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尔德

奥运圣火议题反映出台湾的共识,这个共识不在于爱不爱那面国旗,而在于台湾主体意识。而中国提出这种条件,到底是昧于台湾民情,还是另有目的?

奥运圣火来台美事,因为北京要求圣火传递沿途不能出现国旗的条件,让蓝绿同声指责。不过,才一天的时间,这个蓝绿罕见的共识,又分化成到底谁爱国旗、谁不爱国旗的口水。这种转变是因为选举因素造成的,很无聊,也模糊了问题的焦点。

很清楚,台湾有一部分人很讨厌那面国旗,一心想搞个新图腾来取代它;有一部分人则抱持着「姑且将就用一用」的心理,没有很认真地对待它,但也不觉得它碍事;而另一部分人则对它抱持着深刻的感情。上述这三种心态有其历史因素造成的,一种是因为这面图腾让他们联想到外来权威统治者的负面印象;一种是台湾长期的国际夹缝处境,让他们的认同疏离,对台湾生存问题采取很现实的态度。而积极认同者,也许出于真诚地热爱这个国家,也许是自己家族历史与这面国旗有密切关连,例如对部分外省族群而言,这面国旗就象徵着家族的移民史。

这些不同的历史经验,让他们对国家认同有歧异,这种歧异也投射在他们对国家认同的符号--国旗、国歌与国名--的态度上。这是长久存在于台湾的现实,有人认为正名制宪可以一次解决这个问题,有人认为这是自寻死路的冒进。总之,台湾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个歧异的共识。

奥运圣火议题的确反映出台湾的共识,这个共识不在于大家都喜欢或讨厌这面国旗,而是在于台湾民意普遍认为:北京政府凭什么管那么多?凭什么管到我台湾内部人民要不要挥这面国旗。这种对中国的情绪反弹,也正是台湾主体意识的表现。两年多前,中国颁布《反分裂国家法》时,吴乃德、朱天心等统独光谱不同的文化知识界人士,共同发表反对声明,同样也是这种主体意识的表现。

基于这种主体意识,「选择统一」、「认同中华民国」,不是出于对岸政权的命令,而是台湾子民对自己前途的选项之一。即使某些选择结果符合中国政权的利益,也是出于自主意识。当北京领导者愈是想为台湾人民决定未来,愈是激起台湾内部的反弹。

台湾人民这样的心理,北京方面真的不能体会吗?「尊重台湾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是过去北京领导人常挂在嘴上的话,而现在对岸的统战专家们也不可能对台湾的民情这么无知。假如北京对奥运圣火来台提出的新条件,不是出于对台湾的无知,那么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刻意地要表现出强势态度。

这种强势态度,固然部分因素可能是针对台湾最近一连串积极的「入联」、「返联」行动而发,但如果观察胡锦涛当权之后对台政策的方向,的确在一些基本原则上采取「硬的愈硬」的做法,不想因为态度模糊而让台湾有操作空间、进而获利。

假如,奥运圣火议题不是因为北京方面昧于台湾民情,而是刻意强势的表态,两岸关系当然愈难处理,台湾决策者必须更谨慎地因应对岸未来可能愈见强硬的对台政策。

□ 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