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017
我九十年代初画的人体。人名在画上,看不清楚了。我也早忘了。今天偶然看到宫崎骏的英文名字,才猛然想起来这个女人也叫Mia什么的。用“宫崎,裸体”搜索,还真找到了当年临摹的图片,原来是宫泽理惠。

在安徒生的童话里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叫做《老头子做的事总是对的》。故事讲的是一对神仙老夫妻,虽然没有什么财产,却对物质看得很淡,觉得放弃个把东西没有什么关系。比如,他们把仅有的一匹马放弃了就没有什么,这匹马可是个功臣。老头儿骑了它进城,还常把它借给邻居做农活,老夫妻用它赶车。不过老夫妇还是觉得应该把它卖掉,或者换回一些更有用的东西。但是应该换些什么东西呢?老太太说:“老头子,你知道得最清楚呀,你做的事总不会错的。”老太太温柔地吻了一下老头,于是这老头儿就到镇上去了

看到新闻报道中国的幼儿园虐童事件,悲愤难抑,想起从前这篇。恐怖回忆。-----我小时候,没什么快乐的游戏与娱乐,记得跟堂姐以及她的朋友们下过几次跳棋,还玩过几次扑克。记忆中,那次下跳棋是在我学龄前、大概五六岁的时候。我们四个人,堂姐和她的朋友,另外的一个人我忘记是谁了。好在不是生人,否则我会更害怕。初学者都笨拙,她们立刻就嘲笑戏弄我。平常她们那样亲近,那样相互关心的,突然之间在棋盘上也是明争暗斗,互相算计,互相挡路,再没有平常那样亲爱。她们比我

呵呵,像不像CND打架:),再次说明打架都是在最相似的人之间I. 战后,1946年的某一天,也就是十月二十五日的傍晚,剑桥道德科学学会(Cambridge Moral Science Club),像往常一样,聚在剑桥国王学院的H3号房。校园裡的哲学家与哲学系学生齐聚一堂,通常藉此机会讨论各种哲学议题。这个时刻之所以令人瞩目,因为当天晚上的客座演说是由卡尔巴伯(Karl Popper)当纲,而听众当中除了担任主席的维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之外,还有资深的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虽然他发表演说的主题听起来并不

“维特根斯坦对金钱似乎有洁癖。”大哲的确是大富贵之后的产物,这样的哲学家能一览众山小,犹如在宇宙飞船俯瞰地球。当第一次来到海边,遥看浪逐天际,你会无语;在夜晚凝视天空,满眼星汉灿烂,你会沉默。这是因为大海的浩瀚和和星空的深邃,超出了你理解和想象的极限,以至于你无法找到

由顾城又想起从前没写完的,想一气呵成写完,无奈国内人对此类标题好像避之不及。这是在书话的帖子:http://bbs.tianya.cn/post-books-562569-1.shtml#70_3032396————————上一个修改,不知为什么没有保存。。。请编辑先不要改动,给我再多一天修改。我有修改强迫症:)也不知哪个颇有心机的译者把卡列宁跟伟大革命导师这样联系在一起,多么阴险:)一直不喜欢托尔斯泰的书,一方面是翻译问题,让人昏睡的议论,对话如话剧演员那样夸张。另一方面

10/16--11/1 中国休假期间写的诗

一夫多妻制一直是封建社会的主要婚配制度,它允许同时拥有多个妻子,却要求女人始终对一个男人保持忠诚,无疑是一种不平等的制度,因而一夫多妻制长期以来被视为父系社会压迫女性的象征。然而,一夫多妻制并不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婚配制度,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生产条件和不同的文化习俗,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婚配制度,其中最出人意表的恐怕是一妻多夫制了。关于一妻多夫制最著名的记载见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木柱王美丽的女儿黑公主举行选婿大典,来自各个城邦的国王、王子们齐聚般遮罗国。

ming posted on 11/19/2017
妒忌 ---- 维基百科妒忌又稱忌妒、嫉妒,是一種人與人關係性的體現;是人的一種情感表現。由於怨恨且察覺他人享有之利益,並欲將其占為己有,因而產生的一種情感與心理狀態。转 "在理解与误解之间" 顾城

huan posted on 11/14/2017
在理解与误解之间——由顾城之死所想到的(第一部分) ·胡 平· 一、理解与误解 那天深夜,我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获知顾城斫妻自缢的消息,深感震惊,且相当困惑。我与顾城夫妇均无私交,但对顾城的诗文多少还算熟悉。连日来,在和一些朋友们的交谈中,触发我很多感想。我力图从一片混沌迷离中寻求一种理解。我不敢说我已经获得了这种理解。很可能,在我的理解中包含了大量的误解。其实,在一人对另一人的理解中常常是有误解的。不过话说回来,误解本身也可以是一种理

偶然翻资料看到这本书,看到他在纽约执教。我跟他一样对“大多数”永远保持怀疑。谢选骏文集地址:http://blog.boxun.com/hero/xxj/42_1.shtml

茅十七是天涯牛人。重温经典,给我们多少新启示。希腊的故事就是宙斯与赫拉的持久战。然后是他们的儿女之间的战争。赫拉真歹毒,宙斯真会伪装。https://www.douban.com/note/342841423国内的牛人

ming posted on 11/09/2017
人总是处于矛盾中尤其是我,一个问题刚解决一个问题又起,犹如狗追逐自己的尾巴,永无休止,而稍有空隙间隔又跌向无聊无趣. 这样的人生有何意义?刚从日本回来,挺开心,熟悉的环境,放松的自家小窝。但是很快,二十多年相同的风景相同的人及不变的言语,又开始boring,想着该外出了。

某天偶然看到Peter coyote 出现在60年代的A片里,十分有趣。年轻的Coyote 算是个真鲜肉啊。他的声音迷人。我觉得他才该是Lolita 的继父亨伯特扮演者。他的侄女儿是 Jessamyn West, librian.net的blogger。 他改名为coyote,因为尝试了Peyote。 今天忽然想起他,想起那部难忘的电影bitter moon

huan posted on 11/01/2017
许多人在怀念上世纪80年代,那时文学特别热,一部短篇小说可以全民阅读,一个作家可以在一夜爆红。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文学有太多的新闻元素,现在媒体高度发达,新闻元素完全从文学中剥离了,文学就成了纯粹的文学。现在整个社会不热衷于文学可以说特别正常,文学毕竟是一小部分人敏感的活动。现在的文学确实太精巧、太华丽,而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有些现在看起来很简单,有些显得很粗糙,但它们里面有筋骨、有气势、有力量。文学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写什么”关乎胆识和趣味,“怎么写”关乎聪明和技巧,

(c) 2010 Maya Chilam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