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冰镜庄杀人事件》,台湾的林斯谚著,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1次印刷。这部作品是林斯谚在第1届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的参赛作品,而且入围决选了,最后有一篇岛田庄司写的评语,不过那篇儿评语对这本儿炉灰渣子来说简直是太恭维了。这也是今年元旦的时候我逛书店时候,当时我已经选好了要买的书,在排队准备付款,这时社长把这本书交给我,说这就是他推荐的那个台湾作者写的东西,不过他原来看的是另外一本儿小说,不是这本儿,这本儿好坏如何他也不知道,到底买不买由我拿主意。我一直是支持国内推理小说创作的,并且在看完了《饮鸩情人节》和《纸血人》这两本儿分别由群众出版社和文化艺术出版社集结的中国推理中篇小说集之后,对中国推理小说作品首先是刮目相看,然后是非常推崇,嗯,还有其他的中国推理作品,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我毫不犹豫的就把它加进了我的书单。当然,常在河边走,哪儿能不湿鞋?我也看过比这本书更烂的推理小说作品,比如说我原来写的《密室杀人事件》《苗平卖功臣事件》以及《象座被盗事件》——嗯,不过能把“脑积屎”演绎得如此活灵活现鬼斧神工几近让我吐血,如此大杀伤力的——嗯,所以说我买到这本书多少还是有一些意义的。

  我以后可以对其他人说,你知道什么叫超级扯淡的折腾么?然后我就可以把这本书儿拿出来了。不过话说回来,看多了高水平的至少有一点点文学气质的小说之后,偶然看看这种纯粹耍王八蛋的作品,还是对心脏有好处的。如此纯粹,无懈可击。

  其实话说回来,把本格派推理小说,抛弃掉小说的所有文学特征,完全等同于文字游戏和装置艺术也不是没有先例,我有的时候在读国内外科技文献或者某篇儿专利说明书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只要思路合拍了,那种思想的腾飞感也是很痛快的,不比看我们说的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来的差。而且小说艺术本来就不是单属于文学的,甚至不单属于视觉,它是人生存在感的一部分,只不过我们从文字里能够比较方便的感觉到,属于是纸上谈兵的结果,冥想的时候说不定也是在体会或者创作一部小说呢。只要你有感觉,有记忆,有思考,可以说小说就是无处不在的。把那些想法给说出来,就是小说了,给写下来,那就是文字版的小说,你还可以做出来,或者用符号表达出来,但这中间一定是要有“表达”这个过程的,否则小说只能是空虚的存在,而不是实体的存在。表达,从表达发出者方面来讲,它是一个使想法成为现实的过程,不过这个“成为”在完成质量上是有差别的,于是“小说”也就有了优良中差,而这个衡量标准在于人心,表达发出者的心,表达接受者的心,还有过程、事件本身具有的心。“过程、事件的心”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了,要对这个“心”作出周到的考察根本上说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未来是不可预知”的。嗯,这些“小说理论之表达学原理”我原来都想在《朱老剑客小说讲稿》里详细说的,但那个讲稿我没写完,也就不便发表,之所以要在这里提到,倒不是想给大家灌输我的“表达学原理”,仅仅是和林斯谚在“脑积屎”这门功夫上比个高低。

  另外,从岛田庄司最后对这本小说的评价里也能够看出来,作为本格派推理小说作家的岛田庄司也意识到了本格派这种创作形式是具有“反文学性”的潜在隐患的,更何况这本小说已经粗糙到了“反小说”的地步,这不能不让他警觉了一下,在他的评语里直接批评不留情面。既然你已经把“小说”落实成了文字,而且又没有开拓新文学的发达智慧,我认为那还是遵守一些多年来地球人对文学的研究探索的成果比较好,否则还不如用完全的图示或者图表来表达效果更好呢。最起码你得把话说清楚了吧,我这要求也不算得太高吧。给我一种感觉,这本儿小说之所以能够入围决选,很有可能是这个“杀人事件”神经错乱般的设计把评委们给感动得手足无措了。

  嗯,以上都是贬,最后说说褒,百贬必有一褒。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了“孙了红”,解放前上海滩的一个侦探小说作家,他的系列小说的主人公是侠盗鲁平,与程小青笔下的神探霍桑,都是老上海滩故事里的红人了。嗯,这一青一红,基本上是我对近代中国上海能有所详细观察的两扇窗户了吧。孙了红的作品也是一上来先往作品里玩儿命写怪事儿,怎么怪怎么来,也属于神经错乱的一门武功,我觉得看他的书最大的悬念倒不是“凶手是谁”或者“凶手是怎么作案的”,而是“事儿都怪成这样儿了,我好奇作者到底会怎么收场”。我在看林斯谚的这本书的时候,在作者不断的铺张怪事儿的时候,我也是如此为作者捏一把汗的,如果不是为了这把汗,这本书我估计就看不完了。不过孙了红的功夫在于他的设计严谨,而且在答案上不玩儿怪,最后给人看到的是人之常情,是合情合理的,而且案情不简单,越看到后来就越有味道。林斯谚的这个呢?前半部分像孙了红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也像孙了红的前半部分,就是要怪到底,但特别案情特别简单,不管那些怪是偷天换日还是颠倒乾坤吧,叙述上却是直来直去,整件事儿小孩儿打醋一般。也就是说,林斯谚在“小说”本身上并没有下功夫,仅仅是在“推理”上玩儿了些花样儿,那就成了一本儿数学习题集了么。要是拿“习题集”的眼光来看这本儿《冰镜庄杀人事件》,倒也是个乐趣,这比奥数要更好玩儿一些。

  我推荐林斯谚看看孙了红的作品,文法上他俩也很接近,使用的都是民国时期的国语的造句法,不同的是孙了红的句群结构严谨,大学二年级水平,林斯谚基本上是小学二年级水平。呵,我也是自作多情,想林斯谚恐怕不会看到我这篇读后感吧,网络上的文章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