,披露“大的小非”,放飞“小的小非”。(大非和小非是按持有一公司股份是否超过该公司总股本5%划分的。)应该指出的是,这绝不是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否定,而且是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完善。

  (1)所谓“大非自锁”,是指大股东自愿在股东大会上提出将所持非流通股锁定在一个预设的最低价格之上,只有高于这个价位才会售出,并把这一价格在指定媒体披露,公之于众,由交易所把关。参与者自愿,自锁价格自定,价格定得高,股价也会高;价格低,股价也低;不参与,股价就上不去。

  操作上,国资委、财政部协调880多家国有产业类和金融类上市公司,证券业协会则倡导另700多家民营上市公司积极参与。证监会只需发一个《关于鼓励上市公司大股东采用价格锁定方式自锁大非的内部通知》,明确表达:在未来3-5年对大非自锁的上市公司给予再融资的绿色审批通道,并根据大非自锁披露的时间顺序安排。而在今年的最后一个月,具备条件且自愿参加的上市公司每家通过一个大股东提出的多赢议案是完全现实的。

  (2) 对于“小非分割”,是指由于在我国1600多家上市公司中股本在5亿股以上的上市公司近500家,而5亿股的5%高达2500万股,因此小非并不小。可以把持有同一公司非流通股500万股及以上者界定为“大的小非”,500万股以下界定为“小的小非”,分而治之。所谓披露“大的小非”,是指对要卖出的 “大的小非”必须预先披露。具体指:在未来一个月内, “大的小非”卖出的股份超过200万股以上者,均须提前5个交易日预先披露。让股民有知情权,保持市场稳定。而放飞“小的小非”则指完全放开。

  八、设立股市平准基金

  制度创新是激活股市的长期战略选择。我国股市和美国股市下跌原因不一样,因此,救市方法也不能简单沿用美国降息、减税、注资的办法。中国股市缺的不是钱,而是市场投资人的信心和制度性创新的政策。落实十项政策提振股市,中央有关部、委、会也应在具体政策保障和制度创新上制定相应措施。对此建议如下:

  1、建议国资部门推出《稳定资本市场,发挥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主导作用的指导意见》,让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成为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具体明确: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要在稳定资本市场上发挥主导作用,提倡并鼓励其采用价格锁定而非时间锁定自锁大非,鼓励必要时回购。强调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股份的预报和预批制度。

  2、建议证券监管部门推出《推进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期权激励计划的通知》,所谓期权激励是指给予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在既定的时间,按既定的价格购买既定数额股票的激励制度,股票只有上涨,上市公司高管才能成为受益人。由此建立“东家”和“管家”的股价制衡机制,约束大小非导致的股价下跌。期权激励不属权证类金融衍生品,而是调动企业经营者积极性的符合国际规范和中国国情的创新制度。

  3、建立股市平准基金。一些发达经济国家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都曾经使用并建立了股市平准基金。平准基金作为稳定市场的一个工具,今后将应长期存在,有助于化解股市恐慌性抛售和非理性的过热等股市自身无法克服的生理缺陷。面对当前股市深度下跌和大小非的压力,我们认为早成立比晚成立好。关于其资金来源可考虑由股权分置改革后尤其是2007年以来征收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组成,取之于股市,用之于股市。主要是向投资者传达政府明确维护股市长期稳定的信号和信心。

  4、建议国家外汇投资部门和公司把战略重点从美国转到香港,购买当前质优价廉的H股公司,动用5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在香港市场吸纳H股,其意义:(1)化解外汇储备风险;(2)知根知底,风险可控,加上手中的政策工具,可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3)围魏救赵,履行国际承诺,进退自如;(4)守住了香港“桥头堡”,就堵住了外部金融危机对A股市场传输恐慌,有利于A股市场稳定。

  5、建议发改委推出《关于若干垄断行业向民营和外资开放的政策》,将诸如县级电网的股份制改造、教育、卫生、医疗、文化等产业领域放松行政审批管制和行业禁入政策,进一步开放,吸引民营和外商资金。

  6、建议银监会推出《扶持县域股份制银行的政策》,放松中小银行的禁入政策,2009年先搞300家,以后再逐步扩大,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又防范国有控股大银行系统风险,为扩大内需的资金落实提供金融组织和制度上的保证。

  九、四季度千方百计要启动股市

  我们预期:本轮中国经济复苏的大体顺序应该是,(1)2008年第四季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初步启动,千方百计股市要启动;(2)2009年一季度后更大规模投资启动;(3)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见底回升;(4)2010年房地产市场回暖,中国经济进入全面复苏。今年四季度股市的启动一定要实现,可以说这是经济走向复苏的关键、前提和切入点。如果能理想地实现这一进程,则中国必将成为本轮全球经济冬天中第一个复苏的国家,中国经济和金融对于全球的影响力将大大增强。诚所谓“多难兴邦”,我们相信,中国政府一定能将现代经济与现代金融的思维融汇于当前扩大内需的战略决策当中,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作者单位:刘纪鹏,中国政法大学;

  赵晓,中国科技大学;吕随启,北京大学;吴晓球,中国人民大学;曹凤岐,北京大学;贺强,中央财经大学;钟伟,北京师范大学;袁钢明,清华大学;金岩石,上海交通大学;戚聿东,首都经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