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鑫岩·

随着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人类社会开始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也就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的特点是专业化,其中包括金属冶炼和加工,制陶和纺织等行业。此外,还出现了宫廷乐师,建筑师和医师等专业。在古代这些专业人士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也没有正规的学校来传授技艺。所以,这些专业技术主要以子承父业的方式来继承,由此形成了各种“世家”。经过世世代代的不断熏陶,在一些人的深层意识结构里埋下了某项专业的“种子”,因此会对做某些事情有特别的偏好和特长。在心理层次上,我们不妨把这类人称为“青年人”。

社会上各行各业都有很多成功人士,古人认为他(她)们的成功只有三分靠后天努力,而先天的因素则要占七分。然而,人们对自己的天赋往往不甚了解,就连孔圣人还等到五十岁才知天命。如果我们想了解自己心中有哪些“种子”,就要留神显意识和潜意识交接的瞬间,例如清早刚醒来之时。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早晨起来不用匆匆忙忙地赶着上班,这时出现的第一个念头往往就会反映出“种子”的信息。去年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有人在采访小布什第一届政府的国务卿鲍威尔时,问他为什么不参加竞选。鲍威尔回答说,我每天早晨起来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当总统。能够对自己有这样深刻的认识,鲍威尔的确不简单,难怪老布什对他如此器重。

这些“种子”的集合对一个人的命运有深远的影响力,尽管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对此毫无察觉。其次,人类的幼年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发育的早期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所接受的价值观不自觉地变成了不可怀疑的信仰,尽管很多内容仅仅只适用于这一年龄阶段。此外,在青年时期人们很容易受社会潮流的左右,因此人们所确立的奋斗目标往往是对时尚的追逐。所以,很多人总感觉在内心深处受到一种无形力量的阻碍,不能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如果我们把这三种因素看成三个作用力的话,那么其合力就与一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对应。根据矢量合成法则,如果三个力方向一致,就会彼此相形益彰,这样的人做工作就会专心致志,在事业上成功的几率就很高。反之,如果它们方向不一致,甚至彼此抵消,做起事来就无法全神贯注,烦恼和挫折就会伴随其一生。由此看来,人生实现幸福与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如果调整这三种力。

对于“童年人”和“少年人”来说,在事业方面其深层意识中没有那么强的“种子”,因此主要的心理冲突来自幼年时期形成的价值观和青年时期建立起来的奋斗目标。例如,在现代商品经济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在中国很多人在幼年都被灌输了防范别人的心态,而且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往往比较严厉。这种幼年的经历使很多人在潜意识中对与陌生人交往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而且与自己的上司之间往往也存在交流障碍。相比之下,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有幸福的童年,因此他(她)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就没有太大问题。

“青年人”的情况则很不同,他(她)们的“心力”很强,而且也很难改变。所以,“青年人”如果内心有很大冲突,唯一的出路就是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这有可能意味着改变自己的职业。在美国学习和就业的环境比较宽松,人们可以很自由地选择和改变专业,因此有利于“青年人”脱颖而出。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被误解得很厉害,人们往往容易把“志”和“意”混淆起来。“志”指的是深层意识“种子”,因此有“矢志不渝”这个成语。 “意”则是人们的一种愿望,人们可以“三心二意”地追求很多不着边际的幻想。不过,“志”与“意”并不是截然对立的,“意”这个集合比较庞杂,其中也包括 “志”在内。

俗话说:“事业看精神”。“青年人”一旦找到了自己命中的专业,就会激发出炽热的激情和过人的精力。一个检验自己“天命”的办法就是看对做什么事最有精神,能够使自己乐此不疲。孔夫子认为自己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好学,而不在于品德的高尚。大文豪金庸先生在一次采访时说过,如果他面临这样两种选择:进监狱但可以读任何书,或者获得自由但不能读书;那么他就会选择进监狱。不仅文人如此,军人也一样。好莱坞拍过一个关于巴顿将军的电影,影片中他的一个部下对巴顿将军说:“我到欧洲来打仗是尽一个军人的职责,可是你不是这样,你爱打仗”。大约在两千三百年前战神亚历山大开始东征,在与比自己更强大的波斯军队决战前夕,他的谋士建议采用夜间偷袭的战术。亚历山大却不予采用,因为他不想失去在战场上拼杀的快乐。在科技领域爱迪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楷模,他说过这样一句话:“I find my greatest pleasure,and so my reward,in the work that precedes what the world calls success.”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常人与天才的一大差别:常人的快乐来自于工作的回报,主要是名与利;而天才的快乐则来自于工作本身。

“青年人”尽管在专业领域非常成功,可是,这也会使他(她)们对整个社会的认识变得十分狭隘和偏颇。孔夫子说过:“君子不器”。简单地说,就是从政者不能有专长和爱好,否则就无法不偏不倚地统领全局。“青年人”不适合做政治领袖,例如:嗜书如命的文人会推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价值观,酷爱打仗的武将会推行穷兵黩武的政策,而科技精英则会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力。如果“青年人”能够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并且能够逐渐拓宽视野和开阔胸襟,就意味着开始进入“中年人”阶段。

From: http://archives.cnd.org/HXWK/author/WU-Xin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