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05
那年回国翻出来自己写的诗。当然有些读起来汗颜,但是那是有历史背景的。
方壶斋诗稿
第一部分: 高中时代
新年夜度 1972, 1
夜度新年无人伴, 拂窗望月照庭前。 暗祝众友新年乐, 暖炉既灭不觉寒。
夜见明月 1972
明月千秋照, 高挂长林梢。 方圆多少次, 唯有中秋好。
云 1972, 10
秋凉细雨后, 斜晖照红云。虽然胭脂色, 无奈已黄昏。
高中愁
虾蟹居海底, 未知世喜忧。 逍遥多欢乐, 有谁与同愁?
无题 1974,10,2
秋高应气爽, 何况在节日。 漫步家门外, 不知何所之。 有意访彼客, 恐遇话僵时。 只好回

掌柜的。这里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的。能不能贫下一点?
回贴不灵。试试送贴。

david posted on 05/31/2005
http://www.mi-su.com/homepage.asp
这个公司有许多好的设计产品,能把sex toy设计成艺术品真不容易!?:)
而且还在主流设计媒体上登出来!!!

汪民安:乔治·巴塔耶的色情和死亡
哈贝马斯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表述了一个著名的观点: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和海德格尔是尼采最重要的继承者,这两个人,是尼采通往法国后现代思想的两个必经之道。
但是,在晦涩这一点上,巴塔耶比海德格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复杂,烦琐,神秘,并且有一种福柯所叹服的僭越能力——无论是对于知识分类的僭越,还是对于生活道德的僭越。“你如何对巴塔耶这样的作家进行分类?小说家、诗人、散文家、经济学家、哲学家,还是神秘主义者?答案如此之难,以至于文学手册总是忘掉了巴塔耶。”罗兰·

zili posted on 05/30/2005
我的代理今天全部完蛋了。。。。。。。
到处写着:subscribers only
以前点击几下可以免去注册,现在一下子不行了。
无,自,花,动,。。。。。。都废掉了。
你有什么办法,给我来个信,告诉一下,挽救一下。
不要贴在网上。
谢谢。
其他友人有办法的也望帮助一下。
谢谢。
zili2001@yahoo.com.cn

(1)玻璃瓶子
你给我
一个玻璃瓶子
和五种颜色
我想装
装成什么样子
我去掉所有
所有的颜色
只画一条
一条问候你的线
别拉我进
你的画板
我只爱简单
简单
象这一条线
象这透明的瓶子
你要我
装成什么样子
我就装成
什么样子
(2)瓶子
我是那只瓶子
被扔到海底
一千年
所有的好东西
都知道的太晚
太晚
我舍不得错过
我舍不得沉醉
沉醉时又已错过
我晚了
晚了一千年
晚得
沉醉了又错过
人间一夜
偿还
海底千年

我路过一个女孩
正流着很美的眼泪
吻她时
流进了
我的嘴里
结成了
冰
我路过一只青蛙
有着鼓鼓的眼睛
跟我对视时
闪着绿光
我一再回头 回头
想把它
带进梦里
我路过一个诗人
他在言辞中着着火
我不知该不该救
吐出了那块冰
我路过一只鸭子
大摇大摆
我想学它
丑小鸭的样子
横行 横行
我路过一群人
都长着严肃的脸
他们都有一个过时的名字
我遇到了一个木墩子
我爱它胖敦敦的样子
我想守着它 守着它
说一说
我今天的感受

今天的博客, 还帖这儿了. 问候, 祝福.
----------------------------------
我认识的一个女生在五一长假时告诉我, 她要离婚了. 我问她, 为什么要这样? 她告诉我, 她的丈夫有外遇了. 我说, 那就原谅他吧. 她说: 这是第二次了. 而且以前从来不说她, 现在说了一大堆她的不是. 我原想说, 那就第二次原谅他吧. 后来想一下, 现在对她说这话有点不合适宜, 显然她是无法再原谅他了.
前些天遇见一个朋友, 大家聊起这个事. 我们都认识她的丈夫. 那个朋友议论道: 他们离婚, 也是可以想得到的. 一个是写作的, 一个是画画, 这是在一起的却又不一样的道路.

