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Panisperna boys是一群特立独行的年轻天才,他们一起组成了一个物理研究机构。这个拗口的名字来自他们的“基地”所在地——罗马市中心一条街道的名字。

他们关于慢中子的重大发现是核反应堆,乃至第一颗原子弹建造的条件。领头人费米(Enrico Fermi)是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量子力学创立者之一。


1934年的Via Panisperna boys,最右为费米。

上世纪30年代的意大利首都,外面的世界风起云涌,Via Panisperna却像是一个科学家的“幼儿园”,这里充满纯粹而富有创造力的灵魂。他们热衷于给彼此起绰号:“教皇”、“全能的上帝”、“大主教”……他们把核物理学里深不可测的问题和“幼稚”的赌注结合,看谁能最快解开。

总是赢得赌注的,是他们当中最“怪”、最不起眼的一位——埃托雷·马约拉纳。

埃托雷·马约拉纳。

埃托雷从小就“怪”,或者说——与众不同。

他成长在西西里岛,这座地中海里的小岛被称为意大利的“美丽之源”,拥有世界闻名的艺术氛围,却鲜有科学领域的天才出现。

埃托雷是毫无疑问的少年天才。从小就是老师们的“终极噩梦”,因为他强大的心算能力,孩童时期就心算开立方根,一眼就能看穿老师可能的纰漏。

但他却不走寻常“学霸路”,没有一头扎进学业,反倒表现得抽离甚至超然的不在意——这和少年爱因斯坦有几分相似。

少年爱因斯坦。

让埃托雷真正开启小马达,在科学之路飞驰的,正是Via Panisperna,这个科学家的“幼儿园”让他找到了组织。

害羞寡言、害怕与人接触的埃托雷在这群青年科学家里颇受尊重。只要有他在,没有人再用工具尺、列繁琐的算式——直接找他就行。

Via Panisperna Boys的领头人费米的妻子在回忆录中写道,费米和埃托雷比赛解题,费米用了铅笔、纸和尺子,埃托雷什么工具都不用——他们打了个平手。

 
恩里科·费米。

就是这位和后来的诺贝尔奖得主费米比肩的埃托雷,公开发表的论文却少之又少,少到同事们为他着急,甚至“逼”他发表。

——“埃托雷,这太棒了!写下来,发表它。”

——“啊,不要。太小儿科了。”

这样的对话几乎成为一种日常。


无论同事怎么劝,一想到自己的成果将会被印出来发表,想到无数陌生人将有机会借机窥探他的内心,他就总会毫不犹豫地把写着思路的纸扔进垃圾桶。

埃托雷对于自己的研究有近乎自我否定倾向的苛刻,像极了一些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烧掉自己认为不完美的作品,而埃托雷拒绝发表任何他认为不“完美”的成果,因为他总是认为它们太简单平常了。

1932年,26岁的埃托雷提出了中子存在的假设。费米被这个想法震撼,敦促他赶紧把它发表出来。和往常一样,埃托雷拒绝了。

1935年,中子的发现让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捧起诺奖奖杯。


詹姆斯·查德威克。

就像费米曾经说的:“世界上的科学家有几种;第二和第三等的尽力做到他们最好,但还是不会走很远。而第一等的,是那些能对科学进程产生根本性影响的人。第一等之上还有天才,像伽利略和牛顿。马约拉纳也是其中之一。”

毫无疑问,他与世上最顶尖的大脑并驾齐驱。但当这种天才的脑袋与深入骨髓的内向和近乎偏执的自我否定同时作用时,其结果就不得不让人们叹惋。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本应在物理学界成就不朽的人,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1938年3月25日,32岁的埃托雷取出了银行账户里所有的钱,在房间里留下两封信,一封给在大学任教的上级,一封给家人。晚上10:30左右,他登上了去巴勒莫(意大利城市)的船。

信里他告诉家人,不要为他哀痛超过三天,他寻求他们的原谅,并希望家人们能把他放在心里。很多人读出了自杀绝笔的意味。

 
意大利巴勒莫。

但故事还没有结束。埃托雷第二天在巴勒莫下了船,在酒店订了一间房,给自己的上级又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自己明天就会回到家,并提出辞去他在大学的职务。

当天晚上,开往那不勒斯(埃托雷居住地)的船启程。埃托雷买了船票,却没有上船。

从那以后,埃托雷的行踪成了谜。

埃托雷在那不勒斯大学的同事大多认为他自杀了。有人提出埃托雷只是对物理研究失去兴趣,他可能去了修道院,又或者只是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隐姓埋名当一个乞丐。

有人根据埃托雷曾经说过的一些反犹情绪的话,推测他与纳粹暗中勾合,躲到了欧洲之外的地方。

埃托雷的“自杀遗言”。

西西里岛的知名作家列昂纳多·夏夏猜测,埃托雷之所以选择消失,是因为他预见到他和同事的研究促使的核武器发展,将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比如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

这个极度羞涩,连论文都不愿意发表的科学家不会想到,他的消失引起的这场轰轰烈烈的讨论持续了数十年。家人、同事寻找,学者调研,警方介入调查……都没有结果,是死是活都无从知晓。

而亦师亦友的费米则感慨:“埃托雷实在太聪明了。如果他决定要消失,没人能找到他。”


进入21世纪,距离埃托雷失踪70多年之后,这场大讨论总算冷却下来。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

2008年,一通电话打入了意大利电视台一档名为《谁见过他》的节目,道出一个不寻常的故事。

这个人声称,自己在委内瑞拉时,朋友引见了一位叫“Bini”的人,此人正是埃托雷。

这位“Bini”“非常害羞,常常沉默。如果你邀请他一起去夜店,他是绝对不会去的,”来电话的人说。此外最重要的是,他还提供了一张“Bini”的照片。


警方和检方开始介入调查。他们分析发现,这张1955年拍摄的照片和埃托雷早年存照有10处相似点。

终于,2015年2月,罗马检察官办公室发布正式声明,称埃托雷在失踪后确实到了南美,并一直在那里居住,直到去世。

尽管如此,这位消失的天才后半生的去向从未盖棺定论,这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为何突然离开,选择到地球的另一半隐姓埋名生活?

这或许将永远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