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水——令人发笑的词组

廖康


“没”这个字很有意思,其最初词性是动词,音mo4,本意是沉入水中。《庄子•大宗师》云:“梦为鱼而没于渊。”另一个意思和世界各民族都经历过的灾难有关:洪水把东西都淹没了,有的东西还可能被冲跑了,总之是“一片汪洋都不见”。《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民人俗语说:“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有:“浅草才能没马蹄”则把草比喻成水。不难想象,“没”这个动词的意思会自然而然地发展为“没有”。比如范缜在《神灭论》中谈道: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意思是“没有听说过刀没有了而利刃还存在,岂有形体亡了精神还存在的道理?”后来,“没”又衍变成了副词“未曾”,比如“我还没吃午饭呢”,发音变成了mei2。实际上,在一些中国方言里,作副词的“没”仍旧保留着与动词淹没的“没”一样的发音。比如陈佩斯学山东人说话“你给了肉钱,没给油钱”时,“没”就读作mo4。什么东西用完了或消失了,好表达,都可以说“没X了”:没米了,没酱油了,没衣服了,不一而足。如果水用完了或漏光了,怎么说呢?我们会毫不犹豫地说:没水了。可要是一较真,那就好玩了:难道水被水淹没了?抑或水被水冲走了?尤其您要是说方言,把“水”念作mo4,那就更好玩了,听上去真像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那位读者说了:你这书呆子,“没”早已变为抽象字了,表示否定,相当于“无”。谁吃饱了撑的,还老想着它和水的关系?这话说得有理,我们现在很少有人会考虑“没”和水的关系了,堪称是“得意忘形”——得了这个字的意思,忘了它的原形。但要较真的话,“没”倒不是个象形字,而是把两个或更多的字或部件合在一起表示新的意思。这种构词法称为会意,是六书之一。“没”字左边是水,右边是“囘”和“又”。“囘”是漩涡,“又”是手,这在篆书中表现得更形象。整个字表达失手把东西掉到水里,沉底不见,唯余水花的意思。这个字也可以看作是潜入水中,古人说“没人”,意思就是潜水者。“没水求之”就是潜水寻找的意思。还有一解:“没”的右边是一个殳字,殳是古代一种兵器,类似于矛,不像一般的竹竿,落入水里是要沉底的。这个组合也表示了它的原始意义——沉没。由此意抽象衍生出“没有”和“不曾”,这两个词义用的时间长了,为区别其意,发音才变为mei2。

可我就是纳闷,当古人还清楚地记得“没有”和“淹没”的关系之时,当“没”总是读作mo4的时候,他们会不会说“没水”呢?《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里有“没水而死”,那可不是说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没水喝渴死了,而是说她跳入清池,淹死了。如此看来,水用完了的时候,肯定有很多人不说没水,而说无水或没有水。否则,容易产生误解。当我们的祖先开始用“没水”来表示水用完了的时候,恐怕难免发笑:淹没在水里,还说没水。嗯,也可以理解为:没有水了,还说淹没在水里。哈哈!太可笑了。还是改改发音吧,说mei2,就不会误解了。到元朝王实甫写《西厢记》的时候,比如在第三本第二折中,红娘跟莺莺争辩道:“分明是你过犯,没来由把我摧残。”这个“没”字在北方已经念mei2了。但直到今天,在有些方言中“没” 仍然只发mo4音。他们借助不同位置的“了”避免歧义。没有水了,他们说“没水了”,淹没了,他们说“没了水”。

2012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