那一夜
我梦见纯白的独角兽
身中七支长矛
血流如注
它的前蹄向着东方跪下
慢慢倒地死去
它的泪流聚成明镜
镜中人影绰绰,哀然
你向我显现
面目模糊的兄弟
你生于泥土
又象泥土被随便抹去
我不知道你的样子
但我知道你死亡的每个细节
关于一颗“炸子儿”
如何从你腰间雀跃进入
在你胸前盛开出
一朵硕大的血红玫瑰
此时你的老父
正摸早在田间锄地
病中的娘披衣推开房门
看见阴霾的天空
心猛然抽动
我哑口的兄弟
没有人告诉我这一切
我从镜中清晰看见
你出生和死去的意义
生命是一粒尘土
消逝在时间的荒芜里
你是

这样多的随笔作家都拜蒙田为祖师爷!
……………………
如歌翻译:
译者注:伊·比·怀特(E.B.White,1899-1985),恐怕是美国最著明的随笔家了。也是唯一被授与总统自由奖的随笔家(肯尼迪)。毕业于康乃尔。长期为《纽约客》写作编辑。这篇前言,短小,精炼而幽默,道出了随笔体裁与随笔作者的特点。
…………………………
随笔家是个自我解放的人。他有着孩子般的念头,以为他所想的一切,他所遇到的事都为大家所感兴趣。就像那些提着鸟笼漫步的人,他彻底地欣赏自己的劳作。随笔家的每次远足,每次新的“尝试

Times报近年来的评论颇有论坛的鲜活风趣,至少在力求风趣。看看这篇文人从非技术角度调侃古狗的有趣杂文。
There, but for the grace of Google
Ben Macintyre
WHEN OEDIPUS needed some answers, urgently, he consulted the Oracle at Delphi. Today he would merely log in to Google. (Of course, the King of Thebes would have to be careful with his search terms: type in “sex with Mummy” or “Dad-killing” and you get some very unpleasant results out of the world’s favourite search engine.) Google is the mode

偶尔,若有所思在一个地方发现一张现象学与生活世界地图,我顿时突发奇想,为什么我们不学着魔兽世界一样,每个对哲学有浓厚兴趣并且愿意从事哲学实验小说的人来认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出生地,然后以此开始,进行一次思想冒险呢?这就是一张现成的哲学寻宝图啊。于是我、Zen、宇文光今晚晚饭就各自殖民了自己喜欢的地方,Zen最近看罗蒂,看得心灰意懒,所以对自我同一性沉闷了很久,今晚后半截时间几乎全在讨论这个,宇文光选择语言是他看见那里靠近港口,我一看那地形,果然。朱岳圈了存而不论,天知道他在想什么。
我建议小说尺寸大概在2000~7000字

渔舟唱宛 posted on 05/26/2005
四月九日,礼拜六,晴。
连续几天春风入暖,枯枝绽出新芽,满城绿意盎然。昨天突然降温,傍晚下起一阵小雨,好象是今年立春以来第一场,庄重得如同哲学家的脚步,简短又有些踟躇。天气预报说,今天有五级大风。要是放飞风筝,止不住“八千里路云和月”,与嫦娥一道起舞私奔了。
早早起来,到潘家园也已经七点半了。还是老习惯,从东往西逛过去。东南靠墙处有几家地摊常有从印刷厂处理的新书出售,通常都按新书定价打五折,且不还价。这个卖价在地摊自然是贵了点,却依然有小书店来进货,可惜很少有我喜欢的书,每次经过这几个地摊时,往往只是探头

渔舟唱宛 posted on 05/26/2005
偷闲的情趣
《偷闲小品》是马国亮1935年出版的一本短文随笔,那时候他在《良友画报》总编辑任上,接替前任总编梁得所主持《良友》已经2年,在良友公司俸粥也逾6载。从业中学得一些世故经验,埋首写些短小的文章,汇集成书由赵家壁主持的图书部编辑出版,算起来不免近水楼台了。因为是编余弄笔,有了“偷闲”的形象,合上“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林(语堂)式节拍,“偷闲小品”作书名便见出浮生前尘的那一丝细密,外人一看都能明了。
《偷闲小品》收随笔小品文35篇,皆生活观感与时事议论,是从小事物中撞出灵感,发而为文的江浙文人那

渔舟唱宛 posted on 05/26/2005
玛雅问:为什么女性小说总让人有看私人blog的感觉?怎么老觉得女作家最好的作品就是她当“本色演员”的时候?
我觉得女性在社会群体中,依然处在被欣赏的位置.所以,当她们才情挥洒时,社会为之惊艳,当她们受难时,社会为之叹惋.

