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圣典精选 




1.薄伽梵歌(Bhagavad Giita)




Bhagavad 的原型字是 Bhagavan,其意是指拥有神圣、 万能特质的人,此处的薄伽梵歌指的是被认为是至上化身 的克里斯那(Krs’n’a)。




在西元前 1500~1600 年间,于当今印度及其邻近地发 生一场大战役(Maha’bha’rata,又译为摩诃婆罗多),在作战前, 克里斯那对阿周那(Arjuna)的表篇训话,被称为是薄伽梵 歌。此篇训话中隐含着宇宙间既微妙又崇高的哲理,也阐 述了瑜伽行者所应有的神圣目标、理念和修行法。不仅在 印度被视为最主要的圣典,也被世人认为是世界上四本伟 大着作之一。当然也被瑜伽界公认为最高的圣典。




第 六 章 第二节




能将个体小我与理念目标完美结合的修行,才称为瑜 伽。若不放下所有的思想念头,无人能成为瑜伽行者。 第八节


一个控制了感官,身心毫不动摇的人;一个满足于灵 性的真知和自我的了悟,已达到瑜伽境界的人,他对泥 土、石头和黄金已无分别心,他就是一位真正的瑜伽行者。 第二十九节


如果达到瑜伽的境界,即能于万有中见到一切等无差 别,于一切事物中见到自性,于自性中见到一切


万有。 




第 十 八 章


第七节


事实上放下一个人应尽的义务是错误的,因无知迷惑 而放弃应尽的责任是惰性力量的表现。


第四十九节


一个无所执着,没有欲求,同时能控制自己的人,他


1


对行为结果没有任何期盼之心,因而免于受到行为反作用 力的束缚,他即能达到至上的境界。






2.瑜伽经(Yoga su’tra)


大约西元 100~200 年间,有位圣者 Patanjali 将瑜伽各


派精华蒐集整理成为瑜伽经。此经中第二章第二十九节 起,即阐述了举世闻名的瑜伽八部功法(Asht’a’nga Yoga),持戒、精进、体位法、生命能控制法、感官回收、 心灵集中、禅定、三摩地。被尊为胜王瑜珈的代表。此经 亦被认为是瑜伽界最主要的圣典之一。


第 一 章


第二十七节:Om 就是上帝的表徵。 第二十八节:以冥想着 Om 之义来持诵 Om。 第二十九节:由此获得真我之知并消除知的障碍。


第 三 章


第一节:制心于一处谓之集中(dha’ran’a’)。 第二节:不断朝向至上目标的心灵之流谓之禅定 (dhya’na)。 第三节:冥想者已消融于冥想的目标,只有目标的存在谓 之 三 摩 地 (sama’dhi)。


3.哈达瑜伽论释经(Hat’ha Yoga Pradi’pika)


此经于 15 世纪左右,由印度瑜伽行者 Svatmarama 所


着的。主要的内容为哈达瑜伽的哲理、体位法、身印、呼 吸法、拙火修持法和瑜伽养生功法。被尊为哈达瑜伽的主 要圣典。


第 一 章


第一节:哈达瑜伽是达到胜王瑜珈的第一个阶梯。 第十九节:哈达瑜伽的第一个阶段是瑜伽体位法(A’sana) 的锻鍊。 第六十七节:实修的人才能获得成就,仅靠阅读经典而不


2


锻鍊的人是无法获得成就的。 第六十九节:只要尚未达到胜王瑜珈之境,就当练习哈达 瑜伽的各种体位法(A’sana)、住气(kumbhaka)和身印 (mudra’)。


第 三 章 第一节:就如蛇王以山和林来支撑地球,拙火(kun’dalinii) 是所谓密宗和瑜伽行者的支柱。 第二节:当沉睡的拙火经由上师(Guru)的恩典唤醒时,所有 脉轮(Cakra)和结(Granthi)会被穿透。 第五节:为了唤醒沉睡于中脉入口的女神(拙火),就必须好 好锻鍊身印(Mudra’)。 第一○五节:就如同钥匙将门打开一样,瑜伽行者应藉由拙 火来打开解脱之门。


4.阿 士 塔 伐 卡 歌 集 (Asht'a'vakra Giita 或 Asht'a'vakra Sam'hita')


大约在西元前 50-100 年间,印度有位圣者阿士塔伐 卡 (Asht'a'vakra),他教导了许多心灵导向灵性的哲学和 修持法,并把此套修行法称为王者之王瑜伽。其名气虽不 若帕坦佳利(Patanjali)来得广,但他所教导的灵性见地, 足供有志想深入瑜伽更高境地者参研。他的着作就称为阿 士塔伐卡歌集。


第 一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