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电影网站:http://www.tokyosonatamovie.com/

(网易娱乐戛纳前线报道文/3pinky) 在本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同时出现了两部名字和内容和东京有关的电影,以致有人在看片前会把两部作品混淆,天马行空三部曲《东京!》是洋眼看东京,17日晚上首映的《东京奏鸣曲》则是日本人对日本人的自省审视。


导演黑泽清在这部片子上经历了几个“第一次”,第一次采用外国作家的剧本,第一次用家庭题材创作......熟悉黑泽清影像风格和审美口味的人,大概很难猜到拍CULT片起家、热爱怪力乱神的他竟会突然把兴趣转向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其实《东京奏鸣曲》的故事并不新奇,作为家庭支柱的父亲失业,却不敢告诉家人,儿子和父母关系冷漠疏离,父亲社会地位尽失仍要极力维护家庭的权威,最终却发现自己的价值观早被瓦解。可喜的是影片一来没有走入黑暗无尽头的批判、二来表现形式不落窠臼、矛盾厚积薄发,最后曙光乍现的温暖结局,不是黑泽清的习惯做法,对故事抛出的诸多问题却也是未必唯一但肯定正确的答案。


被称作“预言家”的黑泽清此次也再显露对日本问题一针见血的见地,从一个四口之家的经历和关系里,看到的是整个日本在新世纪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中不适应的躁动状态,父亲的职位被中国人抢了、大儿子要去美国参军、新闻里评论员对中国能源资源的分析,都是日本在被强大外力冲击下的各种反应,黑泽清很准确地把这些因果碎片藏在影片情节中;而仅仅是在失业问题上,他也发散出多个方向的反思:国际接轨下新旧价值观的冲突、惟利是图心态下对生命的漠视、整个民族的失落感、伦理道德的脆弱,这些反思既是随着情节步调层层递进也是互相交织,黑泽清清楚看到了这些问题,也希望观众能看到这些问题,在设计诸多有引导性或象征性意义的情节时,都尽量弱化作者的声音,视角节奏轻缓又不乏点题的跌宕起伏,在涉及这些庞大主题时也避过过分诠释的陷阱。


《东京奏鸣曲》的优点其实很多很多,无论剧本、导演、表演、美术抑或音乐,都值得玩味推敲,影片未必能像《X圣治》和《惹鬼》系列那样强烈击中神经,但这样流畅、幽默、思想丰满的故事让人看到黑泽清不只是惊悚题材的玩家,从极端个人化到《东京奏鸣曲》的幽默平和,叙述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都跳脱出类型片导演的窠臼。可惜,再次造访戛纳电影节,组委会只给了入围“一种关注”单元的恩惠,看首映场爆满的阵势、不断响起的如雷掌声,无缘金棕榈确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