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许波

中国环保节能的绿色产业迅速发展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专家指出,中国作为资源和能源消耗大国,虽然面临严峻挑战,但北京政府正在加大环保力度,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高经济增长导致环境迅速恶化*

中国近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和迅速城市化进程使几亿中国人脱离了贫困状态。但是在经济起飞的同时,环境承受的压力却愈来愈大。开始富裕起来的人们仿佛猛然发现,天空不再蔚蓝,河水不再清澈,空气也不再新鲜。

根据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最新公布的一份中国环境评估报告,中国一些工业城市的空气污染居全球最差名单的榜首,能源紧张的程度比富裕的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20%。全国三分之一的水源受到污染。

环境恶化使中国付出了高昂的经济代价。根据中国环境设计院和国家统计局推出的《绿色国民经济》的报告,中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

*吴岚:中国环境意识越来越强*

研究中国环境问题的国际专家认为,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危害。华盛顿知名的学术研究机构伍德罗.威尔逊中心的环境问题专家吴岚(JENNIFFER TURNER)认为,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倡导的“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局对环境问题的反思。

她说:“到过中国的人都知道,那里的天空是灰色的,河水是黑色的,环境污染造成大量健康方面的问题。中国政府,尤其在过去五年来,它们的环境意识变得愈来愈强,并且开始在保护环境方面大量投资,修订法律,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并且在通过市场机制保护环境和传播环保意识方面加大了力度。”

吴岚女士介绍说,再生能源和环保是中国投资增长最快的产业部门。仅2007年,政府在所谓“清洁科技”产业的投资就超过了100亿美元。与环保有关的节能技术开发也成为一个迅速发展新兴产业,中国政府计划在今后五年拨出相当于3千亿美元的资金,用于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国际环保专家认为,如果中国政府的计划和设想变成现实,中国不仅会出现一个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环保节能产业,并且将把中国经济引向一个更加可以持续的未来。

*叶维嘉:民间形成共识*

中国环保节能产业的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了大批中小型绿色产业的兴起。世界资源研究所发起的新经济中国项目负责为民营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获得国际融资机会。项目主任叶维嘉在华盛顿举行的一个研讨会上表示,中国的环保节能问题不仅受到政府重视,而且在民间也逐渐形成共识。

他说:“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几年前我在中国产业界工作时,中国几乎人人都为此感到自豪。现在这种自豪心理逐渐改变了。人们开始意识到,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也包含太多的义务和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环境污染。现在发展模式在中国成为一个时髦的名词。‘发展’和‘增长’是中国最经常出现的两个名词,现在‘增长’的概念逐渐淡薄了,人们更喜欢‘发展’,因为它包含可持续性的概念。”

*吴岚:地方政府影响大*

研究环保问题的专家们指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中国环保和节能意识的增强是人类的一个福音,但是中国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面临许多不确定性。

美国环境问题专家吴岚女士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还有许多薄弱环节,比如公共参与意识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还有待于加强。另外,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地方政府的影响非常大,在地方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地方企业缺乏环保和节能的任何经济动力。”

中国“绿色GDP”计划的夭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绿色GDP是考虑到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降级成本,再加上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价值。这种衡量经济发展的新公式据说受到仍然信奉“唯有发展是硬道理”的地方官员的强烈抵制,最后被无限期搁置了。

*叶维嘉:包装盒比月饼贵*

新经济中国项目主任叶维嘉也提醒人们,中国环保节能产业发展迅速是因为它的起点太低,无法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比如,叶维嘉举例说,中国单位能源消费几乎比日本高出一倍。

另外,促进环保节能产业的市场机制和消费心理还远没有形成。新经济中国项目主任叶维嘉以中秋节月饼包装为例,说明在中国推广环保节能的艰难。

他说:“月饼本身比它的包装盒还便宜,装饰性的包装耗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一些绿色食品企业表示要取消或简化月饼的包装,但是消费者不买帐。”

尽管存在各种问题,但是环保专家对于中国政府仍然寄予厚望。他们表示,作为一个集权制经济体,中国政府推动环保节能的效率不容忽视。专家以中国在6月前停止商场使用塑料袋为例,指出在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想象政府一声令下,全国两千家塑料袋工厂应声关闭,对环境破坏极大的塑料袋便永远退出流通领域。

□ 美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