这个世界病人真多啊!一个朋友贴的,笑死我!天涯那儿还有个悠哉老兄,让人乐极了!我不痛快的时候就去看看悠哉的手淫贴,居然还是北大教授!
………………
作者的电话打来编辑部,说有部作品想出版,问我是否感兴趣.作者找出版社投寄自己的作品是常事,我也按常规要求先审读书稿,再考虑能否出版.第二天打开信箱,作者的部分书稿用电子文本发来.书稿前是醒目的一则通告,读来十分有趣.竟忘记还要审读随后的书稿.想,既然是“通告“,不妨拿出来给大家共同接受 “通告“,若有比此则“通告“更响亮更豪迈更气吞山河更不可一世的“通告“,我倒更愿意编一本

什么是西方艺术史
南方周末 2005-05-26 16:01:01
波洛克在作画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滥套理论,说些不知所云的“黑话”,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了。本文揭示的是艺术批评领域存在的同样的问题。有些艺术史家宣称,他们对一幅作品的解读比作者本人更透彻。比如说到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的连绵的构图(上图),批评家评论道:它们构成了“尚未被竖幅的画占领的一个抽象的、横列着的反形式”。你能看懂这句话的意思吗?
■现象
□王瑞芸
2005年4月5日的《洛

chloe posted on 05/26/2005
Does this sound familiar?
Dialogue from Star Wars Episode III:
PALPATINE: My mentor taught me everything about the Force . . . even the nature of the dark side.
ANAKIN: You know the dark side?!?
PALPATINE: Anakin, if one is to understand the great mystery, one must study all its aspects, not just the dogmatic, narrow view of the Jedi. If you wish to become a complete and wise leader, you must embrace a larger view of the Force. Be careful of the Jedi, Anakin. (pausing) They fear you. In time t

耶稣身边的女人
南方周末 2005-05-26 16:01:01
■榆城书话
□康正果
《达·芬奇密码》 丹·布朗著 朱振武 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读过“四福音书”的人想必都会记得,除了著名的12门徒,亲近过耶稣的,尚有些身份模糊的妇女。她们之中,有拿香膏给主搽头发的,有洒泪水洗涤他脚面的,更有追随到髑髅地为他送终的。在男子汉门徒都避嫌疑躲起来的时刻,反倒是那些服侍主的妇人更显得大胆而有情义。其中抹大拉的马利亚尤其与众不同,正因有了她在场,耶稣的葬所与复活才得到见证,后又经她亲口

所有诗人在找同样的东西
南方周末 2005-05-26 15:57:12
所有诗人在找同样的东西——访法国翻译家尚德兰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寅
“我不敢说我是汉学家,那么大一个词,压力很大。”日前在杭州印象画廊举办《潜像》摄影展的法国翻译家尚德兰,言辞谦逊,就像她拍照时谨慎地按下快门一样。
尚德兰是著名的法国翻译家、诗人,1967年开始专攻中国文学,现为巴黎第七大学副教授。
1983年,文学杂志《欧洲》邀请尚德兰编一期中国当代文学专号。此前没有接触过中国当代文学的尚德兰花了两年时间,阅读了包括

作者:锦屏人 提交日期:2005-5-25 11:57:00
“半老徐娘”指风韵犹存的女人,其典出自《南史.后妃传》:南朝梁元帝之妃徐氏与人私通,与其有私的侍臣季江叹曰:“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有姿容风致的中年妇人,容颜尚好,又有少女所无的智慧与世故,还有人事历遍的风情抑或沧桑,大概是不少男人心仪的对象。李欧梵在一篇叫《慢》的小文中就提到,他想写篇小说,就叫《徐娘》,“姓徐也性徐”,与年轻男子做爱的时候,徐缓有致,“没有明天,也没有速度的压力。”
小

这两天和朋友在印证. 原以为自己没什么长进, 但还是有一些. 这让我感到一点欣慰. 自己并不能透澈, 这也是我的不足.
梦初和雪阳都告诉我, 不要急. 我问雪阳为什么. 他回答说: 因为都还没有究竟, 认识到和做到之间永远有差距. 我想, 如果不是原地打转, 不是倒退, 感觉就好一些. 印证还是很重要的. 我感谢上苍让我遇见这样的好朋友们.
我的诗稿一大叠, 也请雪阳和梦初的太太帮助看一看.

中国旅游报就肖艳剽窃杜欣欣一案刊登公告 - 中国旅游报已于2005年5月27日第9版刊登公告, 根据通话,公告内容如下:
本报于2005年3月4日刊登署名为肖艳的一文是肖艳剽窃杜欣欣的。作者杜欣欣从美国向本报揭露此事。特此公告。并向原作者致歉。

这次回去,据说5000元人民币就可以雇人暗杀。
…………………………
当然最值得思考的是:如此黑恶的集团在浩荡的民主下是如何会产生的?
一场扫汤黑恶势力的狂飙正在席卷神州大地。专家分析: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手段之残忍,气焰之嚣张,令人触目惊心;一些地方的黑恶势力已经完成罪恶的「原始积累」,不甘于地下,开始直接向政治领域渗透;权力的庇护是黑恶势力膨胀的直接原因,反黑必须与反腐同时进行,不可毕其功于一役。黑社会问题己浮出水面。
嚣张
20世纪末十年,中国司法机关连续开展了几次大规模的「严打」战役,尤其是

这几天在给丹麦高级法院作翻译。连续出庭五天,每天七、八小时。累坏了脑袋,上网就少了。下星期去奥地利看广天演出。
阿钟要出诗集阿钟诗集《拷问灵魂》。让我写一个跋。
------------------------------------------------------
“记忆就在这时打开了那个年代”(代跋)
• 京不特 •
“墙被墙围困着。这是深沉年代的回响”。然而在另一边,“我们仍在倾听深沉年代的回响”。
三月份回上海的时候,我和我的丹麦学弟索伦一同游逛上海过去我曾经在过的地方。上海师大、虹口公园、唐山路周家嘴路一带,以及过去的北火车

http://www.nytimes.com/packages/html/opinion/20050524_CHINA_AUDIOSS/index.html?th&emc=th

有会于心 posted on 05/25/2005
很早以前市场上曾经流行过一本书,叫做《相约星期二》。一本特别有意义的书,讨论着人生的含义和思考的路迹。但是对于我而言,每个星期二,并不是跑去一家医院或者护理站,找一个充满智慧并且面临死亡的教授聊天,星期二的约会,却是悄悄拐入一家电影院。去看一部让我感兴趣的电影。这样的约会,仿佛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思考。去看一个屏幕演示着另外一个世界的故事,比起什么智慧教授而言,要形象的多,也有意思的多。
为什么不是星期天,星期六或者其他星期几,偏偏是星期二。答案其实很简单,我家附近的那个电影院星期二半价售票。平常10澳元

Like a Rolling Stone
http://pay500.com/music/m10_135.htm
Once upon a time you dressed so fine
You threw the bums a dime in your prime, didn't you?
People'd call, say, "Beware doll, you're bound to fall"
You thought they were all kiddin' you
You used to laugh about
Everybody that was hangin' out
Now you don't talk so loud
Now you don't seem so proud
About having to be scrounging for your next meal.
How does it feel
How does it feel
To be without a home
Like a complete unknown
Li

Dasha posted on 05/25/2005
我每天路过的那个Mouleur(塑模匠)在自己的店门旁悬挂着两个石膏面像。一个是溺水少女的脸[1],人们从Morgue(停尸房)里取作题材,是因为她美,是因为她在微笑,是因为她微笑得恍然泉下有知。她的下面,是他洞悉世事的脸[2]。那是紧缩的五官扭结而成的激烈的冲突,那是音乐渴求不断升华的毫不容情的自我凝缩。那张面孔,神灵锁住他的听觉,只为让他仅仅听见自己的乐音,只为让他不被声响的混浊与无常所迷惑。于是,他的身内是声响的明净与长存,他失去声音感知的感官无声地赋与他一个紧张而期待的世界,一个音乐创世纪之前未完成的世界。

zili posted on 05/24/2005
地球外的生命探索
(何謂生命)(生命可能的演化型態)(地球外生命探索的最新發展)(首頁)
何謂生命
前言
地球之外是否其他生命存在?地球與人類在浩瀚的宇宙 是否是唯一的?這類的問題,數千年來一直困惑著哲學家與科學家,但直到最近,人類才有足夠的科技能力,試著去回答這些問題。
何謂生命
生命的定義 無可避免的,當我們試圖尋找外太空生命時,第一個需要面對的問題是,何謂「生命」? 到目前為止,地球上的億萬的生命是我們唯一的範本,地球上的生命體,可以簡單歸類為「碳基」(carbon-based) 生命。我們

(c) 2010 Maya Chilam Foundation