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国(2007-07-11 21:12:2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4327f01000agk.html
  瑞典自1523年赢得独立以来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国力强盛起来,不但两次大败丹麦,而且1700年起打败过俄国,横扫近半个欧洲,成为在三十年战争里获利最多的战胜国之一,并且取代丹麦成为北欧霸主.1611-1718年这段时期,史称瑞典的强盛时代.
 瑞典长期处于丹麦属国的屈辱地位,由于战争节节胜利而一跃进入欧洲大国行列,民族自尊心突然大为高涨,不仅扬眉吐气,甚至发展到了趾高气扬的地步.在强盛时代教育得到大力提倡,人文主义精神广泛传播,赴欧洲大陆留学的上层阶级子弟,把文艺复兴以来沸腾的精神潮流连同靡丽奢华的巴洛克风格,统统引进到瑞典来.于是强盛时代的瑞典便做起强国梦来.实际上瑞典的强盛在1700年纳尔瓦战役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后就颓势毕露,但是强国梦成为这一段时期瑞典文学的主要特色,其代表作是<赫拉克勒斯>和<大西洋国>.
 
 <赫拉克勒斯>是瑞典文学史上第一部六音步长诗,也是瑞典文学直到17世纪所产生的最伟大的诗作,这是一部典型的文体见长而华丽花俏的巴罗克风格的英雄叙事诗.诗的作者耶奥尔格.希恩海尔姆(1598-1672)是克里斯蒂娜女王最得宠的宫廷诗人,并且被誉为"瑞典诗歌之父".诗中宣扬年青壮士既不必禁欲苦行,也不该沉湎声色,而应该为国效力,奔赴战场去建立赫赫战功.

 与希恩海尔姆鼓吹强国精神的杰作<赫拉克勒斯>遥相呼应的是鲁贝克的考证巨著<大西洋国>作者奥洛夫.鲁贝克(1630-1702)是乌普萨拉大学生物学和医学教授,后来转向考古学,经过研究考证,他发现:凡是希腊名著中所叙述的乌托邦,金苹果园,极寒岛,天堂三地等等指的都是瑞典;因而欧亚乃至几乎全世界的文明都出自瑞典,而其中心又在乌普萨拉,他的这一发现还从冰岛的埃达和萨迦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印证.按照他的说法是:由于人类坠落到罪恶深渊,上帝震怒给人类以惩罚,罪恶之河泛滥成灾.但上帝仍有好生之德,赐福拯救义人挪亚.挪亚率瓴全家乘方舟逃出洪水.挪亚的第二个儿子雅弗这一支向北迁徙,他的后裔来到曼海姆地区(即后来的瑞典),建立起大西洋国,而乌普萨拉成为人类智慧的源泉和中心.后来,雅弗人不堪匈奴人的骚扰袭击,便往南迁徙,在多瑙河和地中海沿岸一带定居,并在那里建立起新的国家,这些国家从人种,语言到风俗都是从瑞典照搬过去的,所以瑞典才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如果说鲁贝克的发现"纯属虚构",那也未免太冤枉他,因为"大西洋国"一说早已有之,是希腊先哲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国的写照.经过鲁贝克考证的结果表明:柏拉图著作中所描述的大西洋国是个岛国,位于赫拉克勒擎天柱旁边,即直布罗陀海峡里,大西洋国物阜民丰,政治民主,风气敦厚,耕作发达,是一个人民过着幸福生活的理想之国.然而在公元前九千多年,这个理想国遭到天灾后神秘地消失了,至于迁徙到何处去柏拉图没有作出交待.鲁贝克花了三十年时间研究考证出瑞典.这个岛国上的居民,原来就是雅弗的后裔,他们往北迁徙到曼海姆后又重建了大西洋国,因此瑞典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文明的"人的家园"("曼海姆")一词的本意.
 <大西洋国>共4卷(1679-1702).第一卷刚一问世就被瑞典有识之士斥为无稽之谈,但却受到当权派的莫大欢迎.瑞典王室和政府给予巨额资助,并且将奉为正统,称之为"鲁贝克主义".鲁贝克主义一时风靡整个瑞典,许多充满奇妙幻想的鲁贝克主义作品应运而生,其中堪与<大西洋国>相提并论的是瑞典陆军元帅埃里克.达尔堡(1625-1703)所著的建筑史<瑞典的古代和今日>.
 可是以<大西洋国>为标志的强国梦只是一场"七年之痒".1709年瑞典已经兵临莫斯科城,就在全胜在望之际溃败下来,波尔塔瓦战役更是全军覆没.鲁贝克主义也随之烟消云散,但是<大西洋国>却并不如此短命.二战之前,德国文化界就曾掀起寻找大西洋国的热潮,后来美国好莱坞也曾拍摄过以为题材的电影,至于探索大西洋国是否存在过以及为何消失等的研究迄今尚在断断续续进行,不过那已经不属于文学范畴的事了.
  
            阿格里科拉

 从1155年起瑞典四次十字军东征,占领芬兰之后,就严令禁止使用芬兰民族语言文学,明文规定除拉丁语外只准使用瑞典语为通用语言,因而芬兰至今仍是芬兰语和瑞典语并列的双语国家.
 严格说来,在1809年之前芬兰还谈不上有什么纯正的民族文学,只是由于传教的需要,芬兰民族语言文字才得以借机兴起.
 芬兰民族文学的倡始人是米歇尔.阿格里科拉(约1507-1557).他在<历任土尔库地区的教职期间,大力倡导芬兰文字规范化,编制出一套完整的芬兰语字母并出版了芬兰历史上第一本芬兰语教科书<识字,ABC>.1548年他将<圣经.新约全书>翻译成了芬兰文.
 阿格里科拉主要有三个继承者:亚科.苏奥玛拉宁(1540-1588),其代表作为<敬神歌集>(1582);亨里克.玛斯库拉宁(1550-1619),代表作为<赞美诗集>(1605);艾利克.索洛拉宁(约1545-1625),代表作为<布莱蒂拉布道文集>(1621-1625).
 1640年芬兰第一所高等学府"土乐库学院"成立.

             彼德.达斯

 从1450年到1814年,挪威是丹麦的海外省,长期被禁止使用本民族文字,甚至布道也用丹麦语,因此并不存在任何借翻译<圣经>来振兴民族文字的机会,也没有从宗教改革中得到什么发展文化的好处.挪威在17世纪反而出现了文化倒退现象;巫术盛行,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迷信狂热中,因行使巫术而受审或被处以火刑者上千人,受株累者不计其数.巫术不仅盛行于民间,上层阶级更为热衷,大主教或大贵族门第中亦有许多人因狂迷信鬼魂而罹罪被处以极刑.巫术盛行的原因之一是出于对黑死病的恐惧.
 在沉寂的挪威文坛上,除了两个丹麦出生的诗人外,值得一提的只有彼德.达斯.
 彼德.达斯(1647-1707)是17世纪绝无仅有的土生土长的挪威诗人.他的代表作<教义问答>以聊家常的方式与人商量怎样务农和过日子,如不要抽打马匹,安息日应该让辛劳的双手休息,做交易不能短斥缺两等等,风格上颇为类同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前70-前19)的<农事诗>.
 彼德.达斯的作品大多以手抄本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他在挪威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在他去世后的一个半世纪,才由挪威著名诗人韦尔哈文推崇